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寨县莲花山民间歌谣调查与研究

2010-08-15马启俊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莲花山歌谣童谣

马启俊

(皖西学院 中文系,安徽 六 安 2 37012)

金寨县莲花山民间歌谣调查与研究

马启俊

(皖西学院 中文系,安徽 六 安 2 37012)

金寨县莲花山民间歌谣资源丰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和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客观上又较好地保存了这些民间歌谣,为我们调查研究皖西大别山民间歌谣提供了难得的典型个案。在对莲花山民间歌谣进行了长期的调查、记录、整理和研究基础上,将莲花山苦情歌谣、红色歌谣、爱情歌谣、结婚喜曲子和儿童歌谣的调查研究情况呈献于读者诸君,并就教于方家。

金寨县;莲花山;民间文学;民间歌谣;调查;研究

民间歌谣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文学体裁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我国历史悠久,疆土辽阔,民族众多,语言复杂,这就决定了我国民间歌谣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鲜明,作品众多,成就极高。从内容上看,我国民间歌谣既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又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抒发了人民群众纯朴真实的感情。因此,民间歌谣是人民群众的心声,是社会生活的镜子,对于我们了解社会、考察民情、倾听民声都是十分重要的。从形式上看,民间歌谣既可以歌唱(即“歌”),也可以吟诵(即“谣”),一般形式短小,与民间长诗和史诗不同。民间歌谣节奏感强,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易懂易记,易唱易诵,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整日相伴相随的精神伴侣、忠实朋友。

大别山民歌在我国民歌大花园中是一支散发出浓郁花香的奇葩,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艺术珍品。大别山民歌从唱腔到内容都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制宜,可谓独树一帜,别有天地。如挣颈红、慢赶牛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著名唱腔形式。大别山民歌已经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莲花山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油坊店乡,地处金寨县中部偏东,是大别山腹地的一部分。莲花山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是其民间文学生长的肥沃土壤,莲花山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满腔深情创造了丰富多彩、真诚感人的民间文学作品,表达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真实感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莲花山民间歌谣正是莲花山民间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大别山民歌富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我们所调查搜集的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大量莲花山民间歌谣作品来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毫不逊色于山外的民间文学作品,其文学价值、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研究价值都是很高的。以下我们就从苦情歌谣、红色歌谣、爱情歌谣、结婚喜曲子、童谣五个方面加以分析介绍。

一、莲花山苦情歌谣

民间歌谣来自生活,能够最方便快捷、最有意味情趣、最朴素自然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景、生活情趣和生活理想,是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实际上民歌都可以叫作生活歌,而狭义的生活歌主要指反映劳动群众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歌。

莲花山属于高寒山区,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不够发达,经济生活水平低下,群众物质生活较为贫困。莲花山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员流动量小,信息闭塞,使得山民文化生活较为单调贫乏,因此民间歌谣就成了当地群众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主要途径。旧时代莲花山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自然灾害、社会制度、三纲五常的摧残、压迫和束缚,生活贫困,痛苦不堪,所以民歌中的苦情小调数量多,其中尤以长工歌和妇女歌为多,形式和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正如莲花山民歌所唱:“樱桃好吃树难栽,粑粑好吃磨难挨,大米好吃田难种,山歌好唱口难开。”

旧时代为人雇佣的长工终年辛苦备尝,所得甚少,甚至一无所得,可谓苦情多多。莲花山有这样一首长工苦情歌《打长工》:

正月好唱正月空那么呀,正月空那么呀,借人家陈账(嗯),哦嗬咳,还不通呀好不可怜的。拿起算盘算一算那么呀,算一算那么呀,倒找八百(嗯),哦嗬咳,我下工呀好不可怜的。

封建时代妇女所受压迫与痛苦更多,过去的媳妇地位极低,受制于各种纲常伦理,还常受公婆压迫打骂,因此出现了很多媳妇苦情小调,莲花山就有这样一首《苦媳妇歌》:

瞌睡金来瞌睡银啦,瞌睡来了由不得人啦。巴着公婆早早死呀,一觉睡到大天明啦。

莲花山产茶,茶春季节,摘茶、炒茶,连天带夜,非常累人,那些不得不为人帮工的女子们的辛劳就可想而知。如有这样一首苦情小调唱道:

小小茶棵矮敦敦,手扶茶棵叹一声,白天采茶采到晚,晚上炒茶到五更。

还有一首《锄青棵》:

姐在园里锄青棵,(小妹哥哥哎哎哟)抬头得见娘家哥哎哎,(哎哎哟)抬头得见娘家哥哎哎。//没有柴禾烧不着锅,(小妹哥哥哎哎哟)公婆天天打骂我哎哎,(哎哎哟)公婆天天打骂我哎哎。//开口叫声娘家哥,(小妹哥哥哎哎哟)你讲这日子怎么过哎哎,(哎哎哟)你讲这日子怎么过哎哎。

这是苦媳妇向娘家人倾诉自己的不幸、委屈和愤怒,语言朴实,情感率真,令人同情。

封建时代婚姻不自由,婚姻中的男女地位也不平等,旧时代的莲花山也是如此,如指腹婚、摇窝(即摇篮)婚、娃娃婚、童养媳、小丈夫、寡妇守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这些婚姻不平等现象是很普遍的,给广大妇女带来了不幸。如有这样两首莲花山苦媳妇歌:

眼望乖姐穿身蓝,光穿翠蓝不打扮,我要打扮亲丈夫讲,我不打扮外人谈,反贴门神左右难。//眼望乖姐穿身蓝,身上背个小挎篮,问声乖姐哪所去,丈夫又小家又寒,打把苦菜当晚饭。

前者表现了妇女没有人身自由,爱美之心难以展现,后者反映了小丈夫给妻子带来的苦痛。

还有一首苦情小调《十恨》,更是表现了妇女的诸多不幸和绝望,催人泪下:

一恨奴爹娘啊,爹娘无主张啊,男大小女大正相当啊,咋不打嫁妆?//二恨奴公婆啊,公婆好差错啊,男大小女大正相合啊,咋不来娶我?//三恨说媒的啊,说媒要死的啊,男大小女大正相宜啊,咋不把亲事提?//四恨我的哥啊,我哥在南学啊,怀抱小书本各顾各啊,要哥又咋着?//五恨我的嫂啊,我嫂命也好啊,怀抱小孩娃对个面笑啊,越想越懊恼。//六恨我的妹啊,我妹小两岁啊,儿成小双来女成对呀,越想越流泪。//七恨奴绣房啊,好似一庙堂啊,早擂小鼓来晚咯烧香啊,好似女和尚。//八恨八步床啊,掀开红罗帐啊,只见小洋枕不个见郎啊,放声哭一场。//九恨九朋友啊,朋友到九州啊,好似小山水往下流啊,一去不回头。//十恨我的命啊,我命不如人啊,悬梁小高挂一根绳啦,早死早超生。

而苦情小调《叹五更》则表现了国民党抓壮丁给妇女带来的婚姻不幸:

一呀么更子里来,月亮照当头,耳听得倒头县政府又把壮丁抽!我与郎结婚未满一月后啊,又谁知到如今又要两分手!//二呀么更子里来,月亮照沙楼,思想起奴亲人好叫我忧愁!他一走不知几时能回头呀,小奴家守空房真叫人难受!//三呀么更子里来,月亮照幽州,我的郎到那里定把我担忧。常想家不知何时要变瘦呀?思想起这件事满眼泪直流。//四呀么更子里来,月亮照床头,我与郎无儿子谁人来接后?倘若是前方一战小命休呀,倒叫我怎么好去把尸骨收。//五呀么更子里来,月亮照水流,我的郎被绑着带到船码头,跟上他一直走到天亮后呀,当官的硬把我活活拦回头!

过去后母常常虐待非亲生子女,因此表现受后母虐待之苦的民歌就是苦情小调的重要组成部分。莲花山也有一首十分感人的苦情歌《我是亲娘小姣姣》,听来同样令人潸然泪下:

我是亲娘小姣姣呀,三岁还用棉衣包呀。长大之后亲娘死呀,晚娘不再疼我了呀。十冬腊月天气冷啦,身上没有小棉袄啊。来到塘边洗衣裳啊,手儿冻得像辣椒啊。今年我已十六岁呀,还能在家过几朝呀,我是塘里浮漂草呀,漂漂荡荡就走了呀。

莲花山由于闭塞落后,生活贫困,也出现了这样一些充满苦涩的生活歌谣:

家住莲花河,稀饭玉芦(即玉米)馍,大椒(即辣椒)就烧酒(或咸菜根头火),皇帝不如我。

这反映了莲花山过去的生活习惯和人们苦中自乐的心理。还有另一种类似说法:“根子火,玉芦馍,除了神仙不如我。”当然也有对生活不满意的人把这一说法改为:“根子火,玉芦馍,吃得莫奈何。”

东西二莲花,水田八白八,家家有饭吃,个个当王八。

莲花山四面环山,过去交通不便,与外界几乎隔绝,于是不得不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尽量少依靠外边。“庄稼兴得全,只要买个盐。”但是它四周离集镇都很远,上麻埠镇买个盐也要步行一百多里。过去莲花山人口稀少,与外界交流不多,姑娘们大多不出山远嫁,只嫁本地人。因为可供选择的范围小,常常老亲开亲,姻亲开得颠三倒四,不讲辈分,有的人竟有五代老表!虽然贫苦落后,但莲花山人淳朴善良,民风敦厚,“个个当王八”纯属外地人因为不了解而对莲花山人的侮辱!

二、红色歌谣

金寨县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革命战争时期,这片红色的土地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莲花山也在大革命的浪潮中飘扬起红色的旗帜,青壮年积极参军参战,家属们给予大力支持。在漫长的革命战争时期,莲花山也出现了许多红色歌曲,为宣传鼓舞革命斗志作出了贡献。我们搜集到的几首红色歌曲今天看来弥足珍贵,很有认识和研究价值。如当上红军的丈夫临出征时对妻子深情地唱道:

小孩妈妈你别哭,我去当兵你享福。家里还有两担稻,吃了再问政府要,政府要。

还有妻子唱的《送郎参军》,同样感人:

送郎送在大门口,伸手拉住郎的手,问郎几时回头。(咿呀呀嘟喂嘟喂)问郎几时回头。//送郎送在大门外,伸手拉住子弹带,问郎几时回来。(咿呀呀嘟喂嘟喂)问郎几时回来。//送郎送在大操场,你去参军打老蒋,全家都荣光。(咿呀呀嘟喂嘟喂)全家都荣光。//送郎送在十里亭,你打蒋匪救人民,人民都欢迎。(咿呀呀嘟喂嘟喂)人民都欢迎。//送郎送在大渡口,打完蒋匪转回头,我把你等候。(咿呀呀嘟喂嘟喂)我把你等候。

下面这首《十二月花名》借助莲花山传统民歌形式,以十二月花名连缀歌词、用问答式展开内容、用衬字抒发情感,热情歌颂了共产党新中国的美好、人民领袖的伟大、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改变:

正月里什么花迎春开放?什么人啦玩红啊灯,喜气小洋呕洋?//正月里迎春花迎春开放,中国人民啦玩红灯,喜气小洋啊洋。//二月里什么花满山喷香?什么人啦背书啊包,走进小学呕堂?//二月里兰草花满山喷香,小学生啦背书啊包,走进小学呕堂。//三月里什么花满园如云?什么人啦开着拖拉机,正在小春呕耕?//三月里小桃花满园如云,社员们啦开着拖拉机,正在小春呕耕。//四月里什么花雪白如霜?什么人啦采茶噢叶,布满小山啦岗?//四月里梨子花雪白如霜,姑娘们啦采茶噢叶,布满小山呕岗。//五月里什么花满树通红?什么人啦为炼啊钢,日夜小做噢工?//五月里石榴花满树通红,工人们啦为炼啊钢,日夜小做噢工。//六月里什么花开在池中?什么人啦得解啊放,又被小重啊用?//六月里红莲花开在池中,科学家呀得解啊放,又被小重啊用。//七月里什么花朵朵如玉?这都是啊什么人啊辛勤小培噢育?//七月里栀子花朵朵如玉,这都是园丁啊们辛勤小培啊育。//八月里什么花遍地开放?什么人啦骑白呀马戍守小边啦疆?//八月里丹桂花遍地开放,解放军啦骑白呀马戍守小边疆。//九月里什么花遍地金黄?什么人啦除四啊害救国小救啊党?//九月里黄菊花遍地金黄,党中央啊除四啊害救国小救啊党。//十月里什么花满地白了?什么人啦打江山立下了功劳?//十月里韭菜花满地白了,总司令啦打江啊山立下了功啊劳。//冬月里什么花满山飘香?什么人啦威望啊高,四海小颂啊扬?//冬月里山茶花满山飘香,周总理啊威望啊高,四海小颂啊扬。//腊月里什么花雪中含笑?什么人啦救穷啊人恩比小天啊高?//腊月里腊梅花雪中含笑,毛主席呀救穷啊人恩比小天啊高。

三、莲花山爱情歌谣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所有的民间文学体裁都能用来反映爱情题材,抒发爱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民歌更是爱情文学最常选用的表现形式,因为民歌能够更便捷地、更自由地、更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地抒发爱情的酸甜苦辣,更易于被各国各民族人民所接受、所传播。因此情歌也就在民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数量很多,而且艺术性很高,感染性很强。

古今中外各民族的民间情歌都是广大人民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抒发了男女之间与爱相关的思想感情。情歌不仅能在爱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大显身手,如初识歌、试探歌、迷恋歌、起誓歌等,还能表现爱情中的相互爱慕、渴望追求、坚贞不渝、生离死别、苦乐悲欢、反抗斗争等复杂情感,如赞美歌、送郎歌、苦情歌、逃婚歌等,对于我们了解与爱情相牵连的个人、家庭、社会、时代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汉书·艺文志》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实际上情歌尤其具备这种认识功能。

古往今来,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情歌,有的甚至扩散开来,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广为传唱。我国各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情歌,其中像四川的《康定情歌》、湖北的《车水情歌》、湖南的《采槟榔》、广西的《山青水秀太阳高》、云南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山西的《绣荷包》、安徽的《采红菱》、新疆的《达坂城的姑娘》、内蒙古的《敖包相会》、台湾的《阿里山的姑娘》等都是经典情歌,为各族人民所喜爱,传唱不绝。大别山民歌中的情歌也随景赋情,含蓄婉转,真情传唱,声声动人。如《两山尖尖》:

这山望见那山尖,两山尖尖不团圆。一对画眉隔山叫,叫到几时才相见。郎心乐意姐心欢。

莲花山情歌正是大别山情歌的杰出代表,其情感之朴实真诚,其言辞之婉转优美,其技巧之高超奇妙,其韵味之绵长幽远,的确让人惊奇钦佩。如《小斑鸠树上叫咕咕》:

小斑鸠树上叫咕咕,小乖姐房中想丈夫。骂声斑鸠你要死,成双成对叫什么孤,比不得奴家无丈夫。

这是传统的旷夫怨女类的情歌,历史上有大量此类民歌和文人诗歌存在,而这首思妇诗却独出心裁,利用金寨山区常见的斑鸠起兴,并利用“咕”“孤”谐音双关来表情达意,用斑鸠的成双成对和自己的孤独无依进行反衬对比,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对爱情的坚贞和执著。小斑鸠不明人间事,叫声是“咕咕”而非“孤”,所以明显被小乖姐冤枉和错骂了,但是思妇的心理活动却因此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借物咏怀、借骂传情、曲折表意的艺术手法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你要死”的骂人话和莲花山人的口头习惯咒骂语“要死的”(还有“砍头的”“臭尸的”“枪打的”“炮冲的”等等真假骂人话)相吻合,具有地域色彩、乡土气息和生活请调。整首情歌歌词口语化,句尾押韵,通俗流畅,易于咏唱。

还有一首让我们感动的莲花山情歌《小乖姐站在大门口》:

小乖姐站在大门口,手扶门框对郎瞅(方音cǒu)。娘问丫头瞅什么,日晒罗裙忘了收。

这首情歌对处在恋爱期间的青年女子的爱情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刻画:女孩渴盼见到心上人,爱慕迷恋,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了,手扶门框,痴痴张望。结果被母亲发现,女孩怕母亲知道她的恋情,羞涩慌张之际对母亲撒了个谎,以掩饰内心的秘密(实际上女儿的心思母亲又如何不知)。简短的歌词中有简单的对话和行为描写,充满了生活中的情趣:男女恋情、母女深情。普通的山村人家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其中的人间真情令人感慨不已。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首清代四川山歌: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攀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几时开。”

两首不同地区的情歌可谓异曲同工。同样简单的情节,简朴的话语,简短的曲调,善意的谎言,真挚的感情,同样能够体现民歌的本色和情歌的魅力。而莲花山的这首情歌用“小乖姐”“瞅”“娘”“丫头”“罗裙”这些方俗词语和“手扶门框对郎瞅”“日晒罗裙忘了收”这样的动作和生活情景,体现了莲花山人的语言、生活、风俗和情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莲花山的姑娘勤劳善良,对爱情的追求真诚执著,所唱情歌常常通过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来表现爱情,如《打香椿》:“姐在园里打香椿,郎在高山放黄莺,二人都有心。……”再如《卖饺子皮》:“大姐今年一十七呀,梳洗打扮去看戏,带卖饺子皮呀咳。”而著名的金寨民歌《十把扇子》(莲花山过去也十分流行)以委婉动听的曲调描写了姑嫂二人的悄悄话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一把么小扇子娘娘,二面分那么哎哟哟,二龙戏珠么留留,看得清那么干嫂哉。//二把么小扇子娘娘,四方方那么哎哟哟,姑嫂二人么留留,去烧香那么干嫂哉。//大嫂子一哭娘娘,肝肠断那么哎哟哟,小姑子一哭留留,动人心那么干嫂哉。//三把么小扇子娘娘,圆又圆那么哎哟哟,丫环么小姐留留,逛花园那么干嫂哉。//四把么小扇子娘娘,骨儿圆那么哎哟哟,张生么想见留留,莺莺面那么干嫂哉。//红娘递书么娘娘,把线牵那么哎哟哟,张生么莺莺留留,终团圆那么干嫂哉。//五把么小扇子娘娘,四拐查那么哎哟哟,姑娘么堂前留留,来绣花那么干嫂哉。//六把么小扇子娘娘,团团转那么哎哟哟,哥哥干活么留留,嫂送饭那么干嫂哉。//七把么小扇子娘娘,迎风飘那么哎哟哟,哥哥么挑水留留,嫂嫂浇那么干嫂哉。//八把么小扇子娘娘,自来香那么哎哟哟,小姑子想郎留留,不好讲那么干嫂哉。//九把么小扇子娘娘,颤巍巍那么哎哟哟,瞎害么相思留留,真受罪那么干嫂哉。//十把么小扇子娘娘,十女夸那么哎哟哟,十只小蜜蜂留留,来采花那么干嫂哉。//蜜蜂么见花么娘娘,团团转那么哎哟哟,花见小蜜蜂留留,颤巍巍那么干嫂哉。

下面这首《茶乡情歌》则是先男唱,后女唱,通过季节的变化,生活场景的转换,细腻地抒发了对对方的爱慕之情:

正月里来正那么月正,我又和那二小妹妹去那么看灯,看灯是假的呀,我的妹子,看你是真心,乖乖你真爱坏人!//二月里来兰草么花儿开,我又和那二小妹妹上那么大街,同阵去看戏呀,我的妹子,一路笑颜开,乖乖玩得多开怀!//三月里来到那么茶春,我又和那二小妹妹进那么树林,一阵采荒茶呀,我的妹子,顺便观山景,乖乖鸟叫多好听!//四月里来茶那么翻棵,我背上那么挎篮上呀么山坡,走你家门口过呀,我的妹子,你装不理我,乖乖逗我心难过!//五月里来是那么端阳,我揣上那绣花手巾去会么好姑娘,石榴花正开呀,我的妹子,映红你衣裳,乖乖干妹更漂亮!//六月里来热那么难当,我又和那二小妹妹去那么乘凉,并排月下坐呀,我的妹子,倒影入池塘,乖乖风送花露香!//七月里来稻那么变黄,我又和那二小妹妹来到么田埂上,下田比割稻呀,我的妹子,镰刀沙沙响,乖乖谁也不相让。//八月里来桂那么花香,我给我的二小妹妹缝套么花衣裳,接她来过节呀,我的妹子,一块把月赏,乖乖真想照张相!//九月里来是那么重阳,我跟上那情郎哥哥去烧香,携手走进庙呀,我的哥哥,赶忙往外闯,乖乖我怕那恶阎王!//十月里来粮食么已进仓,我跟上那情郎哥哥去把冬学上,读书识了字呀,我的哥哥,能写会算帐,乖乖多亏共产党!//冬月里来雪那么花儿飘,我给我的情郎哥哥做件么小棉袄,穿上去开会呀,我的哥哥,穿它去下操,乖乖心里乐陶陶!//腊月里来新那么年到,我给我的情郎哥哥送篮么小年糕,不久来迎娶呀,我的哥哥,再不坐花轿,乖乖新风实在好!

反映莲花山人爱情婚姻生活的情歌还有很多,这是一片有待深入调查研究、开发利用的沃土,也是一笔急需抢救、保护的珍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莲花山结婚喜曲子

结婚对个人来说是娶亲完聚、成家立业的终身大事;对家庭来说是添人进口、兴旺发达的盛大喜事;对家族来说是延续香火、世代繁衍的神圣之事。因此,绝对要慎重对待,热闹操办,要体现喜庆、祥和与亲善的气氛。于是许多与婚礼相关的喜庆习俗就出现了,如贴对联、放鞭炮、办喜宴、喝喜酒、举行结婚典礼、闹洞房等等,总之,是越热闹越高兴越好。

在莲花山,结婚时说唱的喜曲子就很具备热闹喜庆的特点,深受主家和参加婚礼的宾客们的欢迎。喜曲子既可以是婚礼主持人在结婚典礼上说的固定词语,也可以是众多佳宾、亲朋四邻们即兴编唱的祝贺、逗笑话语。喜曲子有长调和短调之分,有的是一人独立说完,大家齐声欢呼叫好;也有的是说者领头说一句,大家跟着道一声“好”或“喜”。喜曲子说完后,新娘新郎要给喜糖、花生、枣子、栗子、桂子等果品或香烟甚至红包作为奖励。说唱喜曲子主要目的就是祝贺、赞美、祝福,讨主人、新人欢心,增加喜庆气氛,也为自己讨些掌声、笑声和喜烟喜糖等好处。

以下是几首莲花山婚礼上的喜曲子:

1、领:小小酒壶花赞赞,今年喝喜酒,明年吃喜蛋。众和:好!

2、领:小小蜡烛亮堂堂。众和:好!领:照照新娘好排场(漂亮)。众和:好!

领:今夜新人入洞房。众和:好!领:明年生个状元郎。众和:好!

这两首喜曲子是在结婚典礼时穿插出现的,一唱众和,烘托气氛,内容有夸奖,有祝贺,有期盼,让主家和新人都很高兴。

3、一进洞房喜洋洋,新打牙床红堂堂。雪白帐子床上挂,红绫被子在中央。一头一个黑漆柜,一边一个红漆箱。黑漆柜里装财宝,红漆箱里装衣裳。

这是结婚典礼结束后,来宾闹洞房时说唱的喜曲子,内容是对新房布置的赞赏夸奖,虽然未必是真实情况,仅仅是沿袭下来的套话,但是由于体现了富贵喜庆,仍然让人觉得高兴悦耳。

4、小小踏板长又长,新人新郎站两旁,一个掯(方音 kèn)头(即低头)笑,一个偷眼望。要想到一堆,赶快给喜糖。如若不大方,请你等到亮。

这是闹洞房时找新人要喜糖时吟唱的喜曲子,有描述,有逗趣,有请求,也有善意的要挟,幽默风趣,热闹喜庆,言辞既通俗又文雅,属于闹洞房中的一种文明闹法。

讲唱的喜曲子的确大多文雅喜气,诙谐含蓄,除了以上的例子,再如:

5、金称杆,银秤钩,我帮新人挑盖头,盖头挑起,二家欢喜,盖头落地,事事如意。

但是也不乏以庸俗逗乐的,如:

6、小小花生麻又麻,擞头(当头)就是一钉钯。

7、新人新娘,偷米换糖,吃了满嘴,屙了满床,大伯子打水,小叔子抹床,小姑子偷着来尝尝。

8、小小蜡烛红滔滔,照照新娘好粗腰,只当新娘怀孩子,哪知道还是棉裤腰。

但是不管好坏,宾客们都要应答,讲一句喜曲子,众人道一声“好!”或“喜!”(或者只在最后道一次“好”)有时还真让新娘子哭笑不得。

闹洞房是汉族传统婚俗,莲花山人也有悠久的闹洞房习俗,认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说法。闹洞房时有文闹,也有武闹,各种或雅或俗、或善或恶的闹法不一而足,难以尽述,而吟唱喜曲子应该属于比较文明的、各方面人员都比较能接受的一种文闹。

在婚礼上吟唱喜曲子并非只有莲花山才有,实际上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传统习俗,如北京过去有念喜歌的人,极受婚娶人家欢迎。他们演唱时,手持小竹板,边打边数念:“登贵府,喜气先,斗大的金字粘两边。大抬轿,大换班,旗罗伞扇列两边。搯喜顶,贺喜竿,新人下轿贵人挽。铺红毡,倒红毡,喜毡倒在喜堂前。一拜地,二拜天,三拜喜婆喜当然,四拜妯娌也是喜,五拜五子登科喜状元……”[1](P151)湖南等地汉族婚礼上有赞礼人(主婚人)唱吉祥赞词;浙江温州平阳一带闹洞房时以唱山歌来讨花生、红包等,名曰唱诗对;陕西华县一带婚礼上迎姑婆要高唱喜曲;广西兴安和浙江舟山渔区婚礼上要唱贺郎歌;还有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的婚礼撒帐歌(以上参见《中国风俗辞典》),这些都是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讲唱喜曲子,但是和莲花山婚礼讲唱喜曲子的用意和效果则是一样的。

五、莲花山童谣

儿童歌谣就是儿童口头传唱的儿歌和吟诵的童谣。中国古代称其为“孺子歌”“童子歌”“小儿语”等,直到“五四”以后,才普遍使用统称“儿歌”。儿歌既有小儿自编自唱自咏的(如儿童游戏歌),也有大人用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并教授给儿童,让儿童说唱的短歌短谣(如时政儿歌、谶语儿歌、教诲儿歌、绕口令等),还有的是大人和儿童共同参与的,如弄儿歌谣等。儿歌一般都形式简短自由,语言通俗易懂,韵律流畅,节奏感强,内容简明,形象生动,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易于儿童理解、接受、说唱和记忆。儿歌让孩子们在歌声笑声、游戏运动中接受知识的传授、经验的传播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教育工具,也是社会发展和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作为祖国儿童文学园地的一个组成部分,莲花山儿童歌谣在青山绿水之间和山乡儿童口中清脆而响亮地传唱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既装点了莲花山儿童的童年生活,也给这里的大人们增添了生命的本色和亮色。

莲花山儿童歌谣丰富多彩,从内容上看,有儿童游戏歌谣,有语言游戏歌谣,还有大人儿童共同参与的弄儿歌谣等等。我们这里只就莲花山童谣部分进行一番举例赏析。

(一)儿童游戏童谣。多是儿童们自编的,在做游戏时配合游戏的规则、动作和节奏加以咏唱或讲说。如:

1、不带我来,抄出火来;不带他来,抄出花来。

这是小儿结伴玩耍时,为了和谁在一起玩不和谁在一起玩而说出的童谣。

2、赖、赖,输(方音 rǔ)得快。

这是劝导同伴游戏时不要耍赖,或嘲笑耍赖的小朋友的。大人们在打牌等竞赛活动中有时也这样说。

3、跟我学,跟我学,我吃锅巴你捣(“吃”的带有贬义的说法)药(方音 yué)。

小朋友反对别人模仿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时说的,类似的还有“跟我学,烂嘴壳”。

4、我俩好,我俩好,我俩上街买手表。你戴戴,我戴戴,你是地主老太太。

这是小伙伴们玩耍时说的,由一小儿以手指按次序指人,指一个人说一个字,最后一个字落在谁的身上,谁就是地主老太太,以此取笑逗乐。

5、关老爷,扛大刀,你家人马尽我挑,挑哪个,挑张标,张标李胡子,白胡老头子。

这是两群小孩对阵,挑选对方成员时,按次序数人,一字一人,以最后一个字的归属定夺挑中者。

6、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打电话;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毛笔字);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打锣鼓;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吃腊肉;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打红旗;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喝烧酒;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打倒蒋介石。

这是拍手数数童谣。两个小孩相对而坐,边拍边说。拍手的方式是:先自拍自手,再互相以左手拍对方左手;再自拍自手,再以右手拍对方右手,交替反复进行。这有利于协调儿童动作,帮助儿童记数和表达。

7、好大月亮好卖狗,卖个铜钱打烧酒,走一步,喝一口,问你老板格(可)要小花狗。

这是在月光下小伙伴们做游戏时唱的童谣。

8、蜻蜻蜻蜻落~~落,落到乌鸡河~~河。

这是儿童捕捉蜻蜻(即蜻蜓)时,高举着大条把(即扫帚,用以捕捉蜻蜓),边走边吟唱的童谣。乌鸡河为莲花山附近的一条小河。

9、老天爷~~快下雨啊,老天爷~~快下雨啊。

这是小孩子求雨时反复吟唱的童谣。钟敬文先生说道:“有些地区,孩子们同一些小动物或昆虫玩时,也要唱有关的游戏儿歌。例如四川儿童在捉蜻蜓时,往往还要哼唱《落下来》:‘大麦秸,丁丁猫(蜻蜓的别名),落下来;不打你,不骂你,玩玩就放你。’贵州侗族的孩子们在捉萤火虫时经常唱这样一首歌:‘萤火虫,夜夜红;上天去,雷打你;下地来,火烧你;进洞去,蛇咬你;翻坡去,猫抓你;快快来,我救你。’这些儿歌都将昆虫拟人化,充分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到亲切、有趣。类似的游戏儿歌还有《小花狗》、《月奶奶》、《水牛儿》(蜗牛的别称)、《花喜鹊》等。”[2](P277)《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亦云:“纳西族孩子们在下雨前喜欢唱《大龙王,下大雨》的儿歌,他们希望大雨下到山里来,就想象龙王也和他们一样喜欢酥油,许以给酥油的诺言,哄雨下来,儿歌是这样唱的:‘大龙王,下大雨,下雨下到山地里。下到山地里,姑娘会把酥油来给你……’”[3](P8)由第8、9两首莲花山童谣和上引材料的介绍可以看出,儿童以歌表达愿望,同时也认为自己的歌会对自然产生影响,这既是拟人化的手法,也是语言拜物教的表现,是一种原始思维形式。

(二)语言游戏童谣。是儿童们顺口编唱的,没有什么实际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教育意义,仅仅是音韵流畅,可以帮助练习发音;或幽默俏皮,有意逗乐开心而已。当然也有的可以帮助小孩子们认识自然世界和人类生活,得到某些教益。如:

1、萤火虫,满天飞,哥哥叫我逮乌龟。乌龟乌龟没长壳,哥哥叫我逮麻雀。麻雀麻雀没长毛,哥哥叫我摘葡萄。葡萄葡萄没落地,哥哥叫我看大戏。大戏大戏没搭台,哥哥叫我抹纸牌。纸牌纸牌没得钱,哥哥叫我犁板田。板田板田犁不动,哥哥说我没得用。

夏夜纳凉时,儿童们边捉萤火虫,边朗声吟唱,这是夏天乡村生活热闹而甜美的场景。上下句首尾相接的顶针式修辞手段和数次换韵的押韵形式的运用,增加了语言的和谐与流畅,歌词虽长,却易记易诵。

2、小板凳,摞打摞,里头蹲个大哥。大哥出来烧香,里头蹲个姑娘。姑娘出来梳头,里头蹲个麻猴。麻猴出来蹦蹦,里头蹲个相公。相公出来望望,跑到流波(与莲花山邻近的西淠河上游地名)上。

由小板凳引领,出现了大哥、姑娘、麻猴、相公这些人物与动物,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语言同样自然流畅,富有变化,易学易记。

3、我开开天,望望门,满天的月亮一个星。我扛着牛,拉着耙,一辈子没说过颠倒话。

这是叫做颠倒歌的童谣,是有意识地通过违背生活常识和生活逻辑的内容,来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使其获得各类知识,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弄儿歌。是大人和儿童共同参与的童谣,主要是一问一答式的,也有的童谣是大人说给小孩子听的,无须问答。这类童谣充满天伦之乐和亲情之美,但是也有的带有玩笑戏谑、粗俗色情的意味,还有一些嘲笑甚至咒骂有生理缺陷的人,这类儿歌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是不足取的。当不辨善恶是非的儿童学会后,也会自问自答,或小孩与小孩问答,到处传唱。如:

1、“小红孩,在哪来?”“我在南京放马来。”“可有草?”“青茫茫。”“可有鱼?”“两大塘。”

这是大人在逗小孩玩乐时吟唱的童谣,常常是大人将小孩子放在自己的膝盖上,面对面,大手拉小手,一推一拉,一问一答,其乐无穷。

2、推磨拉(方音nào)磨,烧饼半个;吃半个,留半个;留给宝宝的老丈母(即岳母)。

这是大人让小孩面对自己坐在膝盖上,以大手拉小手,边一推一拉,边念念有词,逗小孩子开心。

3、斗虫斗虫飞喽,斗虫斗虫飞喽。

这是大人拿着小孩子的手,以其左右手食指相对碰触,表示虫子相斗,再张开双臂,表示虫子飞了。小孩子常常被逗得咯咯笑。

4、月姥姥,黄巴巴。小毛孩,要吃妈(方音mǎ,奶水)。拿刀来,割给他。

夏夜,母亲逗小毛孩的话。首句是起兴,二句是实写,三句是撩小孩的玩笑话。意思是:他要吃就把奶头(“妈”也指乳房)割给他。可以想见,母亲说这话时,一定是用手指弹了一下小孩的嫩脸而后笑了。小孩子听了就学去了。

5、一罗穷,二罗富,三罗四罗卖豆腐,五罗六罗开当铺,七罗八罗骑白马,九罗十罗享清福。

这是大人数了小孩子十个手指头的圆圈状指纹(称作“罗”,另一种弯曲倾斜有开口的指纹为“筲箕”)数量后说的话,小孩子也当作童谣来讲。

6、山喜鹊,尾巴长,一飞飞到张家大瓦房。“张大娘,快烧茶,给你小囡(即丫头,女儿)寻(方音xíng)婆家。”“寻到哪一家?”“寻到大水蛤蟆家。”“可会走路?”“蹦蹦达达。”“可会讲话?”“咕咕哇哇。”“可有炮竹?”“噼噼啪啪。”

这是大人用嫁到大水蛤蟆家来逗弄小孩子,取笑开心。

7、天上星,明灿灿,钻到地上青灰拌,拌得好,长青草,开红花,结樱桃,小孩吃了乐淘淘。

这是夏夜大人指着天上的星星说给小孩子听的。

8、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忽然听到猫子叫,叽留叽留(或叽里骨碌)滚下来。

大人以小老鼠偷油的窘态逗小儿开心,同时告戒小儿不可贪嘴偷东西吃。

9、小鸡小鸡你嫑(不要的合音词)怪,你是杨家一碗菜,今年早早去,明年早早来。

这是大人杀鸡时对鸡讲的安慰话,小孩子听了也当作歌谣来讲。

10、二十六,洗腊肉;二十七,洗古迹;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老狗。

春节前,大人小孩都要好好地洗个燥,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是一首劝人腊月底抓紧时间洗澡的歌谣,大人说给孩子听,孩子们也加以吟唱。

11、干爷干老子,缝个花袄子,花袄穿破了,干爷叫错了。

12、豌豆花,翘头船,干爷干老叫着玩。

这两首童谣反映了当地小儿拜干亲的习俗,以及双方的某些微妙关系及心理。

13、表叔表叔,越打越缩,煨罐子煨煨,变个乌龟,筷子捣捣,尾巴摇摇。

14、表嫂表嫂真怪好,我俩结婚怎么搞;表嫂说我经头子(即坏话),我是表嫂老头子(即老伴,丈夫)。

这是在开表叔、表嫂的玩笑。

15、老奶奶,精拐拐,拐到阴沟不起来,儿子打酒来,孙子砍肉来,一骨碌爬起来。

这是反映过去小脚老奶奶走路的神态以及与儿孙的关系,形象逼真,情趣盎然。

16、映山红,满山开,小爹爹结(即娶)个小奶奶,脚又大,嘴又歪,小爹爹气得不起来。

这是过去女人裹小脚时代嘲笑大脚女人的,也拿小爹爹开心。

17、大头大头上高楼,踩破了板子栽破了头,爹爹抱来奶奶揉,我的乖乖好大的头。

这是嘲笑头长得大的小孩子。有时小孩摔跤跌哭了,大人一边抱着孩子,揉着孩子的头,一边也这样说。

18、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你有雨伞,我有大头。

这也是嘲笑头大的孩子,意思是他的头可以当作雨伞用了。

19、你的头,象皮球,你的眼睛象蚕豆,你的鼻子拉风箱,你的耳朵象腊肉。你的嘴,是茅缸,你的舌头是搅屎棍,你的肚子装大粪。

这是大人或小孩开小孩子的玩笑,一边指点小孩身体上的各个部位,一边说出开玩笑的话。

20、小丫头,背笆斗,上南京,摘豌豆,风来啰,雨来啰,黄毛丫头吓出屎来啰。

这是拿小女孩子逗乐,常常令小女孩哭笑不得。

21、小学生,骑白马,一骑骑到丈人家。丈人丈人不在家,趴到窗户望望她。梳油头,戴金花,粉白脸,糯米牙,一双小脚在地下。红布鞋,绿丫巴,一走一呱嗒。

这是大人拿小男孩开心,常常令小男孩很不好意思。

22、歪戴帽,正戴花,结(即娶)个媳妇不当家。

这是看见小男孩子帽子戴歪了,大人开玩笑时说的话,小孩子自己也往往当成童谣来吟唱。

23、摸一把,长一拃。

这是大人逗弄不谙世事的小男孩,一边装出要摸(或者真的摸)小男孩的“小雀雀”,一边说的。

24、新娘子,陈娘子,屁股沟子夹个铃铛子,铃铛一响,新娘要养。

这是大人教小孩子说的,拿新媳妇取笑,有些粗俗,含有性的意味。

25、秃子秃,盖瓦屋(方音wǔ),瓦屋倒,秃子吓得满到(即到处)跑。

26、麻子麻,扛钉钯,挖田埂,种芝麻。芝麻开花,麻子来家;芝麻结籽,麻子要死。

这是嘲笑咒骂秃子和麻脸的人。对有生理缺陷的人进行嘲笑甚至咒骂,当然是不足取的。

27、老鸹老鸹你莫鸹,你妈妈死在树丫巴。红棺材,绿盖头,你妈妈死在材外头。

过去人们认为老鸹(乌鸦)叫不吉利,要死人,所以就用这样的童谣反过来咒骂乌鸦。

28、家住莲花河,匏颈大似锣,小的炒一碗,大的炒一锅。

过去莲花山山高水寡,饮用水和食物中严重缺碘,群众得甲状腺肿大病(俗称匏颈,即大脖子病、粗脖子病)的人很多。这首童谣在嘲谑中含有辛酸与无奈。

29、小跑队,吃喝睡,打起仗,往后退。

这是讽刺过去国民党时期的小保队的。

莲花山童谣自生自灭,其数量难于精确统计,其内容难于完全了解,因此其艺术成就和各方面价值也难以准确评说。我们所搜集记录和评说的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文化的进步,信息的畅达,莲花山儿童的生活状况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特别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新的儿歌童谣和其他文化产品逐渐取代旧的儿歌童谣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旧的儿歌童谣已渐渐远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与之相伴随的文化情趣和民俗情调也将逐渐失去。

“山歌无本句句真”,民间歌谣是劳动群众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心声的自然流露,是民间口头文学艺术的智慧结晶,是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发起了我国现代“歌谣学运动”,“这个运动对于我国现代民间文学工作的开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4](P89)。但是,民间歌谣仍然是一片有待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开发利用的沃土,也是一笔急需抢救、保护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今天包括莲花山民歌在内的很多大别山民歌或其他地区的传统民歌将逐渐淡出人们的文化视野,有一些正在或已经失传。随着岁月的流逝,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这些民间歌谣的珍贵和濒危已越发凸显,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保护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作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调查研究、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的行列中来。但愿大家都能在抢救、保护、研究和利用民歌等民间文化遗产方面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

莲花山民间歌谣是开在深山中的兰草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她需要我们用心去寻访、去欣赏,更需要我们精心去呵护、去培养。我们所做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仅仅是开始,我们期盼着莲花山民间歌谣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莲花山民歌调查研究和本篇论文写作期间,家父马宗祥先生(金寨县油坊店乡中学退休语文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莲花山民间歌谣素材,并对本篇论文进行了部分补充和完善,特此致谢。)

[1]叶大兵,乌丙安.中国风俗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2]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3]吴晓东.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4]段宝林.蔡元培先生与民间文学[A].立体文学论——民间文学新论[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A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Folk Songs in Lotus Mountain of Jinzhai County

MA Qi-jun
(Chinese Department,W est Anhui University,L u’an 237012,China)

There are rich resourcesof Folk Songs in Lotus Mountain of Jinzhai County.Relatively closed environment and backward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better to keep these folk songsobjectively,also p rovide a rare typical case fo r our research of folk songs in West Anhuiand Dabieshan.The autho r hasa long time investigation,reco rds,sorting and research of folk songs in Lotus Mountain of Jinzhai County.Ip resent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grievances ballad,revolutionary ballads,love songs,wedding-songs and children’s songs to the readers for reference.

Jinzhai County;Lotus Mountain;folk literature;folk songs;investigation;study

I207.33

A

1009-9735(2010)04-0040-09

2010-04-01

2009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省级精品课程《民间文学》(教高[2009]9号)。

马启俊(1965-),男,安徽金寨人,皖西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训诂学和民间文学。

猜你喜欢

莲花山歌谣童谣
莲花山公园真美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春天的歌谣》
“兔”与“免”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桃花也“任性”
读歌谣画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