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陵市大旅游经济开发对策研究

2010-08-15金泽虎方金凤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铜陵旅游文化

金泽虎 方金凤

(1.铜陵学院,安徽铜陵 244000;2.铜陵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安徽铜陵 244000)

铜陵市大旅游经济开发对策研究

金泽虎1方金凤2

(1.铜陵学院,安徽铜陵 244000;2.铜陵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安徽铜陵 244000)

铜陵在大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须以铜文化为灵魂,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切入点:一要整合现有资源,理顺管理渠道,侧重做足做大景点;二要追溯历史渊源,发掘历史价值为现今旅游服务;三要以特色铜工艺品的开发为旅游产业增内涵,添底气;四要以走出安徽为基础,大胆走出国门,对铜文化进行全方位宣传。五是城市建设要因势制宜,突出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六是要借助较大型文体活动吸引公众的广泛关注,提升铜陵的铜文化品牌形象。七是要从长远出发,培养与选拔一大批旅游产业优秀人才,为铜陵旅游产业最终做大做强服务。

铜陵;铜文化;旅游产业;旅游产品;旅游人才

“大旅游”概念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多向互动的具有综合效益的整体系统,具体包括旅游客体、旅游主体、旅游中介多个系统,具有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谋求的是综合整体效益。21世纪的旅游发展战略必须以“大旅游”概念为指导,实施政府主导下的发展战略。作为皖中南重镇和中国古铜都,铜陵在发展自己经济的过程中可以依托铜文化为灵魂做好大旅游文章。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本市旅游业的振兴必将进一步丰富铜文化的内涵,配合安徽马芜铜宜皖江经济带的开发,迎接南京经济圈和长三角的辐射。具体来说,要实现铜陵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大做强铜陵旅游经济,可以从以下几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选择重点做足旅游大景点

铜陵到底有多少现已存在的旅游资源?你可能掰着手指头一下子会数出3—5个,而且极有可能仅限于市区的几个景点,比如螺丝山、笔架山和天井湖等,而往往将铜产品市场,各公园广场,市区各处城市雕塑忽略大半。再往外想开点,我们可能还能想到长江大桥、相思树,其实如果有系统的整合,能发掘的景点与资源远不止这些,我们还有老洲太阳岛金色沙滩、笠帽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有金牛洞选矿遗址,大通老街、双龙洞等。临近周边地区还有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资源。然而,“铜陵究竟有多少景点”并不是多数人能了解的,甚至连基本状况都不了解,也许一些业内人员可能对此不屑一顾,但如果连“铜陵有几景”都不能广为人所知,我们谈何进一步开发利用。所以整合现有资源并让更多人了解,就成为基础工作和切入点。以这些现存资源进行整合,强化归口管理,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采众家之长,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服务:以市区为中心,划出不同半径的3—5个同心圆,同步推出“铜陵八景”“铜陵十八景”或“大铜陵及周边地区30景”等特色。大力推广“铜陵景点一日游”、“青铜文化二日游”甚至“古铜都及周边风光三日游”等栏目,做好推广、配备高素质导游,强化栏目公关与宣传,完全可以打出我们现有资源的优势和品牌。

二、追溯与开发历史渊源,为铜陵旅游经济服务

打造铜陵铜文化牌的核心是要求追溯铜陵的悠久历史的。举一个颇令人深思的例子,记得2003年铜陵人民广播电台有个报道:大意是有旅客来铜慕名登“五松山”,但五松山在铜陵何处?连铜陵人自己都不知道。后来有人考证说五松山遗址在今天的五松山宾馆与工人医院之间。但此事过去就过去了,并没有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再有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古时许多著名诗人比如李白、杨万里等人对铜陵的赞美,但也往往只停留在摘词摘句上,并没有对这些珍贵的资源进行放大与扩张。江苏无锡有一池名曰“天下第二泉”早已闻名全国,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相当长的历史渊源。铜陵的许多潜在优势却并没有发挥出来。就事论事,比如五松山遗址的开发或恢复就可以是地理上的,也可以是文字上的,结合现在五松山宾馆的现有优势,初始阶段可以设立五松山遗址研究和恢复的展厅,逐步将已修复的遗址对外展示等。再比如杨万里有一首诗曰《舟过大通镇》,大通是我省历史上的繁华重镇,若仿池洲的杏花村广场,在大通老街,一方面花大气力保护大通古镇原貌,一面借该诗之影响立杨万里行舟塑像于古镇道口,并配以生动的文字解说,岂不锦上添花。金牛洞选矿及老洲太阳岛也可做这些类似的开发。

三、开发并营销特色铜工艺及相关产品

旅游业虽然是服务产业,但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该产业总是随着实业的增长逐步壮大。因此旅游业总是要以旅游产品的开发作为关键切入点来推动。作为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更应该好好做足铜工艺品这篇大文章,目前铜陵的铜工艺品不是没有,而是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铜工艺品的制作水平很粗糙,精品不多。有例为证:供水总公司所发建厂50周年厂庆纪念品,知道的是“白鱀豚”雕塑,不了解背景的以为是“一群鲢鱼”。二是定价过高,你可能抱怨说这是由于原料铜成本太高的缘故,但其问题还是出在工艺不过关上,否则完全可以采用“铜箔”形式来制造,这不仅能减少原铜的消耗,而且也能改变铜陵工艺品“傻大黑粗”的形象。三是地方特色或说个性不强,都是些共性的东西,比如各类佛像,各类动物模型,这些东西本无可厚非,但丝毫没有个性,更反映不出地方特色。说到个性,比如可以考虑生产一批历史上在铜陵有过经历的“历史名人铜陵经历组合”产品。再比如铜陵名胜组合(铜陵牡丹、相思树、铜陵大桥等)。说到地方特色,我们完全可以将分布在全市的雕塑进行浓缩,形成“铜陵城市铜塑组合”。这些组合既可以套装整卖,也可单独零售。不一而足。除了青铜工艺品,其余“铜陵八宝”也应该照着这个思路,在工艺上求精,在品种上求新,在宣传上求准,在营销中求变。

四、大胆“走出去”,有选择的做好铜文化及铜陵旅游的全方位宣传

现在有个时髦的说活叫“注意力经济”,意思是说要通过吸引眼球提高自己的形象,进而达到提高自己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并给自己带来实惠的目的,同时西方还有一句管理名言:“当你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时(也就是说确实干得不错),成功的关键一部分归功于你生产能力的高效,一部分则在于让更多的人知道。”现代公共关系的精髓也正体现在这里。因此铜文化的精髓及其对铜陵旅游产业的贡献也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当然在初始阶段我们可以考虑走向省外,到长三角、珠三角、或京津等发达地区通过旅游推介会、新闻发布会、铜陵同乡会、铜文化展示会、铜工艺品及铜陵特产交易会等多种方式、再加上灵活的营销方式(比如寄售、代理)使铜文化与铜陵的特产尤其是铜工艺品同步走向省外。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以华人圈为中心,从港澳及东南亚起步,以上述类似的方法将铜文化的牌子打出去,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人士对铜陵产生兴趣,从而带动铜陵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等到铜陵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之后,当我们的经济势力上了一个台阶,且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又较为丰富时,我们可以考虑旅游业在铜陵发展的更高档次,比如在铜陵某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大通镇,老洲等地)建立相当档次的避暑胜地、休闲山庄或度假村之类,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档次的提升不可超之过急,更不能盲目乐观甚至重复建设。要有步骤,分阶段并需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五、城市建设要兼顾旅游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谈到旅游业就必然涉及到城市建设话题,铜陵以往城市建设往往是“推平一座山,再建一座山(大楼)”,并不太注意因地制宜,因势制宜,不仅成本大增,而且使铜陵自然风貌特色淡然无存。如果按因势制宜的原则,有些城市中的小山丘没有必要完全推平,可以因势建立个城中“山林公园”,建些石凳小桌、小亭子,供城中居民及外来游客小憩、娱乐,不仅成本降低,而且会使城建丰富多彩。城中有山,山外有城。比如原铜商品市场(丰收门边)处有一小山,地处城市十字交叉口。若此山不铲,被精心设计成一小山公园,比建一大楼要使城市增色不少。再比如现建设路金丰宾馆往下(绿云山庄马路对面)就有一坐类似的小山留下来后,因势制宜建个小山公园则可能更能为城建增色,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城建要有整体规划,但不少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许多专业建筑设计师并不真正了解作为城市主体的市民的胃口或偏好,过分局促于建筑本身的设计往往会使自然环境的优势不能得以体现。吸引游客往往要靠个性(即所谓特色)而不是共性,铜陵城建的特色也是展示铜文化的关键。

六、借助较大型活动拉动旅游经济

全国各地包括铜陵以前都主办过各种类型的文化节,主旨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尽管办节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但这样的思路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同时还可以搞一些国内知名艺术家的广场文艺汇演(不是室内演出),广告宣传必须同步跟上去。

还可举办一些大型体育赛事,比如档次较高的综合性城市运动会(这种机会并不多),创意可能集中在一些商业性比赛,这种比赛要想对铜陵的旅游业有促进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比赛项目一定要是能广泛引起兴趣的项目,比如足球,拳击等。二是所进行的比赛一定要有大牌明星甚至是国际性大牌运动员,只有这些人的加盟,才能广泛吸引众人的注意力。三是宣传要到位,要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让更多的人都知道。

从奥运会到世界杯,亚运会,如果营运得体,都会使举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更能使这座城市名声大噪,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名声就是品牌、就是无形资产,这一点,韩国首尔就是很好的例证。当然铜陵要举办如此规模的大型运动会还不现实,但这类城市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思路总是可供借鉴的,广泛吸收他们办节活动的长处为我所用总是可以的。另一个比较类似的做法是:现在有许多城市有自己的形象代言人或某些活动的亲善大使之类的做法,那么铜陵要宏扬青铜文化,是否也可以考虑选择一个重量级人物来作为我们青铜文化活动的形象代言人。这种做法也是值得借鉴的,这方面的例子有牛群、成龙、邓亚萍等。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七、培养大批有专业素质与进取心的人才,保证铜陵旅游经济的发展

如果一位正规高校毕业的高素质导游人才到铜陵来找工作,他能很快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满意工作吗?没有人能保证做到。原因是什么?导游人才在铜陵过滥过剩?显然不是,根本原因恐怕在于无游可导!为何无游可导?这又回到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上,从长远来看,开发旅游资源的人才的培养与选择就成为关键因素,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困难的任务,也只有在高度重视培养一大批有见地、有潜力的人才的基础上,铜陵以铜文化为灵魂的大旅游市场才会有计划、有步骤的得到系统性开发,而不再是仅仅依靠少数人的灵感、创意或点子之类去东一榔头西一棒。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人才、旅游文化及大旅游环境等各方面若不本着科学的态度去系统的综合开发,必然造成旅游开发的不经济、重复建设、利益冲突和资源分割的支离破碎。而且铜陵到目前为止,甚至没有一张介绍本市旅游全貌的旅游地图,现有的地图不仅很少见到(只在车站有),而且多少年一贯制,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同时铜陵的特色食品(如生姜、小磨麻油等)并没有在多大范围内打出自己的品牌,其名声远不如黄山毛峰或符离集烧鸡响亮,这些基础性的细节工作如果都未做到位,而仅仅依靠一些创意去搞些花头很显然是本末倒置。

总之,从整体上开发铜陵旅游资源,我们不仅需要依靠地域上紧邻九华山与黄山等外部优势,仅仅依靠我们的交通枢纽的作用来分享一点旅游的细分市场,更多的工作要从发掘自身现实与潜在的优势做起。通过上述思路与对策措施,结合铜陵的实际,打出铜陵以铜文化为灵魂的旅游品牌,那么铜陵旅游业的振兴与飞跃终究将只是个时间问题。

F127

:A

:1672-0547(2010)02-0058-02

2009-12-25

金泽虎(1965-),男,安徽枞阳人,铜陵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教授;

方金凤(1970-),女,安徽铜陵人,铜陵首创水务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

铜陵学院校地合作项目(编号:2009tlxyxdz043)、铜陵学院皖江区域经济项目(编号:2009tlxywjz2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铜陵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