APP下载

英汉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现象语义结构分析

2010-08-15钟守满齐永丽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关键词:义位词形英汉

钟守满 齐永丽(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英汉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现象语义结构分析

钟守满 齐永丽(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共有现象,迄今为止,人们对重叠结构有过一些讨论,但针对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现象的研究还很少见。从语体、语法结构、语义、认知等角度,审视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重叠结构并展开分析,以证实实际上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重叠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语义分析

一、什么是重叠结构

从语音学角度看,词的重复与音的重复密切相关。音的重复可以强调事物的意义,表现强烈情感。

从修辞角度看,重叠是一种修辞。修辞的目的在于动情,可以刺激诸种感情,唤起注意。具有“劝说,欢娱”等作用。当今的人文修辞学,非常关注语言交流中读者或听者的反应。

从语法语义学的角度看,重叠是语言表达结构中使用频繁的种类,指一个形态中某一部分的重复现象,也可指同义重复(synonymous repetition),即一种语义复制(semantic copying),其广泛地分布于世界上的大多数语系的诸多语言中,我们称上述语言现象为重叠结构。这一结构的以往研究多半局限在对英汉语或英汉语某方言个别词类里的重叠现象考察,尚未见到过英汉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的系统研究。

二、动词重叠结构

(一)重复谓语

动词重叠结构一般存在两种情况:“重复谓语”和“重叠谓语”。英汉语中的重复谓语通常指同一谓语重复出现而构成的谓语。汉语的重复谓语格式比英语丰富,英语的重复谓语多由并列连词and或逗号连接,极少情况下也可以不用连词或逗号,表示动作的反复,伴有不同的修辞效果[1,2]。如:

(1)We talked,and talked,and talked—at least I did,and we laughed,and laughed,and laughed,—at least he did.(我们谈啊谈啊,谈了又谈—至少我是这样;我们笑啊笑啊,笑了又笑—至少他是这样。

(2)Againandagain,Father advised me whatto do and what not,for fear that I should not be able to take care of myself.(父亲叮咛又叮咛,嘱咐了又嘱咐,就担心我不能自己照顾自己。)

(二)重叠谓语

重叠谓语是汉语的特有谓语形式。有(1)AA式:说说、谈谈;(2)ABAB:讨论讨论、考虑考虑;(3)A了A式、A-A式:谈了谈、问一问等。该类重叠谓语表示动作时量和动量均未确定的动作,其时量和动量可大可小,根据语境而定。量较大,则是对动作的加强和加繁;量较小,则是对动作的减弱。由此决定了动词重叠谓语的语用意义,如“反复、轻微、轻松、尝试、委婉”等等。汉语中的这类重叠谓语结构非常普遍,但英语没有这类重叠谓语结构。与汉语动词重叠相对应的英语表达,通常用含有时量或动量概念的表达方式表达。如:

(1)“你晚饭后打算干点什么?”“到外面随便走走。”(“Whatare yougoing to do aftersuper?”“Takea shortwalkoutside.”)

(2)你要好好反省反省,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You must do a good job in self-examination so as to find out why you have committed such a mistake.)

广义上动词重叠或动词重叠结构可看成“重复谓语”和“重叠谓语”。

动词重叠结构的意义,通常可以列出'重复、惯常行为、强度的增加、连续性'等特征,其最显著的意义是“量的增加”。“量的增加”可继续下分为两个基本的次类所指的量。第一类中的所指既可为事件的参与者,亦可作为事件本身,大多表示某事件的持续或复现。第二类指的是动作的强度及性状的程度的增加,这也恰恰是多数语言里动词重叠所表达的主要意义。[3]

王逢鑫认为,动词重叠结构(即同义重复)的目的,是重复使用同义词以达到强调或取得句子平衡的效果,一般是积极的、公认的、普遍接受的[4]。动词的同义重复表现为动词语义复制(verb coping)。重叠结构的产生主要基于平衡原则和经济原则。前者指通过并列的语言结构和重复的语义,达到音韵的和谐、修辞上的平衡。后者指通过尽量简单的语言结构,表明清楚的语义,取得简练的效果。平衡原则和经济原则是不相容的,想要达到前一种效果,就要添词,想要达到后一种效果,就要去掉多余的词。

三、英汉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

基于Wierzbicka[5]、钟守满[6]的研究成果,我们考察并分析了215个英语言语行为动词,113个汉语言语行为动词以及相关例句。结果表明:汉语言语行为动词中多数动词可以有重叠结构,大体可以分成以下不同的种类:(1)AA式:“谈谈、讲讲”(2)AAB式:诉诉苦;(3)ABAB式:“解释解释、打听打听、讨论讨论、商量商量”,用来表示动作的“轻微或反复或完成或连续或轻松或随便”等。英语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比较少。我们下面主要针对汉语言语行为动词 ABAB重叠结构,因为绝大多数汉语言语行为动词都有此结构。

基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的例句的调查分析,言语行为动词的13个范畴中[6]70-71,至少有11个范畴(其中包含25个次类)可以有ABAB重叠结构,仅有2个范畴(其中四个次类)中的言语行为动词不能构成ABAB重叠结构。另外,11个范畴里的动词数量也大大多于这2个范畴里的动词。

具有ABAB重叠结构的言语行为动词有:报告报告、透露透露、提醒提醒、答复答复、解释解释、提议提议、推荐推荐、安慰安慰、表扬表扬、夸奖夸奖、感谢感谢、讽刺讽刺、批评批评、警告警告、劝解劝解、说服说服、询问询问、了解了解、请教请教、访问访问、盘问盘问、审问审问、交谈交谈、议论议论、商量商量、交涉交涉。下面是从中提取的一些例句:

(1)你回北京后,把咱家乡的这新鲜事儿也写写,向北京报告报告,让全国都知道知道!

(2)那你现在可以通通信联系联系,把我们的情况向他透露透露。

(3)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人向他提议提议,先救灾要紧啊!

(4)我们不如和那里面的驻兵去交涉交涉。

尚未从中发现ABAB重叠结构的言语行为动词有:答应、赞成、同意、否认、拒绝、禁止、许诺、争吵①但似乎可以有“争争吵吵”(AABB)的表达,如:“别争争吵吵的。”。

四、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分析

言语行为动词的重叠与不重叠有一定的规律,它涉及语体、语法结构和语义内容等要求。有人曾分别从语义、结构和语境三个方面对动词的重叠结构做过讨论[7]。言语行为动词为什么能构成这类结构?本研究认为,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上述情况作出解释:

(一)语体的影响

从语体方面看,表示庄重的具有书面语性质的言语行为动词,一般不能重叠。如宣告、命令、宣告、宣誓等。因为它们常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从该文体角度看,没有必要对某事物进行强调或强化,也不具有持续或反复的特点。在书面语中尤其是公文语言、科技语言、政论语言表达中,很少用甚至不用动词重叠结构,如'告诫、抗议'等。但是,一旦这类动词作为口语体出现,就可能有动词重叠结构。言语行为动词具有口语性和语用因素强等特点,因此其重叠结构会比一般动词的重叠结构更加凸显,该类动词比其它类更有可能拥有此结构。

(二)语法结构的影响

从语法意义角度对重叠结构的讨论似乎比较多,同时争议也不少。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称动词重叠为“短时貌”,黎锦熙、刘世儒认为表示行动的尝试性、时间的短暂性、行为的持续性,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把动词重叠称为动词的尝试态,张静认为表轻微体,表示或有时表示尝试意义,刘月华认为表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进行的次数少。但有的人认为,动词重叠有许多种格式,格式不同,所产生的语法意义也会有所差异[8]。言语行为动词的重叠可以在下面这些语法结构中出现。

(1)具备语义条件的联合式复合动词

具备语义条件的联合式复合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其重叠形式主要为ABAB式,如安慰、调查、交代、商量等。

a.他想到钱家看看,安慰安慰孟石和老太太。

(老舍:《四世同堂》)

b.王助理员说:“村里既然有报告,等调查调查再说吧!”

(赵树理:《登记》)

(2)动宾式复合动词

一般动宾式复合动词也可以重叠,但不如联合式复合动词那么普遍。言语行为动词中的动宾式复合动词非常少,只有如“聊天”等少量动词。

(3)肯定句式动词

肯定句式动词一般可以有重叠结构。

(4)双重否定式动词可以重叠结构

双重否定式动词可以重叠结构,因为双重否定形式上是否定的,但表意却是肯定的。如:

a.你怎么不调查调查?

b.你怎么不问问?

另外,否定句式中一般不使用动词的重叠形式,但特殊的否定句式中却可以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言语行为动词具有言语行为性,但可能其中一些动词的动作性不强,因此不能重叠,如上述无ABAB重叠结构的言语行为动词:答应、赞成、同意、拒绝、禁止、许诺、争吵、争论;“否认”一词属偏正式复合动词,也具有动作性不强的特点,一般不能重叠。另外,动词后加“着、了、过”后一般也不能重叠。

(三)语义的影响

1.从动词同形义位方面看

一般情况下,动词不止一个义项,多义项动词具有多个义位,多义项动词的义项有的可以充当言语行为动词,有的则不是言语行为动词。考察它们的区别,有助于分析言语行为动词重叠句法语义结构。[6]140-150

言语行为动词具有多义性特征,某个英语言语行为动词可能有多个汉语言语行为动词与之对应,如tell在汉语里就有“诉说、告诉、讲述、命令、劝告、说出、指示、招呼、吐露、吩咐”等,praise在汉语里有“表扬、称赞、称叹、称许、称誉、夸奖、夸赞、赞美、赞许、赞扬”等。

通过对《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孟琮等)中所有言语行为动词的考证,我们发现有38个既可以是言语行为动词也可以不是言语行为动词的动词。如:表示、猜、吵、称、答应、发、反映、攻击、管、喊、哄、怀疑、回、计较、讲、觉得、叫、揭、介绍、决定、夸、评、请、求、嚷、认、使唤、说、说明、提、捅、吐、问、研究、招、支持、指。这些动词都具有同一词形多个义位的特征,其中属言语行为动词的义项,多能用在重叠结构中,而不属于言语行为动词的义项,一般不能用在重叠结构中。

2.从动词异形义位方面看

异形义位即同一义位多个词形。相同的义位可能有多个词形。如汉语的“请”和“邀请”是两个词形。英语的ask和inquire也是两个不同的词形,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2)的两个释义,它们有相似的义位,但以不同的词形来表达。ask的其中一个释义是:“requestinformation(aboutsb/sth)(from sb)”,相当于汉语“问、询问”。inquire的其中一个释义为:“ask to be told sth(by sb)”,也相当于汉语的“问、询问”。ask与inquire几乎等同,属于同一义位,但两者的词形不同。动词词形不同很有可能影响重叠结构的组成与否。

3.从动词语义特征方面看

语义特征主要由自然性、附属性、聚合性和组合性语义特征构成。其中自然性和组合性与动词直接联系[9]。“自然性”指从基本概念、逻辑意义可以分解出动词的语义特征,通常有[述人][动作][可控][自主][位移][使动]等。述人动词中的自主动词大都可以重叠①言语行为动词都是述人动词。动词重叠式的作用是强化能动性。,非述人动词与述人动词中的非自主动词大都不可重叠。[10]言语行为动词多为述人动词,因此该类动词大多可以构成重叠结构。

表示行为动作持续或反复的言语行为动词,一般可以重叠,其有助于强调或强化。如调查、讨论、反映、强调等,而表示无持续性动作的动词一般不可重叠。言语行为动词具有口语性强的特点,口语性常常与持续或反复联系紧密,因而言语行为动词比一般动词更有可能构成重叠结构。

表示积极意义的言语行为动词一般可以有重叠结构,如安慰、表扬、鼓励、介绍等,而表示非积极意义的动词,一般都不能重叠,如攻击、捏造等动词。前者具有持续或反复的特点,常被人用来强调或强化某种事物。后者表示否定的意义,不为人们所企望。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交际,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通常用积极意义的言语行为动词,因此褒义动词大都可重叠。

五、对比分析

现代汉语中较多地采用动词重叠结构,究其原因,与汉语的单音节文字的特点很有关系。重叠结构可以使词语的音得到重复,使音节匀称,形式整齐,增强了词语的意义,强调事物的意义,表现了强烈情感。

但英语与汉语不一样,除非有意强调或出于修辞需要,一般情况下,英语会避免重复。说英语的人对随意重复相同的音节和词的现象认为是“笨拙的、粗心的、使人感到厌烦的。”为此,连淑能列举了四种不正常的英语音节重复、词语重复、句式重复和意义重复情况。认为可以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等方式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2]

我们可以这样说,汉语属意合语言,尽管也有“出自语法的要求”,但其重复情况与其语音特点密切相关,如双音节化和四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表达形式,由此产生了成双成对的词语和句式。英语属形合语言,动词使用时受到形态变化及前后一致规则的严格限制;其参差不齐的音节与汉语音节不同;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能用一个谓语动词;动词的重复往往需要借助副词。如:

(1)I have told you again and again not to that.

(2)Againandagain,Father advised mewhat to doand what not,for fear that I should not be able to take care of myself.

本文对英汉句式中的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作了重新审视,结合语体、语法和语义以及英汉对比等方面情况,重点讨论和分析了影响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产生的原因和异同,认为英汉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有其语体、语法和语义的共性特征,也存在不同语言结构形式的差异特点。本研究认为,对英汉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的重新审视,有助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具体分析和研究方面的深入运用,对两种语言的动词句式对比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1]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32-235.

[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73-214.

[3]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2).

[4] 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79-88.

[5] Wierzbicka.English Speech Act Verbs-A Semantic dictionary[M].Academic Press Australia,1987.

[6] 钟守满.英汉言语行为动词语义认知结构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7] 李运龙.语义、结构、语境影响和制约着动词的重叠[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科版,1993(2):46-51.

[8] 张先亮.动词重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9] 邵敬敏,周芍.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

[10] 赵新.动词重叠在使用中的制约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

Semant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Overlapping Phenomenon of Speech Act Verb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ZHONG Shou-man,QI Yong-li

The overlapping structure of speech act verbs is the community phenomenon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Up to present,people already have had some discussions on overlapping structure,but the studies concerned the overlapping structure of speech act verbs are less common to see.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yle,grammatical structure,semantics and cognition,this thesis makes a survey and deployment analysis of the overlapping structure of speech act verb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fact that actually the overlapping structure of speech act verbs in English is not identical with that of the Chinese.

speech act verbs;overlapping structure;semantic analysis

H03

A

钟守满(195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义学、英汉语对比。

猜你喜欢

义位词形英汉
词形变换解题指导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韩国学校语法中副词形语尾的变迁
汉语义位“宽”“窄”历史演变比较研究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浅析英汉词语搭配研究现状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义位函数理论的共时与历时分析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