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格教学技术在高职口译微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2010-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微格口译笔记

朱 泾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微格教学技术在高职口译微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朱 泾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文章主要探讨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口译的微技能训练,指出了微格教学中涉及的口译技能的确定、分类以及进行微格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微格教学;高职;口译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方案

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强,其规模和层次也逐渐变大。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规格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招收那种懂一点专业术语同时又能进行简单口译的人才,因此,近些年来口译证书考试日趋火爆,各种口译培训也如火如荼。

然而,我国口译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到20世纪末,我国把口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学的单位只有三家: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外贸大学英文学院的翻译系、厦门大学。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口译的需求量加大,教育部作出决定,将口译课变为外语高等学校各语种的必修课程,高职高专院校口译课程也应运而生。

口译教学一直是我国翻译界的薄弱环节,更加糟糕的是,由于高职口译一味照搬本科口译课程的模式进行,高职口译几乎成了本科口译的翻版,但是,我们使用本科口译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却没有本科学校的师资、生源和教学设施,教学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纵观目前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的现状,发现该教学并不规范,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的口译教学停留在口译训练上或语言的句子翻译上。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译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学生+教材/磁带/录像带+粉笔”的模式,很少有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这种模式偏重于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能力培养、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的最优化作用。教学形式单调,效率较低,信息反馈弱,师生双向交流不足,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状态,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

一、微格教学以及微格教学的优点和启示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croteaching,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通常,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一小组学生进行10-15分钟左右的“微格教学”,并当场将实况摄录下来。然后在指导教师引导下,组织小组成员一起反复观看录制成的视听材料,同时进行讨论和评议,最后由导师进行小结。这样依次让所有学员轮流进行多次微格教学,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有所提高,从而也提高了学员的整体素质。

这种教学法已经在我国的各类师范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微格教学的特点是将基本的技能进行不同层次的分解并加以培训。培训课题微型化后,便于操作和评价,能及时反馈纠正受训者技能动作的不规范处,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微格教学的优点是具有记录的准确性、训练的自省性和单一性以及案例的示范性。微格教学的关键是技能的分阶段训练与抓重点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技能大致分为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当学生掌握了每一项技能后,再进行整合。

通过使用微格教学,我们可以对高职英语的口译教学进行新的探讨。微格教学大体由课题的微格化设计、技能动作的规范化设计、训练过程的声像记录和训练效果评价方法设计四大模块组成。这种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口译技能训练至少有四点启示。

1.口译技能也应该有层次清晰的结构

如果口译也是一种技能的话,技能的习得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纯模仿到熟练运用再到创新的过程。因此,高职的口译课应该进行从低到高的技能按层次分解后,再整合为微型训练模块,依次训练,不可忽略层次、不进行技能训练和准备或盲目地进行口译。

2.要建立规范化的口译技能动作,以提高技能训练的效果

微格教学中将每项基本技能动作都作了规范化设计,且每一步设计都有其理论依据,这就为训练质量提供了方法上的保证,有着很强的科学性。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口译教学中,教学随意性较大,即使有技能训练,也不够系统和规范化。规范化的技能要求才能培养规范化的高质量口译人才。

3.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学习者纳入技能训练的活动中去

微格教学技术十分重视影像技术的运用,将受训者的练习全程记录,再回放观看,让受训者自己去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改正的办法。实践证明,这是改正受训者技能动作不规范的最有效办法。这种方法更重要的是具有自省性,口译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录像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反复训练。这也有利于学生融入学习的过程中。

4.及时的形成性评价反馈,能够大幅度提高技能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学生在完成每一技能模块训练后,教师要及时予以评价并反馈,而且教师可以将录像带回去反复观看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向其他学生展示等,避免错误的重复。另外,我们的技能教学评价大多是结果性评价。而微格教学讲究的是形成性评价,及时、准确、可重复性的教学评价将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化。

二、高职口译课程微格教学的可能性和实施方案

如果口译,尤其是高职口译教学是以技能为主的活动,那么,我们可以引入微格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技能训练。

关于英语口译到底是综合能力还是技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刘和平博士在其撰写的口译教学理论专著《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中说,口译教学的任务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训练口译技能,培养双语交际能力,同时明确提出了“口译教学是技能训练”(Teaching interpretation is the trainingofabilities)的主张。古琦慧比较分析了美国蒙特雷国际关系学院、法国巴黎高级翻译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三所口译教学具有代表性大学的口译课程设置,发现三个学校的共同之处:课程均按照技能从易到难,从课堂到实践,从连续传译、视译到同声传译的口译学习过程。其次,三者或多或少都含有理论学习课程。她认为应该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

口译技能的重要性已获得普遍认可。国内外口译研究者对口译模式进行的研究,如Gile模式和厦大模式,均认为口译训练应以口语技能为主。这就从方法论的角度为口译教学的改革和口译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而李燕以此为依据提出口译技能训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技能(listening comprehension)、影子跟读 (shadowing-exercises)、口译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口译长时记忆(long-termmemory)、跨文化交际技巧(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演说技巧(public speaking skills)、口译应对策略(coping tactics)、团队合作(teamwork skills)、译前准备(preparation)、译后总结(conclusion)。

对于微格教学方法来说,科学的技能分析是进行教学的第一步。李燕的分类混淆了技能和技巧,从技能方面来讲也不够完善。跨文化交际技巧、演说技巧、口译应对策略、团队合作、译前准备、译后总结这些是与口译能力提高有关的技巧而不是技能,而技巧的掌握不一定需要反复的训练。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应该是语言也许不是很完美,但必须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能够进行一般口译(不是同传)的译员,而由于高职的口译课程时间一般较少,大概就60-100个学时,口译课一般也是为高年级学生设置的,因此,高职英语口译的教学应该以口译的笔/视译入门以及连续传译技能训练为主。这些技能分为:笔记技能、短时记忆技能、影子跟读技能、长时记忆技能、表达能力训练、连续传译技能。高职的口译学习者应该是已经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口译能力。以下笔者以笔记技能为例来进行微格教学设计。

1.准备阶段

笔记技能训练。口译笔记是用简单的数字或符号记录下讲话的内容,是译员工作时对记忆的补充,是辅助记忆的手段,它在随后的口译过程中为译员提醒。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或会议记录,译员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口译时所需的关键词。

笔记训练的初始阶段,由汉译英的数字、单句练习开始,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没有听力障碍的情况下,把注意力集中在符号、简略语的使用上,从而尽快地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笔记系统。笔记练习可以逐渐由单句的练习过渡到段落练习。

对笔记技能所训练的内容进行微格处理,比如我们第一节课要教会学生做哪些简单的笔记,那么我们应该给他们讲什么、他们必须怎么做,都要做详细的说明。必须编制微型训练模块的行为规范,对于每一步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必须做严格的规定。比如,我们第一课要讲数字的笔记,那么就应该把数字的速记由难到易区分开,并且制订出训练、评价的依据,然后设计技能训练的评价细则。在这里,就应该将每一步技能动作均按其习得过程的难易程度和达标程度,分级赋分,将训练的评价指标数据化,然后将摄录设备进行调试,使其能够准确记录学生在训练中的每一个行为。

2.训练阶段

首先告诉学生本课进行数字的训练,主要训练先跟读,再记录的数字记录方式,并讲解每种数字的记录方式,然后一种一种地让学生观看教师如何对录音进行示范记录。然后让学生2人一组进行操作训练。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再逐步加快数字的读速,往复多次。这样学生会慢慢对数字进行正确的记录。

3.评价反馈阶段

在学生按要求完成微型模块训练后,教师及时评价打分,并当场反馈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观看自己的训练录像,对照评分标准,进行自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尤其是当学生掌握了每一项技能,进行整合的训练时,评价和反馈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1]李燕.关于高职院校口译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124.

[2]陈勤,曾凡才,杨宗凯.开展微格教学训练提高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技能[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32.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古琦慧.口译课程模式的开发及应用——以培养译员能力为中心的模式[J].外语界,2009,(2):37.

[5]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2001,(2).

[6]李燕.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8.

G718.5

A

1673-0046(2010)10-0028-02

猜你喜欢

微格口译笔记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我的自然笔记(一)
微格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微格教学法在《军事医学地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