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使命:整全人的培养
——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解析
2010-08-15方晓青
方晓青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大学使命:整全人的培养
——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解析
方晓青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卡尔·雅斯贝尔斯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在《大学之理念》中主张理想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整全的人,怎样培养整全的人成为雅斯贝尔斯教育理念的中心。自由的氛围、知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学生求知欲的培养、教授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辅助教学是大学培养整全人所应具备的条件。
卡尔·雅斯贝尔斯;培养整全人;条件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大学之理念》、《什么是教育》等教育著述。《大学之理念》写于希特勒法西斯专政的晚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帝国战败之际,当时的德国大学刚刚经历了最为深重的内外灾难的洗礼,在此背景下,看到德国大学从兴盛走向困境,他从哲学的视角透析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和大学的培养目标。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一个以献身科学真理的探索和传播为志业的人们联合起来的机构,是围绕真理的传授、教学和科研的场所。他还认为知识是整合性和统一性的,应该注重大学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实现一种最宽泛意义上的教育。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整全的人,不仅要求高校要创造出培养全能人才的环境,而且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理论是当今通识教育的基础理论之一,给通识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对当时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次伟大的创新。他的《大学之理念》对德国乃至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雅斯贝尔斯在《大学之理念》中对高等教育的变革,主要是围绕怎样培养整全的人这条主线铺展开的。本文将就整全人培养所需具备的条件来解析雅思贝尔斯的教育的理念。
一、自由的氛围
雅斯贝尔斯认为要培养整全的人首先是要有外在适宜的环境,那就是自由的氛围。大学既然是一个传授探索真理的场所,就要创造一个能够自由探讨真理的环境。在大学里人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探求真理,并且是为真理而真理。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大学才能释放出应有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学者创造出自由追求真理的广阔天地。
(一)师生交流自由
在《大学之理念》中雅斯贝尔斯把教育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经院式的教育、学徒式的教育和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模式。雅斯贝尔斯最为欣赏的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模式。“在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模式当中,老师和他的学生应该处在同样的水平。双方都被认为是自由的[1](P80)。”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这种自由的氛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避免权威管理,成为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在助产术教育模式的引导下,教师和学生必须要有讨论的环境,对学生学习产生的问题要注重引导,帮助其自己找到想要的答案。大学是一个不同知识学科和世界观交汇的场所,“不同学科之间外在可见的交流是建立在一个广阔的内在交流基础上的[1](P104)。”雅斯贝尔斯认为知识是整体统一的,不同学科不同的知识,只有不断地交流才能联系起来。作为大学就要保证每位学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享受思想火花碰撞的过程并创造出新的火花,广泛的交流讨论与合作是学者们必须经历的,只有知识之间的交融与碰撞才能繁荣文化。
(二)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是一项特权,它使得传授真理成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它使得大学可以横眉冷对大学内外一切试图剥夺这项自由的人[2]。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就像教会一样,它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甚至都得到国家的尊重是来自一个具有超国家、普世性特点的不朽理念:学术自由[1](P19)。”作为大学在政治上不应该受到国家或政党的干涉,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才能求得学术上的成就。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应该享有它的自治权,在这个精神的世界里,各种学科知识在这里进行文化的交流,只有在学术界里自由地进行学术活动,才能活跃学术氛围。大学应该让各种思想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是大学理念中一个最基本的学术价值观,它不仅是学术研究者的一种权利,而且体现为大学内部所特有的独立品格和精神。但同时,雅斯贝尔斯也认为,学术自由也要受到学术规范和国家的制约,离开国家,大学是无助的。此后,美国学者赖普斯所言更为形象:“没有限制的学术自由是否会像没有限制的经济上的不干涉主义一样成为灾难。”学术自由的制约,成为完整的学术自由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知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大学专业门类很多,但缺乏联系,总是形成孤立的专业。“就本源而言,人希望成为真正的人,而非异化的人”[3](P27),如果将人训练成为工具,那人就被异化了。雅斯贝尔斯认为只有知识的整体性才能培养整全的人,统一性与整体性是人类求知意志的精髓所在,而专门的研究领域,倘若它们不再作为一个纯一的学术体的部分而存在,也会丧失其生命力。他批驳大学教师在自己专门领域内闭门造车,作为教师应该要接受更加广泛的知识,在联系各种知识的前提下形成广博的知识背景,才能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才有创造性的价值。在大学中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的联系,找到文化的共同基础,对学生进行教学。当今社会对自然科学学科的需求不断扩大,国家、教师、学生、社会都把关注点放在了自然科学上,而人文学科领域却很少受到重视,导致“在人文学科里面,即便是优秀学者的出现,经常都不能够孕育出任何比空洞无物的、教育上的例行公事更多的东西,这类例行公事毫无生命力和力度可言[1](P21)。”学科本无重要与不重要之分,不管人文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是做出同样大的贡献的,离开了人文学科,自然学科也发展不好。现在大学学科之间的分离仍然比较严重,需要建立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联系,找到两种领域共同的文化基础。雅斯贝尔斯在肯定自然科学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变着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给我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对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质疑。“学术靠的是与知识整体的关系。倘若脱离了与知识整体的关联,孤立的学科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P135)。”大学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才能综合各种角度来分析问题,不会一意孤行。
三、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动力。作为大学,首先就要培养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才能让学生有着浓厚的求知欲,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主动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逐步自己去解决问题。
(一)坚定的意志
“大学之理念从人类基本的求知意志中获取它开展教育活动的动力[1](P85)。”雅斯贝尔斯认为要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只有坚定的意志才可以指引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他曾说过,要研究科学是需要理性指引的,而这“指引必须来自内部,来自所有科学的最根本之处——来自求知的绝对意志[1](P44)。”若要抱有对知识的渴求,就必须是学生内在的动力,内在的意志力能使学生坚持到最后。他认为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是被一种由对知识的渴求所唤起的理性所牵引,只有这样的内部牵引才能让求知者一往无前,正如有志者,事竟成。
(二)认识自己的无知,主动求知
苏格拉底曾说过人要认识你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有资格去认识其他的人及事物,一个不懂得认识自己无知的人,才是真正无知的人。在苏格拉底看来,认识你自己“它证明人不断自我总结再总结的必要,否则他就会迷失于外在性,这种外在性幻觉如此强烈,引导人去把他自己和他人视为物,结果是把自己和他人视为手段而非目的”[4](P75)。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有很大的潜力去认识许多自己还未认识的知识,这样的人才是不断前进的人。雅思贝尔斯也继承和发扬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认为人应该学会不断地求知,要认识自己的无知与不足,要多虚心求学。在钻研知识学问中,尽量广而博地研究知识的联系。在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正确的求学心态。只有认识到自己学得不够,才会去钻研,才想去研究,才能去学习。
(三)学会发问
“关键不在于掌握作为事实存在的知识本身,而是要看一个人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和主动性,走远一些自己来审视这些事实,深入地思考它们,看看应该问些什么问题[1](P74)。”学生应该要学会发问,发问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精神。发问要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于问题要紧扣住中心,在自己准备提问时要注意自己对这问题的思考,要把思考的思路准备到提问中,这样有助于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提问技巧。现在的年轻人经常在没有通过思考的情况下就发问,这样就难以通过发问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所谓发问也是一种精神,作为教师和学生拥有这样的精神,才能加强互动,在学习上相互探讨,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教授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辅助教学
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大学期间,教授应该以教学为基础,每位教授都应该参与教学,不应该以科研为中心,科研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认为教授在教学中也可以发现值得研究的素材。在哈佛大学教授只注重科研,而放弃教学,一些重点学科却让研究生来当助教,这样必然会造成本科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大学教学质量的评估是要看科研的成果,通过教学很难看出什么教学成效,所以教授都愿意在科研上下功夫,不愿意在教学上花费时间。在中国大学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教授脱离教学专做研究,本科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雅斯贝尔斯认为教授应该在教学中,在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得到新的观点,在和不同学科学者的交流中也有助于科研的创新。所以教授并不能脱离教学,一个人埋头于科研。科研是需要素材的,是需要交流、讨论和沟通的,在本科阶段应该回归到以教学为主导,科研辅助教学的道路上来。
五、总结
雅思贝尔斯以他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德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用其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并提出自己对于大学的期望。大学应该具备培养整全人的条件,大学是个追求真理的地方,应该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神圣的殿堂里,去掌握广博的知识,全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大学要有自由的学术氛围,师生之间以知识作为媒介畅所欲言。作为国家应当为大学创造保障其繁荣所需的条件[5](P34)。对于学科知识,雅思贝尔斯认为,整体性的知识才能培养出整全的人,加强知识的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也是科研创新的基础。对学生来说,要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思考的能力。在研究和教学的关系上,他提出科研辅助教学,大学还是应该以教学为中心。
[1](德)卡尔·雅思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王其红.论雅斯贝尔斯的学术自由观[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54-56.
[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法)让·布伦.苏格拉底[M].傅勇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University Mission:Training the Whole Man——An Analysis of Karl Jaspers’“Idea of the University”
FANG Xiao-qi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 in istration,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Karl Jaspers is existential education rep resentative.In the“Idea of the University”,he advocated the ideal of education training goal was to develop holistic person.To train peop le to become the wholeman was the centre of Jaspers’educational idea.The qualifi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training the wholeman contains free atmosphere,know ledge,integrity and unity,their thirst for know ledge of culture,teaching-centered p rofessors,and research assistant teaching.
Karl Jaspers;training the wholeman;conditions
G640
A
1009-9735(2010)04-0154-03
2009-12-16
方晓青(1986-),女,安徽黄山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