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误区分析和原则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2期
关键词:历史评价

周 琛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古今中外,只要是对某个国家或者对某个时代起了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都会提到关于对这个人物的评价,这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重要历史人物的一生,会参与很多事件,提出很多思想和见解,也可能犯过很多错误。对于中学生而言,在评价这个历史人物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评说才算客观公允,又有说服力呢?

诚然,每个被评价的历史人物,都有其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都有其代表的不同阶级,受过不同的文化教育,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对于评价者来说,也可能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所代表的阶级不同,而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产生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都有自己评说历史人物的标准。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也是历史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人物,进而可以使学生以人物为线索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所谓历史人物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人物,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者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影响较大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的作用推动或者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现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之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精选了22位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在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误区

从前的历史教学,都是通过事件来讲人物,而新的历史教材打破了以时间顺序讲授历史的传统模式,而是分模块进行。其中更是将历史人物评价作为单独的一个模块,可见评价历史人物对于中学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评价呢?我认为首先要了解在他们中存在的关于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误区。

(一)低估或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

有的同学认为,既然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那么,历史人物在历史中完全不起作用或者只起了很小的作用,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力量。还有的同学认为,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上的关键人物或者说是英雄人物的功绩,因为有了他们的直接参与,历史才朝着相应的轨道发展。比如,有人认为,华盛顿缔造了美国,拿破仑缔造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毛泽东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由于他们的直接参与和突出贡献,才使得一个新的国家诞生。

(二)带有主观色彩评价历史人物。

有的同学由于从小以来接受的部分信息,已经在脑子里面形成了固有的深刻的对某些历史人物的主观印象,因此在评价这些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不是从客观情况出发,而是从自己的主观印象出发来评价。比如有的同学一提到秦始皇,就说是“暴君”,焚书坑儒,立法严酷,只看到秦始皇残暴的一面,却没有或者较少看到他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积极影响。

(三)简单地用“好人”或者“坏人”来评价历史人物。

“某某是个好人”或者“某某是个坏人”,这是中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词语。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说“李鸿章是个坏人”,“慈禧太后是坏人”,“谭嗣同是好人”,“孙中山是好人”,等等。往往仅凭一件事或者几件事情,就给人下“好”与“坏”的定论。

(四)以今天的标准来评价古人。

常常有中学生会说,清朝气数将尽,清朝政府已经是扶不起的阿斗了,为什么康有为、梁启超还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还要保皇呢?康熙是清朝最圣明、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可是他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中学生往往难以注意到人物的历史背景和阶级背景,而只从历史事件上来评价人物。

(五)受影视文学作品影响来评价历史人物。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较历史课本,更喜欢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或者文学作品,并且受后者的影响更多更深。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中学生不知历史课本怎么讲,却牢牢记着影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样子 比如 他们会认为 影视文学作品里的清朝皇帝那么好,那么爱民如子,善用贤臣,惩罚贪官污吏,为什么孙中山还要领导革命推翻清朝呢?对于明朝的灭亡的原因,影视剧大多描写的是因为吴三桂领清军入山海关导致的。而吴三桂为什么要引清军入关,是因为一个叫陈圆圆的美丽女子。甚至崇祯皇帝、吴三桂及李自成和这个女人都有关联,为了这个女子而引起了一系列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改朝换代的原因被简单描述成“红颜祸国”四个字。

(六)片面评价历史人物。

有的同学由于对历史人物的事迹了解不够,掌握的史料不够丰富,看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因此对历史人物进行了片面的评价。有的历史人物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有的同学往往只了解一个或部分阶段,就急于下结论,对该人物进行评价。比如伟大领袖毛泽东,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的功绩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但是他在晚年犯的错误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文化灾难。

复旦大学的金重远教授在《两个拿破仑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兼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文中指出了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政治气候的影响;时代背景的作用;历史资料的制约;文艺作品的误导。的确,一个社会的政治观点,会左右人的思维,而造成对历史人物的不同看法;而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也决定了他所参与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由于很多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距今已经久远,没有原始资料的证明,因此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只能出于自己的猜测和推论,这无疑会产生对历史人物评价上面的偏差;文艺作品出于艺术考虑,作者会对历史细节进行渲染加工,甚至是捏造,这些都可能误导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二、原则

虽然有这么多因素给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造成障碍,但是在指导中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社会背景,应将其放到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来判断。

历史人物都有其生活的时代背景,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超越他所生活的时代,不能以今天的人的眼光来衡量古人的思想和行为,更不能苛求古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是它破坏性的一面,但是在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对新生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虎视眈眈,封建势力随时准备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卷土重来。从法国大革命直到第一帝国结束的这些战争,起初带有捍卫法国国家主权和保卫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性质。不仅如此,拿破仑战争还把大革命的思想带到了国外,使其在欧洲得以传播。“大军所到之处,《拿破仑法典》也随即在那里扎下根基,深入当地社会,起到了破坏封建制度的作用”。所以拿破仑不仅是个征服者,他在欧洲很多人眼里,更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我们在评价拿破仑的时候,不能用现在的眼光,认为只要是战争就是破坏性的,而一味指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而应该从当时整个欧洲的局势来分析拿破仑战争的作用。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除了有破坏性的一面,还有其合理、正义的因素

(二)要考虑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任何阶级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的制约,在阶级社会中还受到其阶级的制约。《论语·子路》中记载有这么一段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孟子也鄙视劳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他说成是“天下之通义”。孔子和孟子都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因此他们会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这是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他们不可能说出不符合他们阶级的话,做出不是他们这个阶级的人做的事情,这是自然而然的。因此,我们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言语。

(三)要辩证、全面地分析历史人物,看其一生的主流。

无论哪个历史人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功绩,又要看到缺点和错误,切忌片面,以偏概全,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有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但也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功绩是主要的;有的历史人物,他参与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有损于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虽然他也在某些方面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但是在评价他的时候,还是过大于功。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功过前人已经悉说,总体来说,他是功大于过,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尊敬的。再比如评价袁世凯,他出卖了戊戌变法,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签订了卖国条约《二十一条》,扼杀了刚刚开始的民主,尊孔复古,复辟称帝。但是他也是推行清末新政的有力人物,力废科举,大办学校,创办商会,发展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并且顺应潮流,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但是这些成绩也不能掩盖他复辟称帝、卖国求荣的倒行逆施,对他的评价主要还是以否定为主。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只能影响历史,不能创造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欧洲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胜利,主要都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正如恩格斯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贫民,单单资产阶级绝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绝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马克思曾说:“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不可否认英雄人物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在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就曾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但是这绝不代表把中国革命的胜利完全归功于毛泽东个人的功劳。广大人民群众在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最终才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实施,尤其是选修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部分省市的采用,学生将更加期待能够学会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历史比较法、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演讲法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平时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打好基本功,逐步掌握好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避免进入误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出版社,2005.

[3]齐渝华,石蔷.历史教学课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钱家先,太俊文.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5]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历史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新历史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