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与深圳精神
2010-08-15李培志
李培志
改革创新与深圳精神
李培志
改革开放所形塑的时代精神是我们民族前进的精神支撑与动力,提炼、弘扬时代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而三十年来深圳建设者的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最具代表性的样本。值此深圳三十而立之时,总结深圳精神并展望其在新的社会实践下的可能作为,既是纪念的一种方式,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弘扬、建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题中之义。
一、时代精神的理论渊源
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地位得以巩固和提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在全球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均得以深入和提升,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中,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正在清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呈现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气质,提升了国力,增进了士气。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以及外来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某些人思想观念的躁动和价值追求的迷茫,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无论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使然还是世界人民的期许,负责任的东方大国一定要有一种引领潮流的软实力,向世人表达、展示我们对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追求与理念,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学界对此也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当然,对于时代精神的提出或者研究,并不是当下的首创,在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来源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都可以找到有关时代精神的论述,这为我们提出和研究时代精神提供了历史与理论依据。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时代精神是与社会存在密切相关的,它随着实践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可以说,正是有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者对时代精神的认识传统,才有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我党提出时代精神的理论智慧,并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全党全社会的层面上加以研究。为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这样我们看到,党中央已把时代精神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在全党全社会进行宣传与阐释。
有学者认为,“时代精神是一个在社会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和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为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①也有的学者认为,“从本质上说,时代精神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它是在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今时代的客观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适应时代变化、引领时代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②总之,关于时代精神的具体概念的表述可能还会有多种,但是其本质却不会改变,也就是说,时代精神是所处时代文明与发展的内在精髓。
二、时代的特殊性与深圳实践的内在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在认识和研究时代精神上,我们应该注重对时代特殊性的把握,这样做既有助于认识时代精神的传承性,又有利于解决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巨大的变迁,而这种变迁的幅度、规模、影响,不仅具有本土价值,更具有世界意义。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走出一条不同其他国家发展的“中国模式”。
一定程度上,深圳实践已成我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深圳由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今日的国际都市,向世人展示着“中国速度”,向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模式”。正是通过深圳实践,为改革开放时代树立了发展形象,为我们全面认识与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所凝聚的时代精神找到了鲜活的切入点。
从学理层面来讲,时代精神是个抽象的提炼,但归根结底,它要靠实践来生成、丰富,并与时俱进地发展,在发展中建构,在建构中成长、成熟。所以说,时代精神的培育、弘扬与建构,离不开具体的社会实践或者说大众日常的生活样态。为此,在我们的视域中,便需要一个具体而最能表达时代特征的社群,体现并浓缩我国改革开放精神气质的实践主体,这样,深圳实践、深圳建设者、深圳速度,便进入了这一理论思考的视野。深圳建设者所特有的精神品格,为时代精神引领社会潮流提供了最好例证和榜样。
三、深圳精神:时代精神的鲜活印证
三十年来,深圳精神,承载着改革开放最基本的价值观,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迹,助推着时代精神的成长,是时代精神大家庭中的重要元素。当然,她的成长历程也体现了时代实践的客观要求——与时俱进。“深圳精神是在特区建设初期提出,1987年第一次特区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确定的,当时的提法是‘开拓、创新、献身’;1990年,深圳市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对深圳精神作了新的提炼、修改和补充,为八个字:‘开拓、创新、团结、奉献’”③,随着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深圳精神’也由‘开拓、创新、团结、奉献’,进一步提升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④可见,深圳精神是一个不断充实、动态行进的实践活动。
回顾深圳建立三十年来的历史事实,观察深圳成长的轨迹,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体层面,以至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我们都会有很多的感慨与成绩,追求与期待。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一个个中国人或者说普通的深圳建设者通过自己的奋斗,通过知识、能力、自信、乐观、机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改变了命运,过上了好日子。这一社会事实本身就是深圳精神最好的呈现。诚然,人们对于好日子的追求,自古有之,特别是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更是有着追梦的厚重历史,从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到世界大同的良好祝愿,可以说,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好日子的向往,对于良性运行社会的愿景。但是不可否认,在那样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好日子的追求是有一定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的。历史的时钟只有到了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这种追求才能够得以实现。这是因为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正地把握自己的命运。今天的社会环境、社会设置、社会治理都给人们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平等与机会,去实现自我,实现梦想,个人敢做梦,时代能圆梦。可以说,今天的深圳精神,是时代的恩赐,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深圳精神。
深圳精神固然有社会因素支撑的一面,但更离不开每个深圳建设者的努力和践行。当深圳精神成为个体的价值追求之时,社会也在形成一个自身的道德律和价值标准,它带着一种朝气、一种勇气、一种豪气,去奋斗、去承担、去运行。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结构调整的结果,更直接地说是社会流动的功绩,“社会流动可以区分为复制式社会流动和替代式社会流动,只有从替代式社会流动才可能产生新的社会分层结构”。⑤改革开放以来正是这种替代式流动的增多,才打破了过去束缚在人身上的诸多限制,如家庭、出身、财产等。而这种社会流动,一定意义上说,在三十年来深圳的发展历史上是一路前行的,这样才使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勤奋、知识、技能改变生活,让生命更加精彩。
从表面上来看,深圳精神有经济总量、货物充足等物质层面的功劳,然而在这背后,真正的推手却是中国文化的精神魅力。正是这种独特的精神魅力铸就了具有时代特性的深圳精神。我们的文化是有一定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的,当然,深圳精神也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掘与转换,这种传统的成长,经过实践的检验必将给深圳精神带去动力。我们对内提倡的和谐社会,对外宣称的和谐世界,为什么会受欢迎?因为我们的文化是和谐的,我们的时代精神是有感召力的。在这种文化与时代精神沐浴下成长起来的深圳精神一定能够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福祉,给国人以美好的向往。确切地说,深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时代发展的契合。
总之,通过深圳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相互诠释,让我们看到深圳精神所带来的榜样效益,让人们笃信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会给别人创造机会和空间,而这个过程必然是互惠与共赢的。深圳精神正伴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迸发一种崭新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便是我们时代精神的重要力量。
四、进一步讨论
当我们试图进一步用几句凝练的话来总结、概括时代精神的时候,发现这样做多少有些困难,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会屏蔽一些真实的个性诉求。既然我们认为时代精神是社会存在本质、特征、趋势的反映,而且它也是社会意识中最先进、最前瞻、最积极的部分,那么当我们在认识、建构时代精神时,就不要过于追求集中概括,而应该在过程中进行感知、提炼,用指导性、纲领性的理论来不断丰富时代精神。时代精神要靠个体的实践来充实,离开具体的实践来谈时代精神是没有根基的。一定程度上,时代精神的生成,离不开像深圳这样具有鲜活性精神资源的总结与提升。中央提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的科学判断,具有大局意识。在这个核心指导下,时代精神的内涵是可以不断丰富的,在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不同层次上都可以进行时代阐释。比如,从深圳三十年的实践成果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所形成的法治意识、协作精神、平等观念、竞争规则、公民权利等等都可以进行提炼,结合深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的战略定位,只要是符合改革创新这个核心范畴的,就可以把那些适应并推动时代发展的精神特质提炼出来,既为深圳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成长找到增长点,也为时代精神的创新提供新的精神资源。当然,这一过程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为前提,更要有世界眼光和本土特质的理论情怀。
总之,深圳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鲜活体现,是时代精神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物质的丰裕固然让人欣慰,但由物质层面所提炼的精神价值更难能可贵,必定物质大厦的坚固离不开精神养料的滋养。
注释:
①包心鉴:《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江汉论坛》2007年第8期,第6页。
②王向明:《弘扬时代精神的重大意义》,《党建研究》2008年第1期,第16页。
③刘文韶:《深圳精神的由来与发展》,《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6期,第46页。
④周元春:《弘扬“深圳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深圳特区报》2009年4月19日。
⑤李培林:《社会流动与中国梦》,《经济导刊》2005年第3期,第74页。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