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语篇连贯再思考
2010-08-15熊维俊刘清玉
熊维俊 刘清玉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4000)
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语篇连贯再思考
熊维俊 刘清玉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4000)
结构和边界是事物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事件域认知模型作为人类认知的一种基本模式,实质上体现了人对事物概念及概念成分的认识,因而对语篇连贯有较强的解释力。语篇是概念结构的组织形式,因而它也受到结构-边界原则的支配。
结构-边界;事件域认知模型;语篇连贯;制约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其结构和边界的,结构与边界同在,相互依存。语言作为事物的一种,也有其结构和边界。反映在语言表达式上就是语言表达式有其结构和边界。语篇作为语言的一种组织形式或表达式,必然受其结构和边界的制约。本文将以结构-边界原则为基础,分析其对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语篇连贯的制约作用。
一、事件域认知模型与语篇连贯
事件域认知模型((ECM))认为,人们是以事件域为单位来体验和认识世界的,并将其存储于大脑中。人在对许多具体事件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概括出事件的抽象概念结构,然后逐步形成语言中的种种表达现象。一个基本事件域 EVENT主要包括两大核心要素:行为和事体。一个行为由很多具体的子行为或动作构成,一个事体是由很多个体构成的,可以包括人、事物、工具等事体,也可包括抽象或虚拟的概念。一个动作或一个事体可分别带有很多的典型性特征或分类性信息。这样,一个事件域就可能包括若干要素,而不仅是实施者、受事者、作用力、场景等要素。这些要素还存在层级关系。
王寅指出,ECM的认知分析方法适用于句法、语篇、语用等层面的分析。事件域认知模型之所以适用于语篇连贯分析,总结起来有以下因素:事件对语篇具有统领性,无论人对某种事件有多少认识,这些认识都统辖于该事件之下;事件的多维度和人类认知的多角度性反映在语言上决定了人类对同一事件的认知必然会有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必然会有不同的层级性,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语篇具有连贯性;事件域认知模型可以兼顾语篇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语篇连贯有程度之分,事件本身存在多层次性、多环节性甚至是无穷性,这决定人们对事件的认识只能是相对完整或接近完整。这些层次、环节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不一。相邻的关系相对紧密,这也体现了认知语言学的距离相似性原则,反映在语篇上,这些关系也体现了语篇的连贯程度。
从语言结构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结构是象征概念结构的,概念结构的有界和无界特征必然会映射到语言结构中来,语言结构的有界或无界是概念结构的有界或无界的反映,是人类释解世界的结果。语言结构具有层级性,有界性;语言的结构和边界具有相互依存性。只要是概念结构必然受结构-边界原则的支配与制约。人在对许多具体事件体验和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概括出事件的抽象概念结构,然后逐步形成语言中的种种表达现象。人们对事件的认识在于对事物概念化。正因为概念结构具有层级性,因而概念结构有相对的独立性,亦即有界性。既然事件域模型描述的是人们基于对具体事件体验核认识基础上对事件的概念化,并由此形成概念结构,而概念结构是受语言结构-边界原则支配的,因而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语篇连贯也受其支配与制约。
二、结构-边界原则对语篇连贯的制约作用
(一)结构-边界原则对语篇连贯的统领性
人类在体验现实世界事物的基础上构建了个体事物的概念,进而构建了一个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及其整个事件的关系。要建构个体事物的概念,必须认识个体事物的结构与边界,只有将一事物的结构和边界与另一事物的结构和边界区别开来,人类才可能区别事物概念。语篇连贯实际上是语义连贯,亦即是概念连贯。一个语篇能在心智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可被接受的认知世界,语篇就具有连贯性。形成这样的认知世界主要有三个条件:概念成分上的照应性,命题发展上的索引性,语用推理上的顺应性。事物的结构-边界决定了人的认识对象。人对事物特征、层次、概念的认识不可能脱离该事物的结构和边界而独立存在,在语篇上就是事物内部各概念成分是事物结构-边界的基本反映。如《美丽的不列颠》一文,从标题看,该文是要描述不列颠的美景,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但都不可能脱离该事物的结构和边界。该文从不列颠的地理位置、不列颠风景的变化多端、不列颠风景的巧妙而适度、人与自然的平衡等角度描述不列颠的美景,这些视角都是作者对不列颠美景结构-边界的释解。正因为如此,该文的概念组成成分之间是连贯的。简而言之,事物的结构-边界对人类释解事物所形成的概念结构具有统领性,亦即对语篇连贯的统领性。
(二)结构-边界原则对语篇概念层次的制约性
事物在人的体验释解下存在概念的层级性,究其原因,是因为事物本身的结构和边界决定的。这些概念成分的连贯性决定着语篇连贯的程度。事物的结构-边界决定了人的释解的认知范围。
语言表达式的结构-边界发生变化或变动时,其结果要么是导致语言表达式的损毁,要么是产生语言表达式的创新。语篇的组织也遵循这一规律。仍以《美丽的不列颠》为例,不列颠的地理位置、不列颠风景的变化多端、不列颠风景的巧妙而适度、人与自然的平衡等,虽然同处于同一事件结构-边界的统辖之下,概念层次相互关联,共同支撑同一主题,但这些概念有其相对对立性。如不能将不列颠风景的巧妙而适度这一概念层次镶嵌于不列颠的地理位置这一概念层次中,因为这样会导致不列颠的地理位置这一概念结构损毁。各概念层次之间之所以相互连贯,是由人们在认知事物时的完型倾向决定的,反映在语言结构上就是语言的完好表达式。这些概念结构内部组成成分或结构之间之所以能形成语篇连贯,是因为它们同其他结构一样受完型趋向律的支配。完型趋向律有以下具体原则:相似性原则,即人类心理倾向于把相似的事物视作一个整体;相邻原则,即人类心理倾向于把紧密相邻的事物视作整体;对称原则,即对称的形象无论距离远近,人类心理倾向于把它们视作整体;延续性原则,即人类倾向于延续一个事实上已经中断或停止的模型。因此,人们在认识释解事物,运用语言组织语篇时要有针对性,亦即要有确定的描述对象,亦即认识事物概念以及概念成分时要有明确的边界即有界性,这是保证语篇连贯的前提条件。概念内部组成成分,概念层次之间是有界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概念结构的独立性,从而保证概念结构的清晰而不是杂乱无章。概念层次之间应遵循完型趋向律,从而保证概念相互关联,最终形成语篇连贯。
事件域认知模型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模型,它体现了人类对构成事件概念化的基本历程。语篇连贯实质是语义连贯,语义连贯实质是概念连贯,因而事件域认知模型对语篇连贯有较强的解释力。概念作为一种结构必然受到结构-边界原则的制约,概念的组织形式—语篇也必然受到结构-边界原则的制约。本文虽然分析了结构-边界原则对语篇连贯有制约作用,但其对语篇连贯的具体制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1]Langacker,R.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Berlin:Walter de Gruyter,1999.
[2]Boeree,C.G.http://www.ship.edu/~cgboeree/gestalt.html. 2000.
[3]Ungerer,F.&Schmid,H.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2 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刘辰诞.结构和边界—句法表达式认知机制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王寅.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J].现代外语,2005(1).
[6]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韩玺吾 shekeban@163.com
book=376,ebook=376
H0
A
1673-1395(2010)02-0134-02
2009212230
熊维俊(1978—),男,四川广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