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从课例《如梦令》看古诗词教学
2010-08-15张俊
张 俊
(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 教研室,江苏 镇江 212000)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而小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而且古诗词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与诗(词)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如何开辟一条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蹊径,引导学生直入诗海幽境?下面以一位老师执教的《如梦令》一词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一、教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独特感受
片段一:
师:词人李清照因“日暮”、“沉醉”而“误入藕花深处”,当时会是怎样的情境呢?想象画面,将你的理解读出来。
学生1:练读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争渡,争渡”你读得语速急促,而“惊起——一滩——鸥鹭”则音调拉得比较长。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我认为当时词人急于走出藕花深处,拼命地划着小船,动作十分迅猛,甚至是慌乱的,“争渡,争渡”我读得语速急促。正因为如此,才惊起一滩鸥鹭。词人看到这意外的一幕,更增添了一份欣喜。最后的音调拉长就是要表达这意外的惊喜。
师:你抓住了词人当时的心情,读出了你的理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慌忙划船的女子。还有谁读这句?
生2:“争渡,——争渡”后一个“争渡”与前一个“争渡”中间停顿较长,而且声调高了上去。
师:你跟刚才那位同学读得不一样,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2:词人误入藕花丛中,荷花荷叶丝丝拌拌,小船一定比较难划,所以她划船是越来越用力。这样读表示她的用力和划船时的困难。
师:你联系当时的环境读出了你独特的感受。
思考:教学诗词最佳的方法就是诵读,只有反复涵泳才能充分发挥诗歌抒情、审美的艺术作用;只有反复涵泳,才能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诗词教学一定要关注朗读的训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体现”。这种个性化行为来源于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并不是漫无目标、不着边际的虚伪的创新。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启发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诗词,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朗读技术层面的指导,学生在这种自主发展的氛围中读出了多元的感受,课堂是学生的主人,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发展的空间宽广。只有学生沉入诗词其中,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朗读,朗读训练才是厚实的、带给学生心灵共鸣的。
二、教理解,适时点拨,方法多样,让学生巧妙理解
片段二:
师:“常记”就是常常回忆起,是怎样的经历让李清照这么难忘呢?
生:有天她在溪亭里喝酒,喝醉了,就划着船儿回家了。可是因为喝醉了,迷路了,不小心划到了藕花深处,很着急,就用力划船,把一群鸥鹭都惊飞了。
师:喝酒喝到什么时候?
生:太阳下山时。
师:你从词中哪里看出的?
生:日暮。
师:藕花是什么?你可以看看图再告诉大家。
生:哦,藕花就是荷花。
师:争渡的意思你说出来了,就是争着用力划船。从“争渡”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一起喝酒的不止李清照一人,她是和她的朋友一起喝酒、划船的。
思考:古诗词教学必须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特别是一些古今意义相去甚远的词;通过教学学生要大致能说出古诗词的意思。但古诗词的理解绝不能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地机械解释,这样的古诗词教学就会丧失趣味性、情感性,文采飞扬的诗词异化成了冷冰冰的训练材料,丝毫没有情感的温度。在上述教学片段中,老师讲解了“常记”,让学生联系插图读诗词,叙述李清照年少时的一段经历。没有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而是把解释整首词的训练变成了自然地叙述李清照的一件往事上,自然而又富有趣味。通过追问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太阳下山”就是词中的“日暮”。还教学生通过看图的方法理解“藕花”。这样的教学有方法、有情趣。既落实了字词意思,让学生整理了解了诗词意思,又不露痕迹,可谓“水到渠成”。
古诗词中的一些词语该让学生在准确理解的时候一定要到位,这是丰富学生的积淀不可缺少的。但很多时候,古诗词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如果让小学生字字落实去一一解释诗词意,那就是古诗词的悲哀。因为诗词着重的是渲染了一种氛围,传达了一种情绪,表达了一种情感,所以教学古诗词无需让小学生机械地一一落实去逐字解释,只要能了解描述的事件和表达的情感就行了。
三、教想象,让学生广开思路,读厚古诗词
片段三:
师:是什么原因让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呢?
生:她喝醉了,从“沉醉”一词中看出来的。
师:让她醉的仅仅是酒吗?和朋友在一起欣赏美景,还有什么醉人?
生:还有朋友间的友情让她沉醉,美好的景色也让她沉醉。
师:怎样的美景呢?联系生活实际,看看插图,说说这幅美景。(学生说美景)
师:你看,我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诗词读厚实了。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这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两个画面:沉醉、误入。请同学们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个画面写下来。可以写写词人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
思考:诗词是凝练的艺术,寥寥数语却能体现深刻的内涵、创造高远的意境。古诗词教学要学生体会内涵,体验情感,无疑,合理想象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指导学生读厚“沉醉”的内涵,学生明白了让李清照醉的不仅仅是酒,还有友情、美景。指导学生用合理想象这种方法写出“沉醉”、“误入”两幅画面。
古诗词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读、背、解释的浅层次上,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也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读、品、悟、写”是高年级课堂需要着重训练的。古诗词教学要发掘出写的切入点,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诗人情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将诗词中描绘的意境、情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训练能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丰富语言和内心世界,积淀必要的文化知识,形成高尚的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四、教线索,抓住“诗眼”,深化情感体悟
片段四:
师:是什么原因让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呢?
生:她喝醉了,从“沉醉”一词中看出来的。
师:让她醉的仅仅是酒吗?和朋友在一起欣赏美景,还有什么醉人?
生:还有朋友间的友情让她沉醉,美好的景色也让她沉醉。
师:本已经尽兴,谁知回家途中又意外地惊飞了一滩鸥鹭,这景色又一次让她陶醉了。李清照的一生坎坷,经历了国破、家亡、财散、无子的重重打击,但是她依然挺过来了,活到了七十几岁。《如梦令》中的那段年少时的经历让她常常记起,那是盛开在她记忆中最美的一朵小荷,那段经历让她醉一生!
思考:每首诗词都有“诗眼”,往往这便是诗词情感的线索,而这条线索也是最能打动人的。记住了这条线索,诗词往往会铭刻在脑海中,让人难以忘怀。在上述教学片段中,老师抓住了“沉醉”这个诗眼,以“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她“沉醉”的不仅仅是美酒,还有美景和朋友间真挚的感情;因为“沉醉”,才有了“惊起一滩鸥鹭”的奇遇;因为这段奇遇,让她陶醉一生,这段美好的回忆帮助她度过了许多困顿的岁月。
自古以来,我国诗歌创作就很讲究诗眼的提炼。《学诗百法》说:“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彩全失。”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与表达技巧。因此,抓住诗眼,也就抓住了作品的内蕴和表达技巧。在诗词教学中,就要有这双发现“诗眼”的慧眼,带领孩子徜徉在诗词的乐园。
[1]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梁雪菊.小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的吊诡现象,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