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学生学习主动性研究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32期
关键词:学院课堂教学教师

王 瑜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应该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抓。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但高考成绩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了“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产生了质疑。所以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目标,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没有养成积极、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而学习主动性的养成是推进学风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学习主动性现状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我走访了800余名独立学院学生,发现大部分独立学院学子的学习主动性较弱,所以学习状态较为低迷和混乱。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认识不成熟。

在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部分学生认为,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毫无用途,因此将大学里的学习视为一种“形式化”的任务,平日里无需认真听课,考试前突击复习即可。各独立学院重视英语课程,强调四级通过率,导致很多学生将英语置于专业课更为重要的位置之上。

2.学习目标不明确。

调查显示,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具体,缺乏近、远目标的结合,甚至有学生一心只想“混”毕业。究其原因,独立院校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很多父母已经提前帮他们安排好工作,只需取得大学文凭即可“上岗就业”,因此造成许多学生在大学里就是混日子,丧失学习目标,更谈不上学习主动性。

3.学习方法不科学。

很多独立学院学生不讲究学习方法的运用,在学习中不会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找寻适合的学习方法。更多地选择“埋头苦干”、“随大流”,或是考前突击式的学习策略,学习效果可见一斑。

二、影响学习自主性的因素

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读。

1.社会因素。

社会不良风气是导致独立学院学生动力缺乏的重要原因。社会对独立院校的学生多多少少带有某些偏见,存在戴有色眼镜看待独立学院学生的现象,就业歧视之风盛行。就业中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致使部分独立学院学生觉得读书无用。

2.学校因素。

独立学院很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究其原因在于独立学院缺乏历史积淀,也与学校的教学环境、管理机制和教育基础设施不足等有关。无自身师资也导致校园学术氛围低下。独立学院的师资大多依托大校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会拿本一、本二学生和本三学生作对比,使得独立学院学生容易产生极端情绪,或是极度自卑,或是异常反叛。这种种情绪波动影响着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家庭因素。

家庭对大学生的学习的关心程度较之前有明显的下降。对于我国大多数学生家庭来说,在子女升入大学前,对子女的学习给予高度重视,而在子女上了大学后,家长视独立学院为“托儿所”,很少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家长在孩子大学成长阶段所需扮演的“角色”,认为只要每个月给足生活费,四年之后拿一张毕业证书就可以了,因此减少了对孩子学业的重视和关心程度。其次,“山高皇帝远”的心态使得学生认为离开了家长,就像出了笼子的小鸟一样,想往哪飞就往哪飞,没有家长的看护,独自放任,促使很多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从原本的小放松到后来的大放纵,最终荒废学业。

4.个体因素。

独立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总体较差,学生入学分数较低,相对“本一”、“本二”的学生,在自身的认知和观念上就存在“先天性”的自卑感,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逐渐对学习没了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学习上的自卑感促使他们在其他的渠道寻求释放,所以在学习以外的某一方面急于彰显自己的自信,例如:网游、聊天等。

三、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对策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只有学会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在学习中有所创造。针对上文研究归纳出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的“症结”所在,我们可以从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倡优质化的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和打破刻板印象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教育活动,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真正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1.实现自主,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这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1)创建科学、有序的学业规划氛围。

针对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学院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例如新生入学阶段便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且每个学期结束时都将目标拿出比对这学期的所得,总结与自己所定目标的差距,从而根据自己的表现修改下一学期的计划和目标,使其目标具有可行性。

(2)创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之后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尊重需求。而今的大学生,在生理年龄上已经成年,需要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大学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和自己创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将有助于学生自主地投入教学,强化和促进其发挥主体性和自主性,使其学会自主,学会创新,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诱发学生探究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3)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快乐学习法”是现今国际上极力推崇的教学方法,新时代大学生需要打破以往“沉默”式学习方法,从被压抑的、被动的条件的学习状态中脱离出来,和教师快乐愉悦地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教与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4)创建安全、健康的心理氛围。

创建心理安全的环境氛围是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必需的气候与土壤。独立学院学生尽管在高考的冲刺线上落后了,但是教师不能定向思维,认为学生一定会失败在大学的起跑线上。每个人都有安全需要,而刚刚成年的学生心理尚不稳定,对别人更具有某种依赖性或倾向于受保护的心理,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中某些因为高考失败的学生来说在这方面的要求更多。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能使已经受过伤害的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应该在四年大学的初始,就给予独立学院学生一种安全的环境氛围,从根源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安全感。

2.以人为本,提倡优质化的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是21世纪和谐社会创建的思想土壤,在高校教学中引入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提高教学质量,提倡优质化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在承认个体差异化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独立学院学生作为特殊的高校学生群体,不能简单地套用本一、本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需要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古语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古至今的教学其实都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取长补短的过程,没有固定的主客体之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一直处在转换方程式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学生受到年龄、学识、思想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学习会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自律能力,不知道该学习什么,怎么去学,此时教师就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确定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引人入胜”,在教学开始前,通过小案例、小故事等形式,引学生进入想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是学习旅程开始前整装待发的第一阶段。

“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宏观把握教学内容、理清思路所必需的。看似单向的 “教学灌输”,其实是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日常生活实践的联系之后,引导其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开发学生主体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可视为教学第二阶段的伊始。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时,则需遵循“双向互动”,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学生思维独特,创造意识强,活泼热情等特点,围绕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对原本较为单调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改良和定位,形成系统化、创新型的授课方式,将现代教育技术等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结合起来,采取游戏、竞答等多种互动方式,充分激发独立学院学生的自主性。

“及时反馈”是教学结束前所必须进行的,让学生自我阐述学习心得、学习体会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主动性的第三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反馈之后给予正确的建议,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学生的反馈也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改进,是一个真正实现双向互动的过程。作业是常用的一种反馈方式。作业设计的优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自主参与。比如:角色互换,学生当“老师”,上台讲说课堂内容;团队讨论,将纸上作业变成口头讨论形式的作业,开展学生的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变枯燥为生动等。

3.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于兴趣的培养和态度的转变。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加强鼓励和引导,使其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念,帮助学生改善抵触情绪,培养学习的兴趣,实现良性循环。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 “激发兴趣—不断创新—体验成功—享受乐趣”的过程。在教学开始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改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使原本乏味、枯燥的书本知识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成就感的实现,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成为教学过程的收获者,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体会成功的乐趣,享受学习的愉悦。

4.热爱学生,打破刻板印象。

独立学院学生尽管高考成绩落后于本一、本二学生,但教师不能运用刻板印象看待和对待独立学院的学生。每位学生在教育面前都是平等的,所分享的老师的爱也应该是平等的。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或者学习态度较本一、本二学生稍显薄弱,但是这些学生却有着自己明显的过人之处,比如创新能力、活泼热情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扬其长,避其短,认真对待每位独立学院的学生,用自己的关爱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自主性,改变学习认识不成熟、目标不明确、方法不科学等缺点,帮助其顺利渡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1]周誉昌.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2]林永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宁夏教育,2006,(10).

[3]刘芳,王汗渠.论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J].南昌高专学报,2005,(8).

猜你喜欢

学院课堂教学教师
初等教育学院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学院掠影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