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电视剧《潜伏》评信仰、境界与大众文化

2010-08-15王良滨

文教资料 2010年23期
关键词:路易丝潜伏大众文化

赵 丽 王良滨

(北京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29)

电视剧《潜伏》在国内的热播,反映了观众对革命英雄形象演绎方式的认可,这样的认可来自于影片对主人公信仰的刻画与叙事方式。据导演姜伟透露:“在写剧本的时候有个小纸条一直放在边上,是我的备忘录,其中就有‘信仰’二字,但非常害怕把它拿到桌面上说,一定要藏起来,不然就会成为说教。在剧中,我尽量避讳这个词,却希望能把这种力量通过全剧传达出去。”[1]姜伟成功了,他成功地将纸条上的信息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传达给了孙红雷们,又成功地通过孙红雷们传达给了观众。

一、信仰与大众文化

《潜伏》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殊个性与身份,但不同的价值理念,导致每一个人的魅力又各具不同,而代表共产党员形象的余则成,因其共产主义信仰又表现的极具有感染力。“《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就《潜伏》作了一次网络调查,问题是‘观众都在《潜伏》中看到了什么?’有2332名网友参与,其调查结果是:有55.1%的人看到了信仰的力量,53.5%的人看到了生存哲学,27.1%的人看到了坚贞浪漫的爱情”。[2]通过这个调查,《潜伏》的魅力展现在公众面前。

《潜伏》对英雄人物的成功刻画,为大众文化的思想性进一步提供了佐证。我们如何以大众传媒方式,充分展现人物形象?对于这样问题的回答,与对大众文化不同的理解息息相关。电视剧、电影和电视娱乐节目等,是大众文化展示的舞台,有评论家指出大众文化就是与精英文化相区分的形式,精英文化涵盖着深刻的思想性,而大众文化是文化娱乐化,不需要强烈的思想内容,它是消费文化。在近年来的电影与电视剧中也能折射出这样的倾向,如近年以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和陈凯歌的《无极》为代表的“中国式大片”,追求音响与画面的华丽、绚烂,但在思想内容上很苍白,在叙事上也很混乱,甚至“讲不出故事”,只能给观众以感官上的刺激,无法在心灵上给人以触动。当然,有人会说一部电影成不成功标准是看票房,从票房纪录来看这些商业目的性很强的片子,表现还不错,它们以非常有效的推广方式推介着自己。但对这样的问题需要从两方面来看。票房高有国内特殊的原因,首先,是国内观众对大牌导演的认可,即品牌效应。这些“大牌”导演之所以“大牌”是因为他们曾经在国际电影界获得过较高的荣誉,而这些导演未成名之前的作品,在观众中的认可度表现却平平。其次,这样的影片影响力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最后,这样的作品会被观众批判。有人也会指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样具有影响的批判不是也广为流传吗,为什么导演的作品还会受到市场的垂青?从传媒影响的时间与速度来看,这样的批判是需要一定时间让消费者来消化的。

以往的革命影片与电视剧,对英雄人物刻画高、大、全,如《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雷锋》、《董存瑞》、《地道战》等,但这样的影片创造出来的人物,是一种理想人物,过于美化,其结果就是在现实中存在的可信度低,甚至导致相反作用—反感。随着国内电影与电视剧的发展,对英雄人物刻画趋于现实化,将英雄首先当作人来看待,看成是有感情、亲情、友情鲜活的人来描述,这样的描述变成了对有缺点的英雄描述,更给人亲切感,可信度高,使人们觉得英雄就在身边。如《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但当观众看了《潜伏》后,立刻有了对英雄不同的理解,因为《潜伏》中的英雄是赋予了信仰的英雄。这是与有思想的人物刻画方式不同,当把信仰凸显出来时,信仰本身具有的震撼力,使观众的心灵受到洗礼。

二、信仰与境界

与《潜伏》有些类似的谍战片还有《色·戒》,在观众与影评的评价中,它们被给予了不同的地位。在《潜伏》中,几个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追求,但追求目标上各有不同。如,为钱的谢若林、吴站长及其夫人,为权的陆桥山,为信仰的余则成、李涯。如果从人物刻画的全面性上来看,有的人生活是有原则,可以上升到理想与原则来看这个问题。冯站长看重钱也注重权力;谢若林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节制他的,那么只能说是钱,他可以做双面间谍,为了钱他可以把情报卖给中统或者军统,甚至是共产党;而李涯则醉心于追求权力,后期作为国民党潜伏特务留天津解放区,可以看出他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别特务,也是具有信仰追求的,影片对他对留守特务只为金钱的训斥,以及对特务的选拔问题等的描述,一定意义上也为他的对手余则成起到了陪衬作用。在众多的角色中,观众会发现,当一个人物具有信仰时,是极具有感染力的。

《色·戒》同样是谍战题材,而女主角爱国女大学生王佳芝作为潜伏者,却没有受到广泛的好评,在王佳芝身上体现的是爱与民族感之间的挣扎,在这样的挣扎中王佳芝选择了情,放走了汉奸易先生。与《潜伏》中的余则成相比较,王佳芝由于缺少了信仰的支撑而少了一些光芒。当然,在个人感情上的描述,《色·戒》是具有真实可信的情形的,但当感情与信仰相遇时,如何选择,这是《潜伏》的感染力所在。再如,法国2008年的谍战影片《幕后女英雄》,英国情报单位设法营救英国地质学家,特别行动局负责掩护营救行动。路易丝为执行她的首个任务,招募了几名年轻女子组成了一个行动小组,其中珍妮原为妓女,死刑犯;苏西是一个轻浮的舞女,她与德国纳粹党卫军黑衫队的一名军官订了婚;卡莱是一名笃信天主教的布列塔尼女人,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化学专家。这几个被招募人员,都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结果卡莱被捕之后立刻招供,同行动组的皮埃尔在审讯室里试图勒死卡莱,后卡莱协助德国人抓捕到路易丝,她向路易丝要了毒药自杀。剧情后期,硬汉皮埃尔在德国人把他的姐姐路易丝与他放在一起审讯并进行胁迫时,皮埃尔妥协了,但最后皮埃尔在亲情与信仰之间痛苦挣扎,最后他选择了自杀。近些年西方的影视作品通过比较多的个人亲情与友情的描述来控诉战争的罪恶,尤其是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但通过《幕后女英雄》这个影视作品,回看到当一种信仰被赋予鲜活的人物的时候,这样的感染力还是比所谓的人性的渲染要丰富得多。

三、后现代之种种

对《色·戒》评价较高的人认为,《色·戒》反映了真实的生活,生活是多维度的,爱情就是其中的一个维度,《色·戒》的刻画是成功的,观众反对只要是英雄人物只会坚定走上革命道路的方式。这样与后现代的评价方式、评价思路十分相似(评价标准多元化),且学界认为这样的评价具有合理性。但多维度评价一部作品,也是存在着对不同思想层次上的叙事。当为了爱情而放弃了信仰,与为了信仰而放弃爱情时,信仰的力量就会迸发出来。

为什么信仰具有这样的强大力量?其实对信仰没有一个同一的界定,不过,一般认为信仰包括两方面构成要素,一是理论思想,二是行动。“信仰”一词与宗教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对目标的虔诚态度,具有极大的感染力。爱情、亲情和友情与信仰相比,在理论深度与行动的规范性上就具有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恰恰是信仰吸引人的地方。

如果用后现代多中心视角来评价影视作品,会发现近些年来的电视剧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金婚》、《双面胶》等对感情、文化差异的叙事是比较成功的。还有像香港的反映后宫争斗的古装戏《金枝欲孽》,对人物全方面刻画也是受到了观众热烈追捧。这些影视作品之所以受到观众关注是因为其关注现实生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夜宴》的描写就显得苍白。但这些对生活描述深刻的影视作品,仍然囿于思想底层的感情世界。《潜伏》作为革命时期谍战题材的作品,正是以对信仰的深刻叙事赢得了广大观众。《潜伏》就是后现代的评介中的信仰维度充分展示的作品。

[1]周安平.“潜伏”的信仰[J].中国报道,2009,(5).

[2]刘原.电视剧《潜伏》的魅力解读[J].当代电视,2009,(06).

猜你喜欢

路易丝潜伏大众文化
众多作家的“精神引路人”、诗人路易丝·格吕克获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