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

2010-08-15宋彦军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道德职业

宋彦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

宋彦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必须坚持高职教育的人民性特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坚持“自尊自立,择善而存”。

黄炎培;职业教育;高职教育

黄炎培(1878—1965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首创者。他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办学方针、教学原则、道德规范等都提出了独到的主张和见解,并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系统的职业教育思想,奠定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次引用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的著名论断,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1]。

中国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类型,属黄炎培称之为“专家教育”的职业教育阶段[2]。深入挖掘、汲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之精髓,弘扬黄炎培勇于实践、与时俱进、奋斗不息之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过程中,黄炎培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主张和做法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仍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一、坚持高职教育的人民性特征

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的原则是平民教育。温家宝总理称之为职业教育的人民性。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1]。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主要是围绕人民性这一基本点展开的。他始终认为,职业教育的重心在民众,在直接为民众谋利益,职业教育一定要从求职者方面立足,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就业问题,“如果办职业教育而不知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他的教育,无有是处,即办职业教育,亦无有是处”,“办职业教育,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最终“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3]。他强调办职业教育必须着眼于大多数民众之素质。“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4]。“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藉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惟以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5]101他把这样的素质概括为“知识要切实,技能要精熟,人格要完整”[6]。从中华职业学校的选址、招生原则和专业开设,到开办职业补习学校、职业指导机构、农业改进区和关注处于社会不利地位人群的职业教育,无不体现出黄炎培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的重心面向平民的办学目标。

职业是谋生的手段,就业是民生之本。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而充分的就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必须始终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民性。虽然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广大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机会,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需条件相比,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仍存在着一些与其应有的人民性特征不相符的地方。如政府财政投入不够、学费偏高,既有失教育公平又加重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各学校都强调学历化教育,主要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招生,对城乡劳动者人群接受高水平职业教育的需求重视不够,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要、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历史任务任重道远;单一专科层次的终结性教育,难以适应我国“十一五”期间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要求,更难以承担实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的重任;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总体上还比较弱,各学校的社会服务还主要限于开展成人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资格的培训与认证服务的范畴,而校企合作联合进行技术创新、转移与应用及新产品开发等技术服务开展得较少、层次较低,较少参与到政府咨询与决策论证中去,学校的设备资源也很少提供给社区组织使用,高职院校的地方性、行业性特征还远不够鲜明和突出。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安排专项经费对接受高职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予以资助,出台鼓励高职院校开展除学历教育外的各类职业培训的政策,为学校将办学的社会效益置于经济效益之上创造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构建起对应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职学位体系,架设沟通两类教育的立交桥,改革在专业设置、招生、学籍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扩大各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生的学习选择灵活度;高职院校则应在办好学历化教育的同时,充分运用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实训资源,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和弹性学习制度,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突出发展短期培训,成为区域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服务于国家高技能型人才振兴计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城市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工程等的实施,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基层、面向全民,成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有力推动者和终身教育场所的主要提供者,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高水平职业教育的需求。

二、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目的理论是从对于人与社会的双重意义来阐述的,包含了对己谋生和对群服务的思想。黄炎培将职业教育定义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7]238。他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职业教育的目的作过许多说明,最终确定为四条:“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5]273而其最终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谋个性之发展”被黄炎培置于职业教育的目的之首,他强调职业教育要着眼于大多数民众之个性,并指出:“教育专重个人而忽略社会,与仅顾社会而忘却个人,是一样错误。近代心理学对于教育一个最大的贡献,是个性的发现,使教育注意于个性的适应。一个社会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应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8]所以,办职业教育者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充分发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使其个性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9]。在近代中国,首先把职业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并旗帜鲜明地把人的个性发展纳入其教育目的体系的,是黄炎培及其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同仁;提出职业教育可增进生产力的,黄炎培当数第一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个体充分和谐的发展,也包括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10]。职业教育的终极关怀就是教给学生审美的智慧,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人[11]44。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的界定及其目的的论述,实现了职业教育目的观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统一,是一种社会化的、开放的、系统全面的认识,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黄炎培尤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职业教育目的观,体现了他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的崇高境界。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纯功利的价值观来认识职业教育的功能,我国现代高职教育更是从一开始就以强调实用技能的培养而彰显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高职教育实践中,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以单纯对经济和生产力发展贡献尺度来衡量高职教育水平,片面强调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单一依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基于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教学中强调理论够用即可、加大实训操作的比重,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所获成绩可以用来替代相应课程学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成为学生毕业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学习努力的重点,忽视了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职业志趣与专业的匹配,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等。因此,有学者明确提出:“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行为模式上已掉入了功利主义高职教育的‘训练性陷阱’”,高职教育所具有的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核心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较大程度上被忽视了[11]10。在许多高职院校,人文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被“融入”到团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中而被淡化了。这样的高职教育无异于黄炎培所批判的“器械的教育”,它阻碍了学生内在潜力的挖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10多年来,已走向社会的高职毕业生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职业晋升难,跳槽频繁。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值得我们反思。

高职教育如果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和职业志趣而只强调对人的工具性价值的训练,那它与培养“人力”的职业培训机构又有多大区别呢?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说:“大学帮助学生寻找实用和令人满意的职业是必须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大学的杰出性应该表现在善于塑造健全完善的个人。”[10]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绝不是职业和技术培训的狭隘教育,而是将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的教育,在强调以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奉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人的职业的社会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出发,发展学生个性,启迪学生灵性,深化和丰富学生职业性发展的内涵,将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有机结合起来。

三、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从道德的角度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是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职业教育的目的及其社会性特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包含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黄炎培援引《尚书》中“正德”之说认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德莫大焉”,职业教育“非正德”不可[5]59。他还把职业道德建设提到了培养“善良之公民”的高度,认为职业教育应“注意培养德性,养成健康人格,俾将来成为善良之公民”[12]。

黄炎培指出,职业含有“对己谋生与为群服务”的双重功能,因而职业教育应该包括职业技能的教授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的任务,并且他把“为群服务”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在他看来,没有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训练的职业教育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真义。他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概括为“敬业乐群”。“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7]73。“敬业乐群”的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具有稳健改进之精神;养成对所从事职业之乐趣;养成经济观念;养成科学态度等[7]246。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上,黄炎培进一步指出:一是十分注重人格教育,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具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并强调应通过教师的人格影响和感化,培养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二是重视学生自治教育,把“从事于自动与自治的基本教育,养成其自立的合作的生活能力”视为“民主政治的基础”[7]249。

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三个核心,构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代社会,“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必须由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职业活动去躬身实践。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专业分工越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也越高。高职教育以为社会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提倡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高职教育之真义,树立全面的高职教育观,始终把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来抓,做到职业技术训练和职业道德训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培养学生具有远大职业理想、严肃职业责任心、优秀职业道德品质和严格职业纪律。

四、坚持“自尊自立,择善而存”

黄炎培学贯中西,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兼收中西,立足创新,适于国情,顺乎时代,在近代中国开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在如何看待西学上,黄炎培将之置于民族生死攸关的高度,“以他人方前进不已,我则望后退缩,若不急起直追,终将望尘莫及。果如此者,试问尚能竞存于现世界耶?”[5]39在如何学习西方上,黄炎培的立场极其鲜明,即不能忘我。“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我’也,非为他也。以故足迹所至,苟有咫闻尺见,其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其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7]256基于此,他常常强调应从本国国情这个母体出发,对外国经验进行考察、甄别、辨析,择善而从。他形象地将外国经验比作花和茧,中国国情比作蜂和蚕,来诠释自己的借鉴观。黄炎培在职业教育的侧重点、职业道德训练的具体内容和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上都反映出所处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体现出中国的特点,这也正是职业教育思潮能够比较长久地占据中国历史舞台的一个法宝。

要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更离不开对国外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和教育经验的借鉴和吸收,离不开与世界职业教育的接轨。在如何看待国外职业教育理论与经验、如何学习西方方面,黄炎培提出:“精神上须不失自尊自主,方法上还需择善而存”[7]256。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应始终瞄准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立足基本国情,对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择善而从,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社会化等事关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教育理论与体系,着力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4):5-7.

[2]沈茜.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启示[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6):71-74.

[3]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446.

[4]高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J].教育研究,1998(5):28-34.

[5]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6]车秀兰.关于职业教育人民性政策实践方向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3):19-21.

[7]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8]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M]//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第3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216.

[9]彭干梓.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核心价值体系——谨以此文纪念黄炎培诞辰130周年[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1-34.

[10]胡宇彬.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观对现代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3(5):35-36.

[11]刘洪一,李建求,徐平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2]黄炎培.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54.

[责任编辑:彭干梓]

Draw Lessons from HUANG Yanpei'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ought,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NG Yanju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518055, China)

HUANG Yanpei'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ough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draw lessons from Huang's thought and develop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important to adhere to the demos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objective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stress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and upholding the principle of "being self-esteem and self-reliant, and choosing a good way to live"

HUANG Yanpei; Profess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G710

A

1671-4326(2010)03-0038-04

2010-06-13

宋彦军(1969—),男,河南安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黄炎培职业道德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打 得 好
职业写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我爱的职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