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的海子

2010-08-15朱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面朝理想主义朱莉

朱莉

(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 泰州 225300)

孤独的海子

朱莉

(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 泰州 225300)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自杀前两个月所写。诗中诗人用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写出生命之中的美好,但同时又使人们看到了他的拒绝,看到了他的孤独。

海子;诗;孤独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写的一首短诗,是一首让人感觉清新欢快的诗歌,读海子的这首诗,笔者总有一种被“幸福”唤醒的情意绵绵的感觉。在笔者的阅读范围中,很少有中国诗人直接歌唱“幸福”。但同时却发现,海子晚期的诗歌中大量地、集中地出现了“幸福”一词,表现他对生活的渴望。然而诗人四川说,海子没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他一直在贫穷、单调、孤独中写作。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他的日常生活基本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写作直至第二天早上7点,整个上午睡觉,整个下午读书,间或吃点东西,晚上7点以后继续开始工作。诗人献身于诗歌是以牺牲尘世为代价的。

“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没有纷繁复杂的精神困扰,也没有角逐名利的欲望,只有一份坦然平和的自然心境默默地品味着简单而实在的幸福生活。

然而,海子所渴望的幸福生活要“从明天开始”,那么“今天”呢?“今天”仍要一如既往地在自己的诗的王国里,笔耕不辍,坐在自己的“王座”上,追求自己的“王位”、“太阳”(海子《夜色》)。诗人也向往着与别人、与尘世中的人交往并祝福他们,但却称他们为“陌生人”,并且说“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也就是说,所谓“灿烂的前程”、“美好的爱情”和“尘世的幸福”都是“陌生人”的,“我”什么都没有,也无法拥有。可见,诗人内心深处,并不愿意与尘世之人交往、沟通,他的内心世界仍然是封闭的,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背弃。诗人曾在《夜色》中写道“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这尘世的东西,对诗人来说,原本就是一种苦难,又怎能让诗人放弃自己的追求而为之倾心呢。

在这首诗中,诗人海子所表现出的对尘世生活的向往和背弃,体现了诗人人格的二重性,从中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子内心的无比苦涩和无奈。但诗人内心的苦闷,并没有削弱诗人一生对诗歌的追求。诗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诗的追求却是无与伦比的,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诗”。《夜色》中表达了自己的幸福观:“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黎明和黄昏》中说:“那是诗人孤独的王座。”《秋》中说:“秋天深了/王在写诗。”他沉迷在个人王国里,孤芳自赏,自称为“王”,一心写诗。他倾尽心血,追求的是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并且偏安一隅,独守清高。

海子并不满足于当一个写“小诗”的抒情王子,他向往着成为一个书写“大诗”的诗歌王者,他想用自己的诗创造一个历史,这种理想主义虽然给他带来了无比的痛苦,然而他仍以虚幻的乌托邦给这痛苦涂满了美丽与璀璨。“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活在珍贵的人间》)。当世人都在用冷漠抵消激情,流于世俗,海子仍高举理想主义如夸父逐日般追寻乌托邦,当一个人要与滚滚不息的时代潮流相对抗,高喊与众不同的“异音”,又不能得到回应时,他无疑会成为一个孤独的悲剧角色。但海子却仍然怀着“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的勇气和责任,在他的《祖国(或以梦为马)》中以优雅的骑士姿态发出了作为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者的宣言:“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他以一身来担人间苦的气势喊出:“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去建筑祖国的语言/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也愿将牢底坐穿”。在这样的宣言里,既包含着独与天地相往还的宽阔、深邃的境界,也蕴含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毅与坚决。

海子始终高扬理想主义旗帜而特立独行,他甚至要超越芸芸众生,因而不得不流露出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意味着一种痛苦的觉悟。人在其生命中所获得的体验,虽然存在着被他人理解的可能性,但他人的理解并不构成精神上的安慰……不仅如此,它也被看成是维护精神上主体的独立性和纯洁性的一种象征。”

海子是孤独的,但也因为孤独而深刻,因为深刻而能将深邃的眼光穿透尘埃,剥离生活表面的平常,揭示深层的悲凉,甚至看到历史的尽头。他永远无法轻松乃至幸福。

经过了痛苦、漫长的探索,到一九八九年诗人感到了疲惫,在最后的创作中写了不少抒情诗,最后一首诗作《春天,十个海子》:“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的沉睡究竟为了什么?”表达了在春天从“沉睡”中复活的渴望,但是同时又意识到自身的分裂:“十个海子”和“最后一个海子”如此的不同,几乎没有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春天,十个海子》这两首诗中我们都能够读到这种自我分裂——在情绪的延展中分离出异化了的诗人内心声音。而诗人认可的最终还是退回到自我世界和主观情境中的那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写于一九八九年三月十四日诗人去世前不久的诗句似乎是一个预言。

川端康成《临终的眼》里引用芥川龙之介《给一个旧友的手记》的话:“也许你会笑我,既然热爱自然的美而又想要自杀,这样自相矛盾。然而,所谓自然的美,是在我‘临终的眼’里映现出来的。”可否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长久以来感觉到“黑暗从内部升起”(《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的海子的一线游离的思绪。

海子走了,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肯定了世俗又不愿融入世俗,他渴望轻松却无法轻松,于是他走了。无法复活的海子,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精英意识的逝去而成为神话。

(责任编辑 施 翔)

Study on the Happiness of Haizi

ZHU Li
(Jiangsu Taizhou Middle School,Taizhou Jiangsu 225300,China)

"facing the sea,spring is coming"was written by haizi 2 months before he committed suicide.The poet wrote about the beauty of life and his refusal and loneliness.

Haizi;poem;loneliness

I207.4

B

1671-0142(2010)06-0014-02

朱莉(1977-),女,江苏姜堰人,中学一级.

猜你喜欢

面朝理想主义朱莉
失败也是收获
面朝大海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一颗水晶球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铁母鸡
理想主义长安马自达MAZD C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