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地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10-08-15袁伟
袁 伟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3)
当代资本主义地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袁 伟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3)
经过100多年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农业与19世纪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的状况相比已完全不同,马克思主义传统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前提假设也已发生根本变化。在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新的前提下,当代资本主义农业的绝对地租“质”和“量”已发生变化,级差地租的结构也已发生根本变化,“虚假的社会价值”在当代资本主义农业中已经消亡,马克思主义传统资本主义地租理论需要系统修正。
资本主义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II
一、传统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前提已发生变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是农业资本家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决定资本主义地租水平,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又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因此说资本主义地租水平不是由社会平均土地生产条件决定,而是由全社会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可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又可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此外还有由于某种土地的特殊优越性和稀缺性所产生的垄断地租[1]190―209。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已不完全符合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马克思的上述理论观点批判地继承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安德森和屠能等人的地租学说并进行了发展,它最终形成于19世纪后半期,距今已有100多年。这些观点的前提假设是:(1) 农业生产力落后,农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中平均资本有机构成;(2) 农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供给短缺,由此导致农业用地不管绝对需求还是相对需求均大于供给,农业用地短缺,而一定时期内土地的数量和肥沃程度是一定的,与其他生产资料相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由此,马克思得出结论:农产品的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地租水平也取决于此,这是由于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致农业用地供给不足所引起的。
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情况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接近甚至超过工业,其劳动生产率继续以快于工业的速度发展。以美国为例,全国农场资产总额从1940年的529亿美元增加到1977年的6548亿美元,增长12倍多,大大超过工业;农业资本投资达到平均每个劳动力为 12.1万美元,而工业资本投资平均每个职工还不足10万美元,最高的石油和煤炭工业也只有11万美元;农业需要5~6美元生产性资产才能带来1美元收入,而典型资本密集型行业钢铁业,每销售1美元产品只需要0.5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期,美国农业中按工时产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增长3倍多,平均每年增长率为5.6%,而制造业平均每年却只增长2.5%[2]321―335。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德等国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些都与19世纪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的状况大不一样。其次,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农业亩产量得到革命性提高,农产品已由短缺变为严重过剩,西方国家为产品出口而大打贸易战[3],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现在能不能用马克思关于19世纪农业的观点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地租呢?这显然是不恰当的。首先,农产品已由短缺变为供给过剩,农产品竞争加剧,一些地力差或经营不善的农场遇到危机纷纷破产倒闭,农产品的竞争已类似于工业品竞争。在这种条件下,农产品价值量的决定已近似于普通商品,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规律应用于农产品则是由全社会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来决定,而不是由全社会最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来决定,如同工业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耗费劳动量最大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因此,当代资本主义地租水平也应由全社会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来决定。其次,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现代农业生产发达,农产品供给过剩,农业用地的需求与供给基本平衡,农业用地短缺消除以至出现过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前提已不复存在。
二、资本主义绝对地租“质”和“量”的变化
那么,当代资本主义地租是不是还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含义与以前已大不相同了。原先意义上的农产品的价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这种“绝对地租”基本上已消失,但是由于土地还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依然存在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农业资本家只要租用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就仍需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租金(否则土地所有者不会白白地让渡土地使用权),而其中任何土地不分级别都必须交付的那部分地租依然属于“绝对地租”范畴,但与原先意义上的“绝对地租”已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从来源上看,它显然已不是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余额,不是高于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而是有以下几个来源:(1) 农业资本家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当农业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时,近一半生产经营效率低于或等于社会平均农业劳动时间的农业资本家只能得到社会平均利润,而无超额利润,但是,既然租用土地就要缴纳给土地所有者地租,就只有从平均利润中扣除;(2) 工人部分工资。同样道理,部分得不到超额利润的农业资本家在从平均利润中扣除地租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压低农业雇佣工人的工资,剥削一部分必要劳动用来缴纳地租,从而将其转嫁到工人身上,在经济危机时尤其如此;(3) 将农产品市场价格提高到其价值以上的部分。为了转嫁地租,农业资本家也会利用各种机会抬高农产品价格,尤其是通过院外集团施压使政府干预农产品市场价格,使其高于生产价格,从而从农产品收购商手中转移过来一部分价值缴付地租,或者取得政府补贴通过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再分配来转嫁掉地租。
其次,我们来看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绝对地租量的水平的决定问题。在马克思的时代,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远远落后于工业,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远低于工业部门,这样就在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即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之间形成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构成了绝对地租,绝对地租量的水平就取决于这个差额的大小。农产品价值(或市场价格)超过生产价格的差额究竟实现多少,首先就要看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农产品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下降,这个差额就只能部分实现;农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上升,就可能使这个差额全部实现。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等于甚至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传统理论所认为的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事实上已不复存在,因此传统上的“绝对地租”已事实上不存在了。但是,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土地私人占有制,就会存在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因此就会有地租存在。在新的条件下,也会有新的经济规律来支配绝对地租水平的高低。在此,我们借助于土地收益理论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西方的土地收益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即地租的资本化,在这里,地租指经济地租,即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余额。土地收益是指:(1) 正常情况下的土地收益;(2) 处于最佳利用方向上的土地收益;(3) 指土地纯收益,它是总收益扣除生产成本及一切赋税后的剩余价值[4]693―917。我们把这一理论加以改造来探讨当代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决定问题。
根据前文分析,假设某农业资本家 David租种地块 A经营现代资本主义农场。他年终计算:年谷物销售收入100万美元,全年雇佣工人工资支出30万美元,全年农业资本投入(播种、喷洒农药、改良土壤等)150万美元,其中本年提取50万美元(其他资本投入在以后年份逐年转入当年收益),上交联邦及州税收 2万美元。100万美元总收入减去30万美元,如果该农业资本家把本年50万美元农业资本存入银行可得3万美元利息(假定该年年利率为6%),他参照全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确定本年农场经营利润为10万美元(包括资本家个人工资、风险收入等等),剩余5万美元他交给土地所有者作为该农场土地的本年地租。如果该地块土地肥力和地理位置在全国处于正中水平,那么他所缴纳的5万美元地租就成为该地块的绝对地租。这5万美元又从哪里而来,这是由于美国政府干预农产品市场定价及对农产品补贴的结果。如果取消政府补贴及干预定价,纯粹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农产品价格,你就会发现David在同等资本及劳动力投入下租种地块A的年总收入恰好为95万美元。这多余的 5万美元来自美国政府的转移支付及农产品收购商的额外支出,说穿了是全社会其他生产部门经营利润(剩余价值)对农业的单方向转移,正是这种单方向转移才维持了当代资本主义农业的正常运行。现在再假定农业资本家David经营地块B(地块B与地块A面积大小相等,地理位置及土壤肥力都优于 A,在相同投入下全年收入为 105万美元,这105万美元再减去资本投入50万美元、劳动力投入30万美元、投入资本利息3万美元、税收2万美元(假定不变)、农业资本家正常经营利润10万美元后还有10万美元作为地租,其中高于全社会平均生产条件的地租(即绝对地租)以上的5万美元,即为B地块由于较好区位及土壤肥力而得到的级差地租。假定农业资本家David还在经营地块C(地块C面积与A大小相等,地理位置及土壤肥力都不如A),那么David在相同投入下总收入只有97万美元,经过各项扣除后能用来缴纳地租的只有2万美元,甚至低于绝对地租水平,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文解决。
将以上分析抽象为理论就是: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那么绝对地租水平也由全社会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决定;绝对地租在量上等于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资本、劳动投入等)及农业资本家“应得”的平均利润等等之后的余额;这一余额来源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对农业的转移,有时还要加上一部分工人的必要劳动和资本家的平均利润。
三、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根本变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级差地租的两个条件依然存在:第一,仍然存在土地地理位置和肥沃程度的差异,只要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仍能获得更好收益;第二,土地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没有丝毫改变,土地的经营垄断依然存在。因此,仍然存在着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但是,级差地租的获得者已发生了变化,只有个别生产条件高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个别单位平均产量高于社会单位平均产量或地理位置处于较多优势的土地所有者才有可能获得级差地租,并不是所有土地所有者都能取得级差地租。本文在这里要着重讨论的是以下问题:劣质土地(即低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的土地)的地租情况。
劣质土地所有者由于个别生产条件低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其土地收成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租用劣质土地经营的农业资本家在相同投入的条件下,其收益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劣质土地所有者出租劣质土地势必不可能得到社会平均水平地租(即本文所称的绝对地租),他因此会面对以下两个选择:第一,任凭土地荒芜,除非能得到平均水平地租。马克思曾就此进行论述,他认为如果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转移资本到别的部门中去,这样将会造成农产品供不应求,从而引起价格上涨,并且一直涨到与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相等,经营劣等地也能得到平均利润,从而使农产品供求平衡为止。这是就农产品供给短缺而言的,当农产品供给严重过剩后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第二,将土地贱价出租,仅收取低于绝对地租水平的少量地租(本文称为劣地地租),这样在劣地地租与绝对地租之间就会有一个差额,它实际上是由承租劣地的农业资本家取得、而由劣地所有者损失的一部分绝对地租。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级差地租,我们称之为级差地租Ⅲ(或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Ⅲ的来源为:提供级差地租Ⅲ的劣质土地的土壤肥力和(或)地租位置劣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劣质土地收益就低于平均收益水平,这样造成经营劣质土地的资本家经营利润在相同投入下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为了弥补这一损失,由土地所有者将应得绝对地租的一部分让渡给农业资本家,以维持农业资本家平均利润的正常获得和土地租佃关系的延续,从而使劣质土地能继续投入农业生产而不致荒芜,相比之下,劣地所有者即使少得地租也要优于土地闲置而不得地租。这种地租正好与级差地租Ⅰ、Ⅱ的情况相反,所以,我们也称之为负级差地租。
最后,我们来看级差地租与“虚假的社会价值”。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农业中的社会生产价格形成情况与工业不同。工业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该部门的平均生产条件决定的,因此该部门的平均生产价格与中等条件下的个别生产价格大体相等,所以工业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总和与其社会生产价格总和一般是相等的。在农业生产力落后、农产品短缺的条件下,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是由平均生产条件来决定,而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因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总和就会大于个别生产价格的总和。这个差额,马克思把它称为“虚假的社会价值”。而在农业生产力相当发达、农产品出现过剩的条件下,市场上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普通商品相似,也是由全社会平均生产条件决定的,高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的土地所有者可以得到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至于低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的土地所有者只能得到级差地租Ⅲ(负级差地租),由于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个别生产价格总和,就一定存在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之和等于负级差地租,即: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Ⅲ=0。一部分土地所有者所得到的高于绝对地租的级差地租(即高于社会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正来源于其他土地所有者少得的那部分绝对地租。就全社会来看,整个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的只有绝对地租。与工业品类似,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总和与其社会生产价格总和大体上也相等了。马克思所称的“虚假的社会价值”至此也就不存在了。分析到此,建立在农产品生产价格由社会平均生产条件决定基础之上的当代资本主义级差地租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至于资本主义垄断地租,由于其产生条件:某种土地的特殊优越性和这种土地的稀缺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依旧存在并无多大改变。
以上为根据当代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现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资本主义地租理论所作的部分修正,提出以供商榷。
[1] 吴树青,卫兴华,洪文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2]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刘力.WTO农业谈判缘何命运多舛[J].浙江粮食经济,2003(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F032.2
A
1006-5261(2010)01-0076-03
2009-10-15
袁伟(1975—),男,河南洛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