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马部》与中国古代文化

2010-08-15陈珺寅

文教资料 2010年27期
关键词:周礼龙马千里马

陈珺寅

(安徽大学 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39)

汉字是一种具有独特构造方式和结构系统的表意文字。汉族先人在创造汉字之初“据义取象”,他们凭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选取相对应的物象从而“具象显意”。汉字这种表意文字揭示了汉民族观察世界、探索世界的成果,记录了汉民族历史演进的过程。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解析字形、分析字义、辨别声读的字典。[1]《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蕴藏着大量有关古代社会农业畜牧、军事刑罚、祭祀丧葬、饮食服饰、植物医药等方面的文化信息。正如许慎之子许冲在《上〈说文解字〉书》中说:“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说文》揭示了古文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借助《说文》对汉字进行文化学的考察,在探寻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说文》分为540部,其中马部收字115个,重文8个,新附字5个。本文以马部字为例,来透视中国古代与“马”有关的文化现象。《说文》释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段注:“以叠韵为训。古、籀文皆以彡象髦。据《玉篇》,古文作,故云二者同有髦也。 ”《义证》载:“《玉篇》,马,武兽也,怒也。 ”《三字经》言:“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马,居六畜之首,善行负重,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马与古代祭祀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认识水平有限,出于对自然界的恐惧和敬畏,先民们常祭祀,以祈求庇佑。在古代进行祭祀时,人们多用猪牛羊而很少用到马。马参与战争、运输,聪明、灵动,具有神性,成为古人祭祀的对象。古人每年都有一系列祭祀马的活动。

《周礼·夏官·司马》载:“春祭马祖,执驹;夏祭先牧,颂马攻特;秋祭马社,臧仆;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郑玄注:“马祖,天驷也。”《孝经说》上有“房为龙马,是马之祖”的说法。房,即房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之一。马祖已被神化。《说文》曰:“马二岁曰驹,三岁曰脁。”所谓执驹,就是把小马驹从马群中分离出来,以免仲春交配季节被雄马所伤,同时也令马驹脱离母马,改由人工饲养。先牧,始养马者。攻特,去劣留良。马社,始乘马者。臧仆,对驾驭车马的驭夫进行选择和训练。马步神,为灾害马者。古代四时祭马的典制足以证明马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龙马神话

《说文》载:“騋,马七尺为騋,八尺为龙。 ”《周礼·夏官·庾人》言:“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本味》记:“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龙首或龙身的神马就是龙马。《山海经·中次九经》中载:“凡岷山之首,自女儿山至于贾超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

《礼记·礼运》曰:“河出马图。 ”孔颖达疏:“龙而形象马,故云马图。”又曰:“故天降膏露,地出澧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注:“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疏:“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传说伏羲就是根据这黄河里浮出的龙马献上的河图推演出的八卦。

《艺文类聚》卷第九十九载:“尚书中候曰:尧时,龙马衔甲,赤文绿色,临坛上。”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虚构出来的神化物,龙与马的结合更使马也上升至神的地位。龙文化与马文化的结合,便产生了“龙马”形象,以至有了“飞而在天则为龙,行而在地则为马”之说。龙马精神,也就成为中国人刚健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写照。

三、相马文化

提及古代的相马,必然离不开伯乐与千里马。君王寻找千里马,士人呼唤伯乐,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广为流传。如李白的“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李贺的“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韩愈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对马的认识随之不断深入,对马的评品亦更清晰。相马之术,日臻完善。《说文》对此亦作了实录。

1.毛色。《说文》中对马毛色的介绍有二十多种,通过对不同毛色的鉴别可区别出二十多种马。如:骐,马青骊文如博棋也。骊,马深黑色。骝,赤马黑毛尾也。骓,马苍黑杂毛。骃,马阴白杂毛黑。骢,马青白色杂毛也。

2.年龄、大小。 《说文》中注:“马,马一岁也。 ”驹,马二岁也。“骄,马高六尺为骄。騋,马七尺为騋。駥,马高八尺。”《周礼·夏官·庾人》载:“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郑锷曰:“八尺绝高矣,出乎其类,追奔电,逐遗风,一去千里,故以龙名之。七尺以上亦异乎其类矣,不谓之马而谓之騋,意其由种而生,既高且大,有所自来矣,岂种马之子孙乎?”

3.优劣。《说文》中注:“骥,千里马也。骏,马之良材者。骁,良马也。”《荀子·劝学篇》中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马速。《说文》中注:“笃,马行顿迟。冯,马行疾也。骤,马疾步也。颿,马疾步也。驱,马驰也。骛,乱驰也。骋,直驰也。”

四、马政文化

马在古代战争、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朝历代对马的牧养、训练,皆有专职机构与官员管理,形成了特有的马政文化。马政,是中国古代对马的饲养、繁殖、训练、医疗等各个层面进行规范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至周代时,已形成成熟的马政制度。养马的专职管理人员,称为“趣马”。 《周礼·夏官》载:“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尚其六节,掌驾驭之颁,辩四时之居,治以听驭夫。”《周礼·夏官·校人》记:“天子(周王)十有二闲,邦国(诸侯)六闲。”“闲”即养马的马厩。又记:“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 ”“六马”,即种马、戎马、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 在校人之下,还设有趣马、巫马、牧师、圉师等,分掌有关马的饲养、马匹的交配繁殖、马疾的治疗、驯马、马神的祭祀等具体事务。

《说文》曰:“駉,牧马苑也。 ”段玉裁注:“苑所以养禽兽也。”《景帝纪》记:“匈奴入上郡,取苑马。”《武帝纪》记:“罢苑马。”《百官公卿表》曰:“大仆,边郡六牧师苑令,各三丞属焉。”如淳曰:“《汉仪》注:‘大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官,养马三十万匹。’”《地理志》载:“北地郡灵州有河奇葩、号非苑。归德有堵苑、白马苑。郁郅有牧师苑。”师古曰:“苑谓马牧也。”駉之义盖同闲。牧马之处谓之闲,亦谓之駉。

《说文》曰:“驺,厩御也。 ”《周礼》、《诗》周书之趣马。《月令》、《左传》谓之驺。《周礼》载:“乘马驿师四圉。三乘为皁,皁一趣马。三皁为毄,毄一驭夫。六毄为厩,厩一仆夫。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掌驾驭之颁。”郑曰:“趣马,趣养马者也。按趣者,疾也。掌疾养马故曰驺。”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变、积淀,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汉族先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通过对《说文》中一百多个马部字的进一步探讨,我们便可详细了解马与古代先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1]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2]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周礼龙马千里马
WILD RIDE TO XANADU
龙马春风、忠义千秋
“龙马”巡游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周礼》大宰九式研究
叶适门人孙之宏及其《周礼说》考述
双生 龙马
我们去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