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倾听策略
2010-08-15陈华平蔡华祥
陈华平 蔡华祥
“说”离不开“听”,倾听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美国语言学家保尔·兰金等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言语实践的使用情况是:听占45 ,说占30 ,读占16 ,写占9 。也就是说,在生活中,人们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听。倾听能力是大学生获取知识、进行交往的必要手段。如果倾听能力缺失,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倾听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散”,倾听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上开小差;“乱”,倾听时常常把握不住要点,不能理解说话人的真意;“忘”,不会边听边记,遗忘多,记忆力差;“死”,不会将听到的内容与记忆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链接、比较,不会活学活用。在大学校园里,倾听不仅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他们交流思想、情感的有效方式。
人际交往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情感、记忆、思维、评价、创造等活动的动态实践过程。倾听与表达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两种最基本的行为,二者和调控一起构成了人际交往的基本结构。倾听既是一种人际交往行为,又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对信息的接收、识别、编码和贮存,是一种心智加工过程。倾听能力是人的文化素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无形的显现,它以听话人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为基础,借助于判断和推理能力,作用于人际交往的全过程。倾听能力主要包含四个基本要素:(1)听辨力,是倾听能力的前提,指能够听音辨调,听出停顿、重音,辨别词义、语气、语调;(2)听记力,是倾听能力的基础,指能够快速、准确、持久地记住说话者所表达的内容并融会贯通;(3)听解力,是倾听能力的核心,指能够抓住重点并确切理解说话者的真正含义,领会弦外之音;(4)听评力,是倾听能力的最高层次,指能够透过说话者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听出言外之意,并能够品评说话者的表达特点、表达方式的优劣。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在听话时做到“听得准,记得住,理解快”,而且做到 “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回应。
综上可见,倾听策略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有效进行听辨、听记、听解和听评说话者意思的方法和技巧。常用倾听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专心致志地听
主要指倾听者应该态度诚恳有礼貌,注意力集中,不仅要听清说话者所表达的内容,而且要听懂对方的语气、语调等副言语信息,看懂对方的体态语。要做到专心致志,首先,必须学会排除干扰。人际交往的场合并不一定都是安静的,有时周围环境可能比较嘈杂,在这种环境中要想听得准确,就必须全神贯注、集中精力,紧跟着说话者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排除干扰,一方面是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是排除内心的干扰。在很多情况下,干扰来自个体自己本身,对说话者表达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是对说话者有意见,自己身体不舒服,等等。此时,个体就需要调整好心态,做到心平气和,排除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其次,要用目光与说话者进行交流。注视说话者的脸、眼睛、姿态和肢体语言,点头或者微笑表示赞同,促使说话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目光镇定而专注,适时点头、微笑、身体前倾或做一些手势,告诉对方“我正在听”。切忌在别人讲话时目光飘忽不定、东张西望,打哈欠或做小动作。最后,要用简单的倾听用语表明态度,将说话者的表达引向深入,以获得更多信息。比如:“嗯”、“对”、“是”、“是啊”等鼓励性的附和声,可以表达“我正在听,请继续说”、“哦”、“真的啊”、“还有这事儿”等,可以表达“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不知道呢,请继续说吧”。
二、概括对方话意
倾听不止是简单的听的动作,而且是对他人所说的话给予的一种深层次的关注(Adair,2006)。概括对方话意,是指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把握整体,抓住中心语句,剔除无意义的信息,边听边提炼说话者所表达的要点、重点。倾听者要做到准确概括对方话意,首先必须结合语境,从整体上感知说话者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人际交往过程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倾听时不仅要注意说话者表达的内容,而且要注意说话者的表达方式和具体语境。在日常生活中,说话者多会使用描述性语言,倾听时就要抓住说了什么人、什么事,表达出了什么情感;在讨论、辩论或会议等情况下,说话者多会使用议论性语言,倾听时就要抓住话语中提出了什么主张或看法,有什么依据,等等。结合语境,借助说话者的表达方式,对整体把握说话者所表达的内容、观点、态度大有帮助。其次要抓住中心语句和关键词语。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交流,说话者在表达时常常会把中心语句放在开头或结尾,当然有时中心语句也会放在中间。为了强调中心语句,说话者常常会借助重音、停顿、手势、表情等方式加以强调。倾听者如果能够利用眼、耳等多种感官捕捉信息,就可以有效地把握中心语句。另外,在倾听时个体还可以抓住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关键词语,帮助自己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意思,比如:“首先”、“其次”、“再次”等序列词语,“年”、“月”、“日”等时间词,“东部”、“西部”、“南部”、“北部” 等方位词,“不仅仅……还……”“不但……而且……”“因为……所以……”等关联词,“也就是说”“即”“总之”等总结性的词语,等等,如果倾听者能够有效利用这些关键词语,抓住中心语句,就比较容易提纲挛领地记住说话者所表达的内容,达到听清、听准的目的。最后要边听边提炼说话者所表达的要点,概括对方话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听清、听准中心语句,是提炼对方表达要点、概括对方话意的前提。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迅速加以整理、提炼,摸清说话者的思路,概括出说话者的意思,这对于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是大有帮助的。
三、揣摩言外之意
人际交往中的有效倾听要求听者不仅要专心致志、概括对方话意,而且要边听边想,认真思考,揣摩言外之意,弄清楚说话者的真实目的。揣摩言外之意就是结合语境,根据说话者的关键语句,洞察其情感,认真思考,揣摩其语义,领悟弦外之音。要准确领悟说话者的真意,倾听者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察言观色。人际交往过程中,说话者所表达的言语信息总是伴随着一些语气、语调等副言语信息和表情、动作等体态语信息。正常情况下,表达出来的言语信息和副言语信息、体态语信息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但是,如果说话者所表达的言语信息并不是本意,或不是他真实的意义时,副言语信息和体态语信息就会与言语信息相冲突或产生矛盾。倾听者一定要察言观色,注意这些不协调的地方。其次,关注说话者的表达技巧。说话者在表达隐含意义时常常运用一些特殊的表达技巧,比如:模糊性的语言常常具有暗示性,大学生在课堂上偶尔会听到有些老师说:“绝大多数同学是好的,少数同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同学非常差。”大学生就要注意这类模糊言语的警醒意义。委婉语的使用常常是因为一些话不便直说、不忍直说或不想直说,倾听者就要灵活领会说话者的 “良苦用心”。在人际交往中,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使用,以及幽默的表达经常含有“弦外之音”,在倾听时关注这些表达技巧有助于领会说话者的言外之意。最后,认真思考揣摩“话外音”(实际上是说者的真正意图)。积极有效地倾听就是迅速概括、猜测揣摩、思考对方的真实意图,做到更准确地理解。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成功邀访克林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水均益很早就有采访克林顿的念头,但是邀请发出后,美国方面并没有明确答应,只是告知一直在考虑。正当水均益准备放弃时,美国使馆的新闻官保罗打来电话:“水先生,我没有任何消息给你,也没有得到白宫的答复,不过,我现在要问你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最后,保罗又说:“水先生,我个人非常希望你们能得到这次访问的机会,我祝你好运。”尽管保罗的这番外交辞令显得滴水不漏,但水均益还是从中听出了“话外音”——采访克林顿有希望了。因为如果对方无意接受采访,是不会问节目播出的具体时间、节目长度、收视率情况等技术性问题的,更不会随便表明个人的态度倾向。果然,当天晚上,克林顿就正式接受了采访。
四、积极回应
积极回应不是指用简单的“嗯”、“哦”等用语表明正在听,而是在倾听过程中边听边想,准确理解说话者表达的内容,并以此为依据积极思考如何回答。它要求听者全身心地投入和细致地反思。要做到积极回应,倾听者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Moss,2006):首先,轻松自如地倾听。专心致志、认真思考并不代表倾听时必须紧张严肃。过于紧张严肃,只考虑自己当时应该怎么回答,而忽视对方表达的内容,会导致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更错过说话者表达的重点,反而更糟糕。口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口语表达的信息不易保存、记录和反复琢磨,错过了就没办法回答。有效地回答对方的最好办法就是放松,轻松地听取对方的讲话内容,根据对方的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回答、交流。其次,不要抢话,不要急于回答。倾听时,要有耐心,要等对方把话讲完,准确判断对方的停顿语和结束语,善于从说话者的表达中捕捉语言信息,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性。适当地重复对方的话语也有助于正确把握对方的意思。当没准备好时,可以借助重复对方某句话,如:“刚才,你的意思是……对吗?”借助重复,可以更好地构想如何回答。最后,把握说话者的真意,有效应答。通过解读对方的手势语言,变换措辞诠释对方说话的意义、分类,或归纳对方的观点,或者体会对方的情感,不仅能帮助对方理清思路,而且能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倾听者应针对说话者不同方式、途径表达出来的“话外音”,积极构建自己的认知,有目的地组织材料,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与表达策略进行回答,做到“言之有物”。
倾听过程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倾听能力和倾听策略是在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大学生必须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在倾听时坚持专心致志,抓住中心,概括要点,揣摩言外之意,构建自己的认知,进行积极应答,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1]Adair,J.著.陈雪娟译.沟通与表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9,35,45.
[2]Moss,G.著.杨宇光译.人际沟通大智慧[M].上海:上海人们出版社,2006:13,14,18.
[3]刘电芝.学科学习策略与学科发展——理论与实证[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2:325.
[4]芮文爽.让职高学生学会倾听的策略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04.1:46-48.
[5]孙萍.中学生口语交际倾听能力培养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