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文化的思考
2010-08-15钱书燕
钱书燕
(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江苏 泰州 2253000)
关于构建和谐文化的思考
钱书燕
(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江苏 泰州 2253000)
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谐文化,是一种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价值评价为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构成了和谐文化的传统文化渊源和资源、构建和谐文化的现实条件和现实需要。要通过构建新的和谐文化体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和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构建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和基础;构建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包括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其中,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过去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产生的群众对权威和体制的依赖性、依附性已经减弱,社会价值观念的独立性、民主性、多元性开始凸现,适应这种社会价值观念的分化和多元化,就需要用和谐文化来整合,通过整合,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努力实现社会各阶级、阶层在精神上的和谐,形成全体人民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共同的精神追求,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这种整合的过程就是构建和谐文化的过程。
一、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
要了解什么是和谐文化,首先要了解文化概念。文化,是一个普遍使用而又引起歧义最多的概念,可以说有多少哲学家、人类学家和文化学者就有多少个文化概念,据有人统计,世界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数百种,足可自成一门“文化定义学”去专门研究。就文化一般意义的概念分类来说,有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之分。广义文化是什么?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这样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来的价值观;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1]通俗地说,文化是人类群体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获得的在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它们是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独特的性格和素质,影响着甚至决定着这个群体,或这个民族的兴衰成败。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体系和意义世界,以及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一个群体、社会或民族的文化形态决定了他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状态,构成国家或民族的内涵,体现其个性与魅力,是精神和灵魂。“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2],可见,狭义的文化是文化的具体形态。我们这里使用的文化概念是指广义的文化概念而言的。所谓和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系,是一种与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和谐为特征、以文化为核心,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共生性,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和非主流文化,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价值评价为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谐文化的形成,适应了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自觉,代表了社会主体的共同利益。
(一)和谐文化具有多元统一、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等特点
多元统一,是指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文化形态能够被和谐社会的的核心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所整合,形成统一的能为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所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协调有序,主要是指和谐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内部的各种价值观、文化观、道德观能够相互协调,相互联结、相互配合,相成和谐文化内部科学合理的观念结构;充满活力,是指和谐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发的观念体系,能够不断吸收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中的新鲜成果,同时也能够吸收传统文化、外来文化、非主流文化中的有益养分,不断发展自己;大众共享,是指和谐文化是在和谐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同时也要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不但要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价值支撑,同时也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成果,这是和谐文化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二)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加速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经济文化一体化作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正日益凸显文化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自身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和谐文化,有利于解放文化生产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和谐社会是执政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三)和谐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体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点。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现代,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根本的冲突是文化的冲突,文化的冲突是一切其他冲突之源[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创新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对不同的人文及文化背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不同行为方式整合与引导,创造条件,使各种不同的文化从内容、形式、性质、功能以及价值取向、目标取向等在互相接触中不断修正,逐渐融合,形成新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的文化体系,进一步提高和谐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来影响、引导人们统一思想,聚合人气,稳定社会。
二、和谐文化的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构建和谐文化的传统文化渊源和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因子多多,积蕴厚重,与时勃发,是我们构建和谐文化可以汲取精神滋养的宝贵资源,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因子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手段。和谐是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的精华和首要价值。儒家立论的基础是人和人的关系,作为儒家核心的道德伦常观念,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义臣忠”等双方面的行为规范力图找到两者之间关系的和谐和适度;道家立论的基础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如庄子的最高理想是“太和万物”,使世界达到最完满的和谐,他们都是在不同的领域内探讨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而且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也是在不断的文化冲突和碰撞中形成的。中国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是因为汉族跟其他的少数民族不断融洽的结果,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联盟,都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文化交流、文化碰撞与融洽,促使中国走向了强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论述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是相互补充,是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来源。”、“‘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二)西方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是构建和谐文化的现实条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人类面临着许多的共同问题:如生死爱欲问题,即个人身心内外的和谐生存问题;权力关系与身份认同问题,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问题;人和外在环境的关系问题,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问题。目前,尊重差别,已成为相当多人的共识。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和作家恩贝托·埃柯(Umberto Eco)在1999年纪念波洛尼亚大学成立900周年大会的主题讲演中提出,欧洲大陆第三个千年的目标就是“差别共存与相互尊重”。他认为“人们发现的差别越多,能够承认和尊重的差别越多,就越能更好地相聚在一种互相理解的氛围之中”。可见,为了维护一个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重视“差异”,坚持“和而不同”原则都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如中国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和法国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等等,西方国家逐渐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面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许多世界大师都对“以和为贵”思想心醉神迷。他们认为,西方人是在与外界对立冲突中建立民族形象和认同的,而中国人却是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4]的万物和谐共处中把握自我精神和本质,进行“内圣外王”的个人和民族的人格修养。
(三)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是构建和谐文化的现实需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根和魂。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一个国家和城市而言,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吸引外资,增强经济实力;有利于提升文化素质,净化和优化人文环境;有利于增强辐射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同时,构建和谐文化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追求人文关怀是人的自我发展、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构建和谐文化,重视人文终极关怀,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感、充实感、崇高感和超越感,从而提升精神境界,丰富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构建新的和谐文化体系,积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文化精神,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构建新的和谐文化体系
和谐文化体系本质上说是价值观念体系,要构建新的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首先要构建和谐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核。精神文化内核是从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中升华、提炼、凝聚而成的文化精华,是一种时代精神,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行为和发展方向。这种新的和谐文化价值观念体系,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核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与吸收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不断地丰富发展的开放、兼容文化的集合,是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多层次的精神需要、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科学理性精神、人文价值精神、现代伦理精神为支柱的现代精神文化体系。
(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
建设和谐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同时也要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和为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在强调和谐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同求以相辅相成,在和谐中实现共同的发展,在不同中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建设和谐文化,就要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同时,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独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要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在交融中学习借鉴,在碰撞中扬弃升华,才能积极推进和谐文化的建设,构建中国人的和谐精神家园。
(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当前,在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时期,文化建设也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转变过程,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相对封闭状态下靠行业垄断向对外开放形势下凭实力竞争转变;从单纯的事业发展向事业、产业发展并重转变。为了适应这种转变,文化建设逐渐向市场开放,投资主体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国外传媒巨头开始纷纷进军中国。文化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开放进程明显加快,民营资本大量涌入文化领域。不仅是文化产业经营主体的民营化、社会化趋向十分明显,而且文化项目承办主体、文化活动组织主体的民营化、社会化趋向也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逐步深化对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的认识,把文化建设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形成强大的精神文化、知识文化承传、创新、发展的能力和强大的科学知识、先进文化的应用、转化能力,使科学知识与先进文化转化为强大的综合竞争力;特别要建设以现代市场经济伦理和民主法治精神为支柱的先进制度文化,形成发展的制度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扩大文化的开放、交流,形成强大的文化吸纳和辐射能力,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动和支撑作用,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为和谐社会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养料。
[1]克罗伯,克拉克洪.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52.
[2]《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庄子.庄子·齐物论[M]//.老子·庄子·列子.湖南:岳麓书社,2006.
(责任编辑 李冠楠)
Thoughts on Harmonious Culture Building
QIAN Shu-yan
(Taizhou Municipal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CPC,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culture is a basic project.Harmonious culture is a system of behavior,value orientation and evaluation.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harmony,the Western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dentity an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constitutes the great practi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harmony and cultural origins and resources,the reality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ultural condition and practical needs.Construction of new harmony through cultural system,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ritically absorb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Western culture,develop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o build a harmonious culture.
Harmonious culture;Content and 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 methods
G120
B
1671-0142(2010)06-0048-04
钱书燕(1959-),女,江苏盐城人,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