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0-08-15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山东高青256300

文教资料 2010年17期
关键词:能力教师教学

(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山东 高青 256300)

王步连

一、问题的产生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课程实施中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改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局面,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教育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必须确立科学的自主学习教育观,大力发展探索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培养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自主学习及其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基础上,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反过来促进教师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这便形成了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从已有理论的研究成果中我认为自主学习的特征有:主体性、能动性、反思性、实践性、发展性、创造性。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有利于激发兴趣、支持学生长久性自主学习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同时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请学生仔细观察体验珠三角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等。通过这些,学生会真切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更有兴趣地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

地理学科具备挂图、模型等传统直观教具,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通过说趣闻、讲故事、引用俗语或解释典故等方式扩展学生思路。例如,在讲“欧洲”时,光靠文字表述如光讲理论,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欧洲独特文化图片,视频播放欧洲风景,此时学生无不被优美的欧洲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所吸引、所震撼,情绪十分高涨,学生的主体参与动机迅速被激发了出来。

3.改革作业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自主学习的作业应该是多样化、开放性的,除了传统的读图填图之类的作业以外,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经常布置一些游戏类、制作类、调查类、展览类的作业。比如,学完经纬度以后,用乒乓球制作一个小地球仪,标出北京的位置等,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常常保持着新鲜感,也保持一份学习的动力。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观察能力。

由于自主性长期受到压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很差,习惯于死记硬背。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重新建立读书思考的习惯,逐渐提高阅读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恰当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判断能力。

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考虑,必须从教师的语言入手,促进学生爱听、会听、听准。在课堂教学中,直观性语言趣味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听的欲望;启发性语言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规范性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品质。

3.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不少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偏弱,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通过引导学生去说,而不是去背,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可实行课堂讨论、自问自答、即兴讲演等多种形式,如学习中东时,可让学生分组搜集有关中东地区的材料,先在小组内讲,再推选代表在班上介绍。尽量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增强语言运用和记忆能力。

4.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感受生活,体验规律发现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地图三要素时,先让学生绘制一幅教室平面图。学生就必须思考:比如方向怎么确定,黑板是朝什么方向,怎样测定教室门窗的方向等。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认识地图的由来、作用和基本要素,得出结论,比单纯的讲授效果好得多。

(三)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发问。

2.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

为使学生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师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1)对地理现象本身进行发问。例如,学习南极洲时,提出“南极大陆地处高纬,表面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可是地下却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这是为什么”;(2)对标题进行发问。如学习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时,提出“为什么我国冬季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等等;(3)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如“非洲被称为富饶的大陆,但长期以来却是世界上经济水平最低的地区,这是为什么?”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假设性的提问等。

3.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不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及时做出回答,即使不能立即回答,也应指出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方向和步骤或作出合理的说明。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问题,教师不要嘲笑,应肯定其敢于提出问题的品质,发现其积极思维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就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和新发现的喜悦,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总之,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只有参与并注重实践,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地理的自主学习实践需要不断探索完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之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通过地理的自主学习实践,学生能够做到: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树立现代文明的环境观、道德观、价值观、发展观,进而才能促进资源与环境持续利用,创造新的生存与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能力教师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