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0-08-15李长茂
李长茂
(洪泽县教师进修学校,江苏 洪泽 223100)
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我认为实施创造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本文拟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略陈管见。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必须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例如,我在讲“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内容时,讲了这样一段话:“自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传开以后,人们无不对狼深恶痛绝。可是,近几年来科学家却向人类呼吁:救救狼吧!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在饱尝‘杀狼保鹿’的痛苦之后,居然又把狼请回来‘做客’了!”几句话逗得学生大笑,学生学习的兴趣倍增,课堂一下子也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谈到“核战争与核污染”,有的谈到“保护热带雨林”,有的谈到“保护大气层”,有的谈到“保护地球村”,有的谈到“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有的谈到“可持续发展”,等等。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迷恋于学习、迷恋于科学,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之滋长起来。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干层浪。教师教学就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那么,何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其标准应是:能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聚合、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我讲“商品”时,没有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1)一提到商品,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又将到哪里去?(2)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医院给重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劳动产品都是商品,你同意吗?(4)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5)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要传授的知识易于理解。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也都得到训练。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都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正如《学记》所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只有做到“弗牵”、“弗抑”、“弗达”,才能“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伽俐略由于对“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这一修道院老师的讲课求异,于是就有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富兰克林由于对“雷公用神斧斩妖”这一奶奶讲述的故事求异,于是就有了避雷针的问世。李四光由于对 “中国贫油论”求异,于是就有了大庆油田的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胡思乱想”,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求异思维不是单向思维,它是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例如,在高三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时,我先提示学生对“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命题进行辨析,再指导学生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进行辨析;从哲学常识的角度,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来进行辨析;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的关系,等等。这样,学生学会发散、变通和独特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做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四、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课堂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问的能动交流。教师教学还要注重学法,指导学法。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填鸭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往往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缺乏创造的能力,因而学生普遍创新意识不强,创造能力不够,思维方式趋于同化倾向严重。尽管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有了较多的自主思维的空间,但还谈不上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必须发展和实施更先进的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较好地适应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其要点主要有:(1)教师要把发现和创新确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2)教学要指导学法,改革学法;(3)要广泛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如网上教学等;(4)学生不是被动地听讲答题,而是主动动脑、动口、动手;(5)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校园人文环境;(6)教学评价与检测形式应多样化,答案要多元化,并鼓励标新立异。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例如,讲“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内容时,让学生进行“班训班徽设计”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所以,思想政治教师讲心理常识,就可以设立“课堂心理诊所”,讲法律常识可以布置“模拟法庭”,讲社会发展常识可以设计“时光倒流演讲”,讲经济常识可以组织“股市追踪”,讲哲学常识可以进行“哲理论辩”,讲政治常识可以举办“热点访谈”,等等。只要教师认真投入、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参与式教学方案,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在思想上大胆创新,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经常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分水岭。”日本学者强凋:“独创是国家兴亡的关键”,“要培养全球性的、进攻型的创造性人才”。曾经饱尝“因落后而挨打”的我们,在聆听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清脆脚步声和睿智者激越的呐喊时,不能不猛醒:除了创造教育,我们别无选择。这是时代的机遇,更是强者的挑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我坚信,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思想政治课堂这片沃土就一定会培养出绚丽的创造教育之花,成功地收获丰硕的创造教育之果。
[1]石中英.人民教育,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