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
2010-08-15闵桢
闵 桢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关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
闵 桢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高校教学质量标准,用科学的尺度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明确学校的发展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质量工程”,促协调发展。
高校;教学质量;思考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面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于推动我国教育在前60年基础上向着教育强国目标迈进具有重大的意义。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育人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的战略部署上。纵观历史和高校现实,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高校教学质量标准
(一)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
质量是高校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单一性,精英式的传统质量观,还是多样性、大众式的现代质量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对高校教育的不同要求,以及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教学质量是一个极为模糊、常引起争论的概念,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对教学质量的不同理解和把握。有人认为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促进程度,包括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恰当,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在现实中,大家比较认同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期望。从本质上说,教学质量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与主体需要密切相关的动态概念。这一概念所反映的实际是社会对高校教学价值的期望。
(二)现代质量观是发展的、多样化的、整体性的质量观
质量本身就是变化的、发展的。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最主要的特点是“质量”和“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强调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国际性,强调高等教育评估的“个性化”及“特色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寡、深浅来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大多数教师和家长的心目中,知识质量仍占主导地位。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应该是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化的质量观和整体性的质量观。发展的质量观是以高等教育发展为核心,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多样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其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需求多样化、办学主体多样化、培养目标多样化、培养方式多样化,大众化高等教育这种多样化特征,就要求确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整体性的质量观强调,高等教育质量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是一种整体质量,而不只是单一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是说坚持整体的质量观,而不是单一的质量观。
二、用科学的尺度衡量高校教学质量
(一)争论高校教学质量是否下降是没有意义的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访谈时说:“争论办学质量是否下降没有必要。因为在一个短时期内去衡量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是很困难的。另外,也争论不清楚。”就影响高校办学质量的问题,周远清概括为一些高校的主要领导没有真正静下心来、理直气壮地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一些学校也还没有把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还没有到位,二是一些高校领导还没有完全从追求规模扩张的思路转过来,经济的冲动在一些学校领导思想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是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衡量高校教学质量是有标准的
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其水平高低取决于多种要素,不仅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实验设备条件、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等硬件因素;还包括办学思想、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等软件因素,上述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的形成,而且更重要的是各因素之间组合的紧密程度以及科学程度,对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教学质量最终体现为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一是学生是否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开阔的知识视野,二是学生是否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探求新知的能力。具体到每个专业,由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在要求、内容以及方式上的差异,又有各自衡量教学质量的具体标准,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一)明确发展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科学定位是学校在近期和中长期关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标准、科研规模、科研水平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战略思考。科学定位,有助于高校找准自己的位置,修订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真正开辟自己的领地,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将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教学中,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社会服务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稳步发展的关键。高校必须花大力气引进或培养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使师资队伍保持合理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建立健全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和合理流动机制,形成能留住人才的环境。要坚持并提倡评选教学名师,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编写高质量的教材,鼓励教师尤其是基础课教师积极申请教研立项并进行教学研究。还应该建立评聘分离的教师聘用机制,为青年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坚持以人为本,抓“质量工程”,促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就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拓宽专业口径,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为重点,设计多种智能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科学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其潜能发展。当前高校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扩招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统一的标准衡量同一层次、专业的培养质量,不同层次间缺乏合理的衔接,更没有各层次间同一规格的培养序列,这与高等教育多元化和开放性的大众化特点及规律相左。因此,高校急需建立一套灵活多样的可供不同教育对象选择的教学模式。
“质量工程”是近年来在高校本科教学中实施的改革工程,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动员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积极参与,带动教学工作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建立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反馈,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规范学生管理,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通过加强课内实践教学,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专业实习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1]吴发科.用科学发展观看待高校教学质量[J].高教探索,2004 (4).
[2]龙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7(10).
[3]汪莹,王冬梅.试论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及其提高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2mail:yuanlh@yangtzeu.edu.cn
book=312,ebook=312
D642
A
1673-1395(2010)02-0095-02
2010202202
闵桢(1963—),女,湖北仙桃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