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心理文化对比关照下的句子变译手段
2010-08-15高建坤
高建坤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15)
汉英心理文化对比关照下的句子变译手段
高建坤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15)
翻译方法离不开对所涉及语言文化的考察与对比,除了语言本身的差异之外,汉英心理文化的不同是更深层次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是造成汉英句子结构的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汉英翻译要在心理文化译码的前提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构思,在调整、梳理、归纳、提炼的基础上进行传译。
心理文化;对比;变通手段;英汉翻译
一、英汉心理文化对比及其句法呈现
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考量,汉语、英语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语音、音系、语义、句法、词汇、语用等诸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
首先,是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由于汉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历史积淀,中国人往往注重直觉,强调辨证与综合,而缺乏逻辑上的思考。汉民族的思维习惯重视悟性而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更重视理性。悟性思维风格必然导致汉语表述手段的模糊化,理性思维表现在语言上即强调形态的外露及形式上的完整。因而在汉译英时往往要将汉语原文语法隐性关系转换成英语显性关系。笔者认为,汉民族的思维特点使得汉语句子的结构常常是以时间和逻辑为序,依次展开,重视意义的传达,形成了汉语句明显的“意合”特征;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则使得英语句子以主谓结构为核心,统摄各种短语、从句和附加的句子成分,重视“形合”。
其次,是汉英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汉民族重视群体的力量和作用,因而集体主义备受推崇;英语民族重视个体差异,因而通过个人奋斗达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在西方社会是主流价值观念。这一区别在语言上,包括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都有体现。从句法层面上讲,汉语传统的析句观念是以大观小,汉语的修辞、语义逻辑、语境等因素在编码和译码的层次上高于句法。因此,汉语的分析只能是综合指导下的分析[1]。而在英语中,由于受个体价值观念的影响,不仅单个的词汇对应单个的事物,几乎没有复合词,而且各个句子尽管有整体语义逻辑的制约,但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和相对独立的。英语句子如果脱离原文,在语法结构和意义表达上都没有问题。
二、汉译英句子举隅
(一)理顺句子逻辑关系,合理调整句子结构
这里所说的“逻辑关系”,是指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正如前文所说,汉语句子以“意合”为主,句子内部各分句之间以时间或逻辑为序。汉语句是竹竿式结构,一个分句接着一个分句展开,不受主谓结构的限制,形式上较少使用显性的衔接手段,句子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其内部的逻辑关系也不止一种。因此,我们在翻译汉语句子时,应该在确定了句子的主谓之后,廓清其内部各个短句间的逻辑关系,合理的利用英语中的不定式、介词短语、分词等各种手段将原句中的语义关系再现出来。
(二)依照英语表达习惯,合理调整句子语序
语序是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它体现了词语之间以及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汉语是分析型的语言,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句子意义的传达依赖于语序和一些虚词;而英语是分析—综合型的语言,有形态标志和变化规则,句子中非主干部分的语序往往可以调整。大量的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研究表明,英语和汉语在基本语序上大同小异。“同”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的是状语和定语的位置。所以,汉译英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英语的表达习惯,合理调整句子语序。
1.定语的调整
现代汉语中的定语通常放在名词之前,而不论定语的个数多少。与此不同,依照英语语法及表达习惯,单个的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名词之前,但词组或从句作定语时则要放在名词之后。
2.状语的调整
学过一点英语语法的人都知道,英语中状语的位置最为灵活,它几乎可以被放在句中的任何位置。而汉语由于是意合语言,呈现出简单句依次展开的特点,句意表达的流畅性通常高于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因而经常是省略一些连词以收简洁干练之效。所以,如果译者将汉语结构生搬硬套到英语译文中,就常会忽略那些本该是状语的成分,从而导致错误。
(1)我国目前正在修订专利法和商标法,许多内容都要进一步向国际标准和国际化靠拢;有的即使准备分两步甚至三步走,那也是为了做好协调工作,稳妥前进,避免欲速而不达。[4]
译文:China is at present revising its Pa2 tent Law and Trademark Law,and many of the contents recommended for revision are coming closer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in respect of some other contents,althoughpreparationsarebeing made to revise them in two or even three steps,it is only for the sake of accomplishing the task of harmonization properly,ensuring steady progress and avoiding the hazard of“more haste,less speed.”[4]
例(1)译文第二层意思中的“有的”显然是“有的内容”,译者将它处理为“in respect of other con2 tents”这样一个状语非常妥帖。
(2)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文:A man cannot be known by his looks,nor can the sea be measured with bushel basket.
(3)我多少次想把这一段经历记录下来,但不是为这段经历感到懊悔,便是为觉察到自己要隐瞒这段经历中的某些事情而感到羞耻,终于搁笔。
译文:So many times I have intended to write down these experiences of mine,only to be discouraged either by repentance for what I have done,or by the shame I felt as I knew I would be covering some of them up.
例(2)是一句名谚语,简洁精警是谚语的特点。为了照顾句子结构和气势上的需要,原句虽有被动含义却无被动标志词,故译文要将其翻译出来。例(3)的译文处理实际上是将原句“终于搁笔”处理为心理动词的被动语态,将言内意义非常形象地传达了出来。正如王力先生所言,汉语是“人治”的语言,汉语的使用总是多少体现出“以我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思维轨迹,处处体现着主动。而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表情动词亦即心理动词的被动语态的使用。这些被动语态在汉语中是完全没有对应的语态表示的。译文采用“be discouraged”将其译出,非常妥帖。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英两个民族的心理文化差异是导致其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译者在将汉语句子传译为英语句子时,必须重视语言中的心理文化差异,才不至于在翻译实践中患上“文化色盲症”。笔者从文化对比和语言对比的角度指出,译者在翻译汉语句子时,不仅能够正确地进行句法结构的转换和语义分析,还要洞悉汉英两种语言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变通。与此同时,译者还应谨记的是,翻译中的变通绝非随意为之,而应该有所制约。文中的译例不可能涵盖句子翻译中的所有问题,只希望它们能作为译者翻译句子的参考,并有益于译文质量的提高。
[1]申小龙.文化语言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2]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黄珠仙,王友明.国际经济贸易英语阅读[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2mail:yuanlh@yangtzeu.edu.cn
book=370,ebook=370
H31519
A
1673-1395(2010)02-0138-02
2010201220
高建坤(1982—),男,山东聊城人,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教学、对比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