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忧患、实践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10-08-15陈用芳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学习型信仰现实

陈用芳

(武夷学院 商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信仰、忧患、实践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陈用芳

(武夷学院 商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市场经济和理性主义在给经济社会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流行,理想主义、忧患意识、实践中批判思维的缺失。这就对现代化建设中党的建设提出了挑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坚持不懈的求知精神,超越功利主义的束缚;形成忧患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执政能力;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在实践中学习,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

市场;理性;信仰;忧患;实践;学习

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市场原则畅行,工具理性伸张的背景下,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忧国忧民意识和求真务实精神也在淡化。与此相适应,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形式主义却大行其道,只求眼前,不求长远;追逐潮流,不求深刻的风气日益盛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所以必须“建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如何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成为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现代化及其导致的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其中,市场经济推进了科技发展,打破了社会封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调动起了人们物质利益追求的积极性,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工具理性与市场原则的结合也造成了个人享乐主义的流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道德底线的一再被冲破,精神危机和理想信念的失落。这种情况反映到党内和干部队伍中,就往往把政绩与个人名利相联系而助长个人主义,强调按市场规律办事而对腐败现象熟视无睹,强调学历而不注重道德素质提高,强调理性原则而不能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追求享乐而不惜进行钱权交易,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一些人面对现代化中出现的新问题,不仅没有一种主动的姿态,而且没有坚定的立场。所有这些都说明,市场经济及其悖论性后果已经对党的建设形成了挑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已成为迫切的任务。

学习型党组织应当形成一种常规性的学习机制,也就是它的成员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每人都重视学习,求取真知;能够针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学习,并形成学习的驱动力、自我批判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组织内部形成了各抒己见、自由争鸣、资源共享、互相促进的制度和氛围。

学习型政党是与马克思主义信仰联系在一起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它的纲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体现在它的党员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市场经济固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理性主义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实现效率提高的根本推动力量。但又必须看到,市场经济和理性主义把人们的注意力限定在当下,并不能解决人们的精神归宿问题。信仰的问题在市场逻辑和理性主义视阈中是一个无解的命题。信仰是建立在对现实正确判断之上的情感和追求,它与理性主义相关,但在本质上又是一种非理性的精神追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信仰,是因为它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并可以使人们在实践中开拓出从现实走向理想的道路。信仰的力量体现在对现实的批判和改变现实的实践中。有了坚定的信仰,就可以树立更高的目标,形成人们的追求精神,进而发挥出开拓未来的创造性。信仰又可以使人不断超越自我,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人生的征途上追求不朽,把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

现实和理想是社会发展的两个维度,从现实上讲,必须实事求是,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发挥出人的主动性;从理想上讲,现实总是相对的、有限的,因而就要超越现实、追求未来,探索从现实走向理想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为人们揭示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强调要积极投入改变现实的实践中。“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活动。”[1]p4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形成一种辩证的思维,即“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马克思主义 “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p112。不分场合的歌功颂德、过份的粉饰太平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內在本质。

马克思主义信仰源于共产党人对自己事业正义性的坚信不移。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市场原则和理性主义只能解决怎样实现发展,而不能解决发展为了什么,发展应该怎样进行的问题。“为了坚定自己的崇高信仰,不能放弃对真理的追求”[3]p322只有在现代化实践中坚持学习,结合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分清是非,抓住实质,才能有效抵制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工具理性主义和来自各方面的诱惑,真正走在时代的前列。

“学习实质上是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手段获取知识并内化为人的素质、能力的人的自我改造、发展、提高、完善的过程,是使人成为主体并不断增强主体性的过程。”[4]p104学习不仅是增强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力、分析判断力和改造现实的能力的前提,而且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进入人生更高境界的要求。只有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对学习的正确理解。

理想为实践规定着方向,但陷入现实中不能自拔,又往往使人们不能打开眼界。学习和实践正是从现实走向理想的必然途径。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强调效率优先往往失去公平,强调利益原则往往助长金钱至上,强调从实际出发往往形成经验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往往导致个人主义,强调知识重要往往造成学历至上;强调读书重要往往忽视在实践中学习。把有限的现实视为个人选择的根据,就使许多人更倾向后者。有些人在学习问题上强调读了多少书,安排了多少时间,在各种会议上、报刋上宣读或发表由秘书或下级写的学习体会,其实脑子里仍然是名誉地位和个人主义。因此,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摆脱个人名利的困扰,以主动姿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其次要形成不断学习的求索精神,在把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恩格斯说过:“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藏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2]p244真理总是相对的,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由抽象走向具体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从必然走向自由。现在被认为是有效的东西会随着实践发展而暴露出局限性,甚至潜伏着危机。只有树立坚定的信念,不断学习,超越自我,才能发挥出先锋队的作用。

二、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当前,国际敌对势力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野心仍然存在,国内不稳定的因素也日益增多,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也不断深化,共产党人必须形成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在忧国忧民中形成的不满足现状的精神状态。没有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就不能正确认识形势,发现问题,自觉地加强学习。市场原则和理性主义使许多人陷入了功利主义之中。市场经济在现代化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它并不能解决和谐问题。市场原则一旦成为社会的通行原则,必然造成功利主义的独断专行,理性一旦服从个人利益并左右了人的思想,就会使人陷入不可自拔的状态之中,目光短浅、冷漠无情,失去对国家对民族利益和未来的关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功利主义也空前地盛行了起来。它在一种单纯经济增长的线性发展观下造成了普遍的短期行为,也使许多干部的灵魂也发生着扭曲,不少人追求个人享乐,进行“权力寻租”,商场上的等价交换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这就使许多人失去了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不仅不能及时地发现潜伏着的问题,而且失去了学习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愿望。

不论是从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的转变,还是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都需要在反思过去的基础上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新知识和新思维是把握当今社会发展要求,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前提。否则,就必然造成了经验主义并导致创新能力的萎缩。许多干部或是有基层工作经验,或是有较高学历,并且有过远大的抱负,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又使他们的知识走向了老化,经验逐渐过时。没有新的知识补充就形不成广阔的视野,沒有思维方式的转化就必然失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忧患意识是通过一种压力感而转化为学习动力的。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就需要在一种居安思危意识下,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形成高水平的执政能力。

忧国忧民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是一种崇高目标下的危机意识,也是形成开拓进取精神的心理前提。它既是人民至上的思想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宗旨的要求;既是解放思想必要条件,也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形成忧患意识,才能保持不懈的求知精神。忧患意识同样不是在市场逻辑中产生,而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照中形成的。只有形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思想,才能在对国家对民族命运和前途的关怀中形成自觉的学习探索精神。

忧患意识不仅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照中产生的责任感,而且是一种以国家发达和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心理状态。有了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就能形成对相关信息的敏感性,打破常规,抓住关系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追求新的知识,把握机遇,发挥优势,不断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在市场化﹑信息化﹑开放化的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预测的因素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忧患意识成为一种常态思维,以主动姿态自觉学习,提高执政能力。各种风险既可以成为激发人民意志,凝聚人民力量,克艰致胜的时机,同时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净化人们的灵魂,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自觉性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忧患意识不仅是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中产生,而且是在对社会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潜在危机的分析中形成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经验性与超验性、有效性与合理性是人们实践的两个方面,前者解决当下是什么,后者强调社会应当什么,学习和实践是贯通两个方面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型政党是面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开放和新思潮不断出现,跨越性与风险性同在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学习必须与改变现实的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坚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5]p43,形成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使命感,寻求从现实走向理想的道路。这就如四中全会公报所说的: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三、以正确的实践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现代化全面展开,市场原则和理性主义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告别理想,注重现实;放弃崇高,追逐平庸;不求深刻、寻求感性成了一种时髦的潮流。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遭到戏说,理想主义日益边缘化,代之而起的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注重感官满足、追求时尚,迎合了人们紧张工作后释放压力的需要和自我表现的需求。“它许诺人们从烦恼中解放出来,然而并不能提供现实的解放,相反,它只是使人们从思考和否定中解放出来。”[6]p349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使人们在互相模仿中把精神追求限定在感性层面,失去批判探索的求知欲望。然而,在大众文化兴起的背后是商业原则,它的兴起使人们不能以严肃的态度认识传统、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失去批判精神和超越追求,在适应现实中形成一种不求长远、不求深刻的思维方式。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什么理想、信念、宗旨都失去了实在性,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标准在观念错乱中模糊化,一些人随波逐流,必然造成信仰的危机。同时,这种风气影响到党内,就会形成不求甚解、追求形式的表面化作风,助长人格分裂,形成一些人表里不一的表演型人格。这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和批判精神也就成了空话。

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形式主义与以前的形式主义有所不同,以前的形式主义更多地是在唯书唯上中形成的追求形式的工作作风,现在的形式主义有更大的虛伪性,往往是为掩饰问题而做官样文章。消除形式主义,促进深入学习必须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改造客观世界不是简单的顺应潮流,而是以主观能动性探索客观必然性。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学习中探索客观规律的过程。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促使人们去学习,在实践中实现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灼见,进而深化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所以,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一切真知的源泉。把实践中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在实践中学习也是一个提高精神境界,净化灵魂,形成和发展人的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求知转化为人生的需求,知识转化为能力,理想追求转化为开拓精神,进而在脱俗中铸造高尚的人格,形成人格的影响力。

“所谓学习活动的创造性就是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前人或他人从来沒有获取过的新的知识、新的能力,或者对前人、他人已经获取的知识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解释、新的应用并有新的成果。人类认识和科学发展史上一切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技术等等既是人们实践的产物,也是人们学习的结果。这种学习活动就是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不仅直接在向生活的学习中、在实践的学习中能够获得新知识、新成果,使学习具有创造性的特征。而且在直接向书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把正在学习的书本知识与头脑中己掌握的其他有关的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内在结合起来,也能够形成创造性的学习活动。”[7]p171

马克思说过:无产阶级“不能从过去,而只能从未来汲取自己的诗情。它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自己的任务的”。[8]p587面向未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但解放思想既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是一种在超越自我现实利益和生存局限的精神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讲,沒有远大的目光、开阔的视野、无私的追求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意识,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解放思想。远大的目光产生于对科技发展和现代文明趋势的把握,开阔的视野形成在多种知识交会中,无私的追求和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则是在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观,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人生目标中形成的。破除旧的思维方式和自觉抵制错误思想,不是在被动的和自发的实践中实现,而是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精神。因为在被动的或自发的实践中,很容易把新情况纳入旧的思维方式中或形成一种被指挥的不自由感,不仅不能解放思想,反而还会在行动上手足无措。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不论是单纯经济增长的线性思维,还是感性化中的随波逐流都不能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也必须从多种知识背景中对它进行理解。因此可以说,没有广博的知识和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能力,也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把它转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当年,恩格斯说:“自从历史也被唯物主义地解释的时候起,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9]p320在今天的中国也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上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又以全新的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出了新的实践道路。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反映现实要求又超越市场逻辑的全新思维,它有一种彻底的人文关怀,包含了在批判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內在逻辑力量。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会,把它的丰富内容展开,才能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形成生命力。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体现,是提高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实践能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现实实践相联系的必然选择。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笫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 郝贵生.哲学·学习·教育[M].北京:线裝书局,200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周宪.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7] 郝贵生.大学生学习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Party Organizations Construction w ith Faith,Awareness of the Forthcom ing Hardship,Practice and Learning

CHEN Yongfang

(Business school of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Themarketeconomy and rationalism resulted in pragmatism,individualism,formalism,utilitarian,idealism,awareness of the forthcoming hardship and the lack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practice aswell as brought in to the vigor and vitality,it posed a real challenge to the building of the party in the process ofmodernization’s construction.Building a learning party is to uphold the Marxist faith,to form the spirit of unremitting quest for knowledge beyond the shackles of utilitarianism;to have the awareness of the forthcoming hardship,to learn new knowledge,to improve ruling ability,to establish correct view of practice,to learn by doing,to transform the subjective world with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the objective world.

market;reason;faith;awareness of the forthcoming hardship;practice;learning

D262

A

1674-2109(2010)06-0014-05

2010-10-14

陈用芳(1964-),女,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猜你喜欢

学习型信仰现实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信仰
论信仰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