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点思考

2010-08-15冯雪芹贺建云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

冯雪芹,贺建云

(泰山学院 政法系,山东泰安 271021)

高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和营造大学生创新文化氛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崭新的时代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实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与时俱进强化教学理念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其落实到实处,就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载体,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指导,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只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是要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学生,丰富他们的思想,坚定他们的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是多样的创新,必须与时俱进,强化教学理念创新。

(一)实现从单向灌输型向互动渗透型转变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以后,具有天生的优越感和强烈的民主意识。这些特点使得单一的课堂灌输和政治说教难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反倒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必须由单向式教育转向互动式交流,让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此外,互动式教育还包括由学校的单一型教育向学校、家庭的合力型教育的转变,形成多向互动教育体系。通过课堂创新,让课堂成为展现大学生群体性特征的舞台,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现从传统的单一型向现代多样型转变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转变传统的“一支笔,一张嘴”的单一模式,克服讲大道理的传声筒式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抛弃不适时宜、不切实际的做法,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方式方法以求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好效果。这种方式方法可以在学校、政府等正式机构实现,也可通过社区、社团群众组织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立足于整个社会,全员育人,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三)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体现于公式化、讲空话,讲大道理,教育从理论到理论,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说理呆板,缺乏艺术处理,不生动,往往事倍功半。当代大学生思想善变,不稳定,逆反心理强,个性张扬,一些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往往没有效果。要按照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及特点,采用研讨式、互动式、拓展式等适合高校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把课堂教学与案例分析、情景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向信息网络技术转变

网络世界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领域,被称为“网上新一代”,使得大学生能够超越时空,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网络空间不可控制的特点,容易使大学生迷失方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因此,我们要从争夺思想政治阵地的高度出发,树立网络意识和网络意识形态观念,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和大学生的成长现实,研究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把校园网络建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台,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新渠道、新阵地。

二、以人为本,立足人的全面发展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这种方式的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会面向学生,关心其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需要,解决其实际问题,发展其能力,促进其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人和培养人,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及文化水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立足人的全面发展,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断打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

(一)全面发展提升人生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升人生价值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价值的最充分体现,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实现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终极目标价值的追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人的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政治与道德、生理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关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尊重并培养人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满足大学生自身的需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授课中采用良好互动的科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的有效运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人的自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把个体知识的积累与服务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志向,有效地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标志,是体现个人价值的所在。千方百计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高标准要求,必须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协调发展,进而引导他们学会自觉规划人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人生道路。还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与使用,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可通过实地考察、校友示范、形势讲座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与发展创业就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专项培训,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认知程度,促使其自觉分析自身在创业、就业方面具备的优势和存在不足,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习动力,形成自我更新、持续学习的意识。

教育一个大学生懂得任何一项创新要想获得成功,都需要有执着的勇气、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和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科学创新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所决定的。同时,在个性心理品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性格,是直接影响成才与否的主要因素。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特别是性格中的勤奋、果断、勇敢、独立性、进取心和自信心等创新心理因素,是成才与否的关键。相反,自卑、保守、依赖、懒惰、怯懦则是导致失败的心理障碍。良好的心理品格对于创新活动的意义在于不仅能把人的创新性激活,而且能促进个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和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个性塑造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大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等优良品质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力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极力倡导尊重个性、鼓励冒尖、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创造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大学生一定要明确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最重要的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敢于与时俱进,勇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发明开拓创造。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民族复兴的担当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使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产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办学目的,也是高校的职责。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首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用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确保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崇高社会道德品质的根本途径。这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就业观和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自觉的纪律观念,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合格可靠的接班人。

(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高校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是素质呢?素质是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社会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我们所说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般指: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交往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等。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现代人全面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又外化为人格、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是现代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是顺应时代发展而提出的,它既有时代赋予的内涵,同时也在指导当前的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对人的教育高层次的要求和认识,也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更为先进的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应是:(1)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对所学过的知识具有综合应用能力。(4)对新生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适应性。(5)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6)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的能力。(7)具有终生学习能力。(8)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师专业化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和提升。科学发展观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对于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继续教育,不断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就成为时代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运用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明确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问题,科学地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受到生产方式和社会进步程度的制约,同时,人的全面发展又推动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

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全面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坚持以人为本,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丰富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真正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要在促进和服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作出积极贡献,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工作。

教师专业化问题是近几年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必然要求。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势在必然。

(一)教师要有专业化素质

大学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面对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面对责任和挑战,全面提高专业化素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是在任教师的当务之急。做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教书育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努力提高本职教学水平

教师要学为人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把最先进的学习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永远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门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做好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定位正确,要求合理,概念准确,基本点、重点、难点突出,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描述精练,语言生动,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节奏,灵活把握课堂气氛,开展教学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大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教师要积极进取,不断追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培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专业兴趣。要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注意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注意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感;在教学中,应要求自己不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的讲授任务,而是要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到有深度,富有特色,受欢迎,高效益,把自己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在课程研究中,要抓住重点和难点,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回答好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促进者,推动者,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升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加强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把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自觉追求、终生学习的过程。

(四)推进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建设

高校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全校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列入党委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常抓不懈,统筹工作,统一管理,认真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资格准入制度,优化选拔机制,把好入门关,建立专门的资格考试和考查制度,认定职业资格,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通过确定严格的准入条件,坚持标准公开选聘,对不具备资格者,限制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避免不讲职业与专业要求的倾向。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考核制度,规范考核评估体系。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和指标体系,优胜劣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战斗力。近几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在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契机,就是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平台,为师资队伍建设服务。要充分利用高校所拥有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尽可能多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可以利用这些学位点为平台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他们的综合学科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加强领导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筑牢拒渗防变的基础,这对当代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鲁法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若干热点问题研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009,(1).

[2]贺佃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

[3]刘焕申.试论胡锦涛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构的哲学底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1).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