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持人质案件中围观现象的弊端分析与处置策略
2010-08-15马加民
马加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劫持人质案件中围观现象的弊端分析与处置策略
马加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不论是暴力性劫持人质案件,还是一些“自我劫持”事件,处理好劫持现场的外层围观群众工作,对整个处置过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理性认识群众围观在处置劫持人质案件中的弊端并合理处置,至少可以稳定事态,为劫持人质的后期处置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和平解决劫持案件奠定基础。
劫持人质;“自我劫持”;处置策略
劫持人质犯罪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为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劫持人质犯罪复发萌生,到90年代迅速蔓延,现阶段劫持人质犯罪活动全面扩散,特别是2003年以后,受国际恐怖劫持浪潮的影响,国内劫持人质犯罪事件频频发生,事件数量激增,犯罪水平迅速提升。现在劫持人质犯罪在我国已经不是少数地区、少数城市的个别现象,这些现象已经在全国众多城市接连不断地发生。劫持人质犯罪活动大多是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情形下发生的,极大地刺激着公众较为脆弱的心理,较大地削弱了公民的安全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问题之一。当前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大多是由劫持者欲求不满、生计所迫、偶然事件等引起,发生较多的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事件发生现场有的在繁华闹市区,有的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有的在居民住宅区,有的在厂矿企业或学校。值得关注的是,这越来越多的劫持人质事件都是发生在人群聚居的地方,这也正是劫持者的目的之一。因此如果劫持公开化,势必会在短时间内引来大量的人群围观。可以想象,其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增多。社会生活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人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行为失范,由此引发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不断发生。当今社会劫持人质犯罪活动的种类不断增多,实施手段也不断变化,随着恐怖犯罪的多极化趋势亦有愈演愈烈的趋向。
一、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围观群众对解救人质造成不良影响的案例
1.2005年5月14日下午,重庆发生一起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分子手里拿着一把刀,劫持了一个孩子。当时重庆警方有10个人跟他进行对话,转移他的注意力,最终成功解救人质。但在对峙的一个多小时里,周围的围观群众达到了两千多人。当时有大批警务人员需要在周边几百米的范围内维持秩序,防止突然有老百姓闯进来引发混乱,引起犯罪分子情绪的进一步狂躁。
据警方介绍,类似事件中有大量群众围观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定律。虽然警方会把群众尽量隔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内,但是现场大量聚集的人员,以及他们的相关反应对嫌犯的刺激等,还是会给解救工作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增加危险性。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副总队长黄代强说,如果那个罪犯走极端,把那个小孩砍了之后又拿起刀到处乱窜,很可能伤害到围观群众。如果群众能够意识到这种围观对于人质,甚至是对于他们自己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相信会给解救工作带来更多的胜算。
2.2004年7月7日,长春发生一起最终以悲剧收场的反劫持人质枪击案。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对峙后,因为谈判失败,警察开枪击毙劫持者,但是人质也被劫持者当场杀害。围观者过多是营救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国首席谈判理论专家高峰指出,围观群众过多、过近是营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在劫持者所在的车辆四周,围观群众竟然超过上百人,距离劫持者最近的群众竟然离该车辆还不到两米,他们像看戏一样冲到劫持者跟前要看个究竟。据说,在警方与劫持者谈判的三个多小时里,闻讯赶往现场的群众源源不断,甚至造成这一区域的交通堵塞。但当警察准备武力解决时,由于围观群众太多必须疏散,而顷刻间围观者的疏散也引起了劫持者的警觉,以为警方要采取武力了,所以最终酿成惨剧。
(二)围观群众对自我劫持者造成不良影响的案例
通过对劫持人质案件的分析与研究,笔者以为,自我劫持应该被认为是某一方以不惜做出自我牺牲为代价,去要挟另一方,以满足自身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在这种劫持状态中,劫持者和被劫持者属于同一个人。如以下案例:
2003年5月9日,湖南省湘潭市的江某,爬上了闹市区的一栋楼顶,要轻生跳楼。当地110干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在众人的多方努力下,江某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但就在这时,楼下的围观群众却越聚越多,有人甚至起哄让江某跳下来。围观群众的喊声让江某激动起来,他拾起砖块向楼下群众扔去。下午3点多,已在楼上待了三个多小时的江建明在围观群众的喊声中,向干警致谢后跳了下去,之后被迅速送往医院,一个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2007年1月9日上午11时20分,一名青年男子从省人民医院龙华路门诊部9楼窗台纵身跳下。后虽经院方积极救治,但仍于跳楼后1小时被宣告抢救无效死亡。上午11时18分,该男子单腿抬起,接连做了几个试图跳下的动作,却引起部分围观群众大声的连续哄笑。11时20分,该男子突然显得愤怒起来,单用右手扶着窗框,伸出左手用力地指点着楼下的围观人群,口中不知说了些什么,就突然纵身跳了下去。目睹这一不幸过程的一位市民伤感而气愤地说:“也许他本来并不想跳下来,是围观者的起哄和嘲笑激怒了他!”
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众多,在此笔者不一一列举了。但据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在反劫持人质事件中,围观现象带来的严重危害。众所周知,公安部门反劫持人质战斗,本来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如果此时大量的看客再聚集于此更是增添麻烦、加大了处置的难度和危险系数。然而,围观看客现象又是难以避免的,如何应对围观现象也是一项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据央视《东方时空》调查:对于“遇上突发事件怎么做?”的问题,最终近三成人选择围观。其中选择从头到尾都围观的占28%;选择凑近看看是什么事,马上走开的占25%;选择不管什么事儿,老远就躲开的占19%;选择说不清的占28%(注:3小时内共3954人参加调查)。由此推断,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近三成的人如果选择围观的话,那么围观人数将是不可想象的。
二、劫持人质事件中围观现象的弊端分析
中国首席谈判理论专家高峰认为,公民大众围观突发事件,对警方处突效率和对在整个突发事件中维护全局稳定具有巨大危害和消极作用。第一,劫持者和我们当时的行动,都很容易误伤当地群众;第二,由于现场嘈杂、紊乱,会极大分散现场指挥员的指挥注意力;第三,周围群众围观这样一种火热的态势,对劫持者的心理构成了一种升级性压迫,导致情绪的升级,不利于劫持者情绪稳定,对现场警力展开及随时策应会起到很大的牵制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认为,由于那些围观者不止是观看,他们还妄加评论、指责等等,易进一步激化事态、恶化矛盾,促使劫持者将人质杀害或导致自我劫持者情绪失控而自杀。具体如下。
(一)不利于谈判,有可能随时促使矛盾激化,导致谈判失败。围观者即使有心帮助警方,也是弊大于利,不如安静走开。
(二)大量围观人员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趁乱煽风点火,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由于大量的人员围观,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导致警方不能顺利到达现场指挥处置,阻碍警方及时、快速地追击逃犯,妨碍对受伤人员的救护。
(四)影响和耽误武力处置的战机,容易把警方的处置信号传达给劫持者。
(五)大量的围观人员不仅分散了现场指挥员的注意力,也无形中给武力处置人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三、针对劫持人质事件中围观现象的应对策略
根据当前反劫持人质案件成功的经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期处置和预防围观人员介入。但是,群众围观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笔者通过总结概括出如下针对围观现象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一)平时认真研究,多加演练,重视先期处置,根据不同类型的劫持人质事件,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先期处置关系到整个事件处置的成败。先期处置人员最好是着便装,不要着制服,开警车不要开警灯,不要鸣警笛,省得招揽很多群众注意而驻足观看。
(二)警便结合,沟通及时。着警服人员可正面应对劫持者和维护现场秩序,疏导围观群众。便衣人员可混入围观群众当中及时收集各方情报及时汇报、整合、研判,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以便进行疏散。
(三)了解案情,解决初始围控。初始围控至关重要,当围观大众还没有聚集到不可驱赶的态势之前,警方应该迅速把整个现场外围控制起来,以便于后期顺利安全的处置。
(四)现场指挥人员指挥果断迅速,多警种协作配合。指挥人员到现场以后应迅速指导建立三个区域,即中心工作区、警戒区、安全行走区。
(五)针对建立的三个区,分别设点、分组行动。针对围观现象,一般应分为四个组:现场处置组,情报收集组,交通管制组,宣传组。交通管制组应和宣传组进行密切配合,维护事发地区交通秩序,确保现场外围道路畅通,对现场部分地段实施交通管制措施,同时配合宣传组对围观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以便于疏导。
(六)平时对因群众围观而导致解救人质失败的惨痛案例进行大力宣传,对因围观现象带来的危害和严重后果面向社会大众进行普及宣传教育,以提高盲目围观者的自身素质和觉悟。
[1]高峰.反劫持谈判实战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志萍.香港警方处置劫持人质事件模式研究[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3]郝宏奎.处置劫持人质案中如何引导新闻舆论[N].人民公安报,2004-12-08.
[4]张跃兵.我国劫持人质犯罪现状与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论坛,2008,(1).
责任编辑:崔海英
Subtract:Whatever in a case of violent hostage hijacking or an eventof“self-hijacking”,to control the outer onlooker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whole disposalprocedure.Therefore,to realize rationally the drawback of people’s on-looking and control it well can make the case stable,provide a good surrounding for the later disposal and a base for peacefully handling the case.
Key words:on-looking;hostage hijacking;“self-hijacking”;disposalmeasure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n-looking’s Drawback in Hostage Hijacking Cases
Ma Jiamin
(Chinese People’s University of Public Security,B eijing100038,China)
D631
A
1009-3192(2010)04-0016-03
2010-04-20
马加民,男,江苏徐州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8级军事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警务战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