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委婉语的使用范围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27期
关键词:英美职业英语

聂 俊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一、引言

委婉语的单词是euphemism,它起源于希腊语euphemisms,是由前缀eu-和词根pheme构成,前缀eu-表“good,well,pleasant”,词干pheme的意思是“speech”,因此euphemism的意思就是说“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1]根据语言学的定义,是指用涵义较为愉快的词代替令人不愉快或逆耳的词。它既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比喻、借代、迂回、缩略、谐韵等修辞手法来表示生活中那些使人尴尬、惹人不愉快、让人厌恶和令人恐惧的事物,起着美化、粉饰、淡化或缓和事实的作用,使语言生动活泼而幽默,体现了英美文化的内涵,具有其民族特征。美国学者Hugh Raw so曾指出:“几乎没有人——包括那些自诩言谈最为直截了当的人——能有哪一天不使用委婉语。”

二、英语委婉语的使用范围及其所反映的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

在英语中,委婉语的使用自古有之。英语委婉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066年的“诺曼征服”(the Norman Conquest)。当时使用委婉语主要是因为盎格鲁撒克逊本族语遭到贬毁,诺曼人和当地上层阶级,为避“粗俗之嫌”,开始使用许多“高雅”的拉丁语和法语词汇。这些词汇逐渐融入英语中,成为最高的英语委婉语,时至今日,更是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各种书面文字里,表现得都很活跃。小到描述人的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大到表达国家政治经济的成败兴衰,遍布于各种语体和语境中,反映了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英美人在交际中处事谨慎的一种文化内涵。所以熟悉和掌握英语委婉语,不仅能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明显地提高英语鉴赏水平和应用能力。下面笔者从一些具体方面分析了委婉语的使用情况和人们的观念对英语委婉语的影响。

1.行业性委婉语

行业性委婉语也称职业委婉语,是指对被认为社会地位相对卑微低下的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美称。有的职业因工作性质和人的认识角度不同,直言相称可能会使人产生轻视、不恭之类的联想,给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带来心理上的不快。在英美社会里,人们对职业地位相当敏感,职业上的差别往往反映人们在社会上地位的高低。为了平衡人们的心态,减少心理刺激,避免因职业歧视而引发的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交际中人们常使用委婉的词语来取代那些被认为“低人一等”的职业名称,使那些看上去“卑贱低下”、受人歧视的职业通过类比显得冠冕堂皇,身份倍增。如“城市垃圾工人”称为sanitation engineer(环卫师)、“洗衣女工”称为clothing refresher(清理衣服者)、“家庭主妇”称为domestic engineer(室内工程师或内务工程师)、“女佣人”称为domestic helper(家务帮手)、“园林工人”称为landscape-architect(风景设计师)、“修鞋匠”称为shoe-rebuilder(旧鞋再造者)、“理发师”称为beautician(美发师)、“推销员”称为sales representative(销售代表)、“焚尸工”称为funeral service practitioner(殡葬服务承办人)等。有时职业委婉语也用于某些地位并不低下的职业,使其在某些场合听上去更庄重、更得体。如把singer或dancer称为culture worker(文化工作者),把migrant worker(打工仔、民工)称为seasonal employee(季节性雇员)等。

2.政治、军事和国际事务方面的委婉语

政治意味着玩弄“权”术,是某些人夺权、保权和用权的一种手段。在政治方面,大量使用委婉语是一些政客的惯用手段。美国总统里根竞选时向公众许诺要cut taxes(减税),而他就任总统后,为了填补巨大的财政赤字,不得不准许revenue enhancement(扩充财政以增加税收),避免冒然谈tax increases(增税)。“政治家”(politician)一词带明显的贬义色彩,常指“政客”、“政治贩子”,即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因此,英美官员不喜欢用politician一词,许多高级官员以statesman自居,意指“政治家”、“国务活动家”,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人士。

在军事方面使用委婉语,历史悠久。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托斯在论述“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时,曾有这样一句尖刻的评论:They make a desert,and call it peace.(他们制造了荒漠,却称之为和平。)为了平息公众的反战情绪,发动战争者常利用委婉语来文过饰非,掩盖事实真相,推卸责任或减轻因某些事件而可能引发的动乱。如美国人在越南战争中为了掩盖其暴行,把空中的狂轰滥炸说成是logistical strikes(后勤行动),close air support(近距离空中支援)。对越南平民的杀戮则称为wasting the enemy(消耗敌人),明明是civilian casualties(平民伤亡)却称为collateral damage(附带损伤)。海湾战争时又出现了air operation(空中手术)和ground operation(地面手术)这类表示空中轰炸和地面战争的代用语,使战争的恐怖性和残酷性从字面上荡然无存。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又把大规模的狂轰滥炸说成是action of decapitation(斩首行动)。在战争中,为了掩人耳目,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涂上动人的色彩,把侵略行为称为a resume mission(营救使命),为赤裸裸的军事行为披上人道主义的色彩。“9.11”事件后,美国军方用得最多的是“antiterrorism”和“pre-emptive strikes”(“反恐”和“先发制人的攻击”),给人的印象是,必须先进攻敌方以便制止其进攻,因此在道义上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人们逐渐注意到,美国所谓的“pre-em tive strikes”掩盖了其侵略真相。在二十世纪接近尾声之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了加快“北约东扩”的进程,打着“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帜,对南联盟实施了连续两个月的轮番轰炸(continuous bombing),还美其名曰“北约的军事运作”(NATO’sopera tions)。更为气愤的是美国竟然用“误炸”(mistake bombing)来开脱悍然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三名中国记者流血牺牲的野蛮行径。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要求美国政府做出道歉,其总统克林顿竟用“sorry”一词而不直接使用“apologize”一词,又一次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国际事务方面,委婉语常用来避免对人们刺激性的感受,掩盖某些事物的本质。如在有些国家两地区的种族冲突中,一方屠杀或驱赶另一方致使后者背井离乡,以便在某一地区建立单一的种族区域,却说成是ethnic cleaning(种族净化)。这实际上是一种种族迫害,即消灭对立民族,来换取自己民族的统治地位。可通过ethnic cleaning这么一说怎么也体会不出语中的血腥味了。像这种委婉的说法在国际事务中屡见不鲜,如许多非洲和亚洲的一些贫困国家,最初直载了当被称为poor nations,background nations或backward nations,因太露太直,易引起这些国家的反感,于是改叫underdeveloped nations(不发达国家),后来又改为developing nations(发展中国家),再后来又称为emerging countries(新兴国家),而联合国称为LDCS即lessdeveloped countries(欠发达国家)。在西方,工人的罢工行动(go on strike)被说成是industrial action,这种表达方式中已找不到“罢工”两个字的痕迹了。由此可见,委婉语在政治外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遮掩美化、模棱两可的话可使政治家或政府进退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3.生老病死方面的委婉语

生:主要指容貌丑,身材胖瘦,生现缺陷。[2]如表示人长得丑用plain(平平、一般)来代替ugly,用heavyset(富态),plumy(丰满的)来代替fat,表女人太瘦用slender(苗条的)代替skinny,像body odor(孤臭)一词直言就有些唐突,而用Bo来代替它就比较委婉[2]。

老:西方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参与竞争、有所成就,才能受到社会的尊敬,老年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就如同退出竞技场的斗士,倍受社会的遗弃和冷遇。因此,许多老年人不喜欢听到old一词,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old常令人联想到“不中用”及晚年的孤独与凄惨。把老年人称作old man,old lady是不恭不敬的。对上了年纪的人要 称the elderly,senior citizens,far advanced in years,our elders,full of ages,golden ager等。有的人,尤其是妇女对middle-aged这样的词也十分敏感,于是像of a certain age这样含糊其词的委婉说法也应运而生了。

病:人们往往向往健康,忌讳生病,也忌讳谈病,偶尔必须提到时,常用委婉语来替换,以避免直接提及那些可怕的疾病名称。英语中disease本身就是委婉语,dis-表“不”,ease含义是“舒服”。在现代英语中人们说到病痛不用disease,常用trouble,problem,complaint等词。如lung trouble(肺病),stomach trouble(胃病),liver trouble(肝病),heart trouble(心脏病),kidney problem(肾病)等。有的人不愿说自己“生病”了,只说not look well(脸色不好),not feeling well(有些不舒服)。又如:sightless常用代替blind(盲目的,看不见的),the old man’s friend 代替pneumonia(肺炎),mental home代替mental hospital(精神病院),social disease 代替veneral disease(性病)或AIDS(艾滋病)等。英语中常以缩写字母代替病名的全称,从而达到委婉表达的目的。如T.B.表tuberculosis(结核病),V.D.表venereal disease(性病),flu表influenza(流行性感冒),Ca表cancer等。

死:人们最害怕的莫过于死亡,它使人不敢直言,或不愿直言。无论在任何文化中,人们总是寻求一些不伤及感情的或中性的词汇来表达它,使言者和听者双方在心理上舒服一些,所以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特别多。常见的有: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安睡在上帝的怀中),to beat peace(平静了),in the heaven(在天堂),to be gathered to one’s fathers(见老祖宗去了),to go one’s long home(回到永久的家),to be taken to paradise(被带进天堂),to fade away in the flower of youth(英年早逝),to close one’s days,to be no more,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等,英美人借此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或体现对死者的亲属、朋友的同情。另外,对于死者灵柩停放处及他们安息长眠的地方,可用mortuary(殡仪馆),cemetery(公墓、墓地)等一般用语表示,然而英美人士都不愿用这些字眼,认为这听上去太使人伤感,同时会使人觉得活着的人似乎冷漠无情,竟然将亲人的尸骨弃置于如此寒冷潮湿、阴森可怖的地方。于是用funeral home,memorial park这样的委婉语,home,park等词“温暖亲切”、“舒适安静”的涵意是不言而喻的,非常具有人情味。[3]

4.有关生理现象及卫生方面的委婉语

在英美国家,性教育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语言上,性常常被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性器官、性感部位及生育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是人们共同讳饰的话题。即使是在“性开放”(sex liberation)的西方社会里,情况也是如此。因为人类社会长期以来,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套交际准则:待人接物、出言吐语,宜宽慰而不宜刺激,宜文雅而不宜粗俗,尽量使对方闻之舒服,听之愉快,因而总是千方百计说得委婉含蓄些。于是将loose woman(淫荡女)说成是willing woman(自愿女郎),将prostitue(妓女)称为girls或bachelor’s wife(单身汉的妻子)或lost girls(迷途女郎),把free love(非法同居)说成是trial marriage(试婚),把male home sexual(男同性恋者)说成是gay boy(快乐小子),把色情场所叫做adult entertainment(成年人的娱乐)。提及生育,而是委婉地说成come into the world(来到人世),see the light of day(看见阳光)。

英语中有关怀孕的委婉语也很多,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人们不能说妇女pregnant(怀孕),而说enceinte(妊娠)。还有如eating for two(吃双份饭),to have one watermelon on the vine(藤上有瓜了)等有关怀孕的委婉语,这大概与怀孕是与性行为的结果有关。在西方传统文化里,性关系常使人感到难为情,似乎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具有充分的知识和阅历后,人们才能了解其中的奥秘。他们认为性本身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能直说,以免挑起男女的春情。因此常用make love,make it,sleep together,be in bed,art of pleasure等这种委婉的说法来表示男女之事。这样既可以避免使交际双方感到尴尬,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又可以满足表达的需要,使交谈双方易于接受。

在社会公共场合,英美人说起话来力求“雅”,避免直接提到被人认为粗俗的事物,以免显得“粗鲁”而无教养,因此人们总是使用委婉语表“排泄”等不雅之事,以表示自己的文明礼貌。在英语中有许多关于厕所的委婉语,如powder room,toilet,restroom,com fort room,washroom,bathroom,public convenience facilities等。人们去厕所大、小便也要用婉转的方式表达,英美人常常把“上厕所”说成:to go to the restroom(washroom),to wash one’s hands,to use the bathroom,to go to somewhere(到什么地方去一下),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响应大自然的号召),to powder one’s nose(去给鼻子朴粉的地方,女士用语),to relieve oneslf,to do one’s needs等。

5.老师对学生评价方面的委婉语

在英美一些学校里使用委婉语被视为一条教学规则。教师一方面要如实反映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承受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都采用“抬高词”(upliftingwords)。如在谈到某学生学习成绩差时,教师避免用poor,bad等词,而是说:He is working at his own level.当表达一个学生比较“迟钝”或“笨”时,不用slow或stupid,而是说:He can do better work with help.批评一个学生很懒时,不用“The student is lazy.”而用“I’m afraid he has to exert himself in his study.(恐怕他在学习上得对自己施加压力)”。如果一位学生在考试中作弊(to cheat in the exam),则称作to 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her work,使用这样的委婉语,老师是在尽量粉饰现实,有意回避用有损学生尊严的言辞。

6.与神明和诅咒有关的委婉语

现在在英美社会里,每天虔诚做祷告,定期到教堂礼拜的笃信基督教的人远远不如上个世纪那样多了,但是基督教对英美文化却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对上帝有着一种近乎狂热的热情,甚至提及上帝的名字God也常常使他们敬畏。因此,英美人认为God一词不可随便挂在嘴边,否则是极大的不敬,是对神灵的亵渎,死后必被上帝判入地狱之中。提及耶稣基督(Christ)时也常用cripes或crikey等发音相近的词汇来替代。但英美人的诅咒发誓语言常常与上帝有联系,为了不背上“触犯”上帝,犯“亵渎神明”的罪名,他们在诅咒发誓时常使用变音的方法来提及上帝,如把God’s truth.(千真万确)说成Strewth,把God blindme.(让我瞎眼)说成(gor)blimey,甚至把God说成Gosh或Good等。有些人在极为气愤时会用Darn it.(“该死”或“真气死人”。)这样的词语,而darn实际上是damn一词的委婉语,damn原来是“上帝罚……下地狱”的意思,这一诅咒语中的动词因牵涉到上帝,故避用之。

7.与罪过和过错有关的委婉语

人们使用这类委婉语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顾及犯错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讥讽丑恶现象。英语有关犯罪的委婉语主要是犯罪分子创造和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美化自己。如用a five fingers(五指全能者)代替pickpocket(扒手),将young criminal(少年犯)称为juvenile delinquents(行为不良的少年),将robber(拦路贼)称为gentleman of the road(大路男子)。囚犯们为了自我美化和自我洗刷,用college(学院)来称呼监狱,这体现了囚犯的强烈的虚荣心,使这个词成为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委婉语。

三、结语

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中为达到理想效果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英语委婉语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各种多样,它有着自己的特色,反映了英美民族的社会心理和传统络印,鲜明地显露出英美民族思维深处的文化积淀。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尽可能了解、掌握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学习更多、更新的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方法,做好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工作,以促进英汉两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李国南.英语中的委婉语[J].外国语,1989.

[5]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英美职业英语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英美为何一再拖延开辟“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