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培养

2010-08-15夏清泉

文教资料 2010年7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素质图像

夏清泉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培养

夏清泉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视频和图像跨媒介的使用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这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上的薄弱环节,本文在梳理本专业的影像素质内涵的基础上,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学生对视听媒介影像工具的使用能力。

影像素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00多所院校开办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广播电视机构或相关单位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又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广播电视记者、编辑、编导、摄影等人才。进入本世纪以来,广播电视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网络媒体的崛起,对以第一媒体相称的电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迫使电视节目不断提高其视觉的吸引力;高清晰数字电视的发展使得图像的生产越来越精致和专业。读图时代的到来,对跨媒体的图像传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图片在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中的地位提高,图片成为抓住第一注意力的有效力量;图片成为提高可看性的重要手段;视觉风格成为媒介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网络视频传播越来越便捷,网络视频新闻和视频内容成为各大网站竞争的一个重点。在这样的媒介变化环境下,对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而言,图像素质的培养也显得更加突出。但从目前的情况上来说,因为广播电视教学人才非常缺乏,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影像素质的培养,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比如在教学中着重于传统新闻的采写编评,忽视了广播电视利用视听语言传递信息这一重要特性,学生对电视画面和视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影像素质培养理解成纯粹的技术问题。因此,关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系统思考成为目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时代跨媒体的需求,我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对学生的影像素质培养作了系统的思考,并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以期在学生图像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提高,使之能更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及媒介形式的变化发展。

一、明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内涵

我们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图像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定位,根据从静态图片到动态镜头的拍摄构思,到后期剪辑蒙太奇思维,再到整体影片的视觉构思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影像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影像技术能力。

指的是能熟练运用制造影像的各种设备,包括会操作拍摄静态图片的各种型号的照相机,掌握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类镜头的成像特性,根据拍摄意图进行测光和准确的曝光控制等。动态图像方面,必须掌握几种专业级和广播级摄像机的基本操作,能进行准确的白平衡调节和曝光控制,了解视频拍摄的各类技术调节等。后期制作方面,能熟练应用计算机非编平台,熟悉几种基本的剪辑软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视频技术。

2.画面意识。

画面在信息传递方式上和文字相比更为古老,也更为形象。文字在表意过程中是通过概念来完成,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画面通过此时此地的具体形象在框架中以平面构成的方式排列,观者通过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阅读,构建形象之间的关联,来获取意义。在静态的摄影中,形象和形象之间是空间上的前后上下的关系,在动态的影视画面中,除了每个镜头内部元素之间的关系外,还要加上单个镜头内的形象和前后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来形成意义和判断,也就是蒙太奇理论中所谓的1+1>2。拍摄和编辑永远不是复制现实,而是在现实中抽取元素进行对现实的重构。所以,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影像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对画面独特表意方式的训练和培养;要强化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画面构图的意识;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对画面美感和意义的影响;使之掌握光线、色彩、影调在画面气氛营造中的作用。

3.画面叙事能力。

目前的研究已经广泛地认同,叙事不仅仅存在于虚构的故事中,各种纪实文体,包括新闻、纪录片或者一个文艺节目甚至一台晚会,叙事都是重要的元素。广播电视新闻教学需要强化学生运用画面叙述事件的能力,这在我们传统的新闻教育中是被忽视的。静态的图片和动态的影视画面有不同的叙事方式。静态的图片摄影中,照片将事件翻译成情境,也就是说,照片通过空间内的形象关系来凸显事件中的冲突。布勒松将它称之为“决定性瞬间”[1],也就是说在构成事件进程的无数个情境(瞬间),只有一个情境(瞬间)是最有代表性的,这个情景能展示、暗示、隐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拍摄下这个决定性情境来反映整个事件,这是静态摄影的叙事特性。而在影视叙事中,事件是通过镜头的序列呈现的,正如爱森斯坦所强调的,单个镜头的意义是不完整的或是模糊的,镜头间的关系把具体的意义凸显出来。镜头和镜头之间可以是各种复杂的关系,顺序的、交叉的、对比的、隐喻的、暗示的……正是这些关系让画面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叙述方式。影片创作者通过控制镜头间的关系和镜头数量的多少来实现对叙事快慢的控制,形成了叙事的节奏和风格。虽然各类节目在叙述上差异较大,但组合镜头的能力对于任何节目制作者而言都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4.构思的视觉化。

对于广播电视的记者、编导而言,制作一个节目不仅仅是把需要传递的信息翻译成视听语言,而是需要从创作的第一步开始就处于视觉、听觉的思考方式之中。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的教学中要强调从视觉和听觉上构思。语言文字通过对事物进行抽象和概念化,能表达复杂的思辨的内容,而画面具有形象、个体的特征。在语言文字中,“树”表示的是一个类概念,是所有树的抽象的集合,而画面上的树只能是这棵或那棵,是某一棵独特的树。所以视觉构思要求在制作节目时能发挥画面传递信息方面的特长——表现具象、具体、个体的东西。电视在表达抽象信息的时候,在构思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把它转化成个体故事的方式来演绎,通过对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形象的叙事,来体现抽象的概念。电视不同于报纸等媒介的“文字传统”,而承接了“口述传统”[2],它需要更强的故事性,有事件、有人物,才有鲜活的画面,才有吸引观众的“情节”,最后通过感情来打动观众,从而在观众心目中上升为抽象的理念。这种描述个体的行动的构思,才能被画面记录,称之为视觉构思。

影像能力这四个方面,是互为联通、互相依存的关系,它们整体构成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所需要培养的影像能力。

二、培养方式的改革

在明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目标后,我们从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等多方面进行规划。

1.专业课程体系化、条块化。

我们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条块梳理,大概分成三类:(1)新闻史及新闻业务(史论类、采、写、编、评等);(2)影像表述能力(技术课程、影像创意类、影像叙事课程等);(3)节目研究(节目策划、专题片创作、文艺节目等研究)。其中影像素质的培养通过多种课程来实现,包括《摄影技术》、《摄影构图》、《电视摄像技术》、《电视摄像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编辑》等。不同的学校根据其定位、师资配备、课程特色等来重新组合,来形成各自的培养方式。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有重视影像素质培养的传统,强化学生的影像技术和创意的能力,该专业把《摄影技术》分拆成《照相技术》、《摄影镜头》、《曝光控制》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控制能力。而有的学校则将其课程分成《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电视编辑与制作》。

2.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

影像素质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课程之间有复杂的关系。在设计上我们遵循从静态图片到动态镜头,再到镜头组合,再到影像叙事及不同类型节目影像创作这样一个培养顺序。在教学中基本上遵循先技术课程再创作课程这样的方式,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熟练使用设备,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影像表意方式和创作规律把握能力。落实到课程安排上,《新闻摄影》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或大二的第一学期,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摄影技术能力和静态图片的构图意识,比如不同镜头的运用、准确的曝光控制、影调色调的控制、画面的结构方式等。在《节目制作》课程中,让学生学会摄像机和编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然后安排《电视摄像》、《电视编辑》等课程,在《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中,就不需要再去强调更多,侧重点在于镜头的结构方式、运动、场面调度、风格等,而在《电视编辑》课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蒙太奇意识,并掌握剪辑的基本规律、节奏的控制等。

3.在教学中加强图像思辨理论的培养。

读图时代的到来,导致图像泛滥,大量视觉重复的图像出现,寻找新的视觉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难。要想在读图时代不断突破,对于专业人员来说,熟悉图像史、图像理论是基础性的素质。只有在了解图像五千年来的变化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创新;也只有在理解图像意义构成的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观念的突破。缺乏史论基础的培养,往往导致学生在图像学习中不明确标准,走弯路,拍出的东西模仿多创新少,观念老化。对图像史、图像理论的培养,也能不断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上手快,但他们写的新闻,深度不及法律、经济等专业的,文笔不及中文专业的,后劲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要增开基础课程,但又带来了新问题,就是增开基础课程压缩了专业课程的时间,学生对基础课程兴趣不大,导致收效甚微。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靠多开设一两门课程,而是需要把思辨的精神和思辨的方式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在本科教学阶段加强对理论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图像史、图像理论在图像课程中的渗透,对学生们来说,能提高专业理论素质,激发创新观念,避免图像流于“行活儿”,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想深度。

4.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影像素质是一种技术能力,更是一种利用影像这种独特工具传递思想的创造性能力,它包含了技术、审美、叙事、传播等多方面的内容。影像能力中的技术能力需要实践去熟练、巩固,也只有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才能寻找到每种技术的可能方式,让技术散发出不同的美学价值。创作意识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影像素质作为一种专业素质,存在着有限课时与无限实践的矛盾,这就要求它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程内集中的教学时间,而应该渗透到平时的观察、创作、实习中,在这种情况下,把学生平时的实践创作体系化,以引导学生,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坚持技术与创作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实验室操作与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个人创作与媒体实践相结合。

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在建立体系化的实践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循序渐进的实践计划。

广播电视新闻的实践我们将其分为课堂实践、课程实践、个人创作、实践基地实践、假期实习、毕业实习,其中针对图像能力培养的主要是课堂实践、课程实践、个人创作等,其他几种实践方式更多的是综合性实践。根据课程体系的安排,在一般的课程实践中我们会安排多个实践环节,如静态摄影中包括了曝光控制、镜头成像特点训练、图片后期处理等几个技术训练,以及光线训练、构图训练、组图拍摄训练等创作实践。一门课程这么多实践练习相对来说在教学课时中是无法完成的,所以这些实践练习大多由学生在平时课余时间完成。在拍摄完成后给予充分课时进行点评非常重要,点评我们一般都会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张照片。没点评的实践会使学生陷入盲目的境地,点评也是对课程的知识在具体实践中的巩固,是防止教学流于形式的重要方式。点评能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也能让其他同学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同时根据画面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静态摄影—动态画面—画面组合—画面叙事—节目画面研究,每一个课程都有至少3到4个实践环节,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也能准确发现学生的问题,在课堂的教学中也更有针对性。除了根据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实践体系外,指导学生进行符合创作规律的实践也非常重要,每门课程的画面素质培养的实践,都尽量坚持引导学生从观察到模仿到改动到创作这样的学习方法,在画面创作中,没有谁能在拍摄第一张照片、剪第一部影片时就完全脱离其他人的影响,创意往往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往前迈进一步,当然这一步却是最难的一步。学习的过程都从模仿开始,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摄影史、图像史、电视史等,通过模仿锻炼了技术,也了解了创作背后的动机和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2.注重对学生课余个人创作的引导。

随着数码相机、DV技术和电脑桌面剪辑系统的普及,个人的课余创作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的创造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练习,和他们成为朋友,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指导,提出建议,为他们的创作提供各种方便,而不能因为学生个人创作的粗糙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支持学生组织各种和摄影、DV、纪录片、电影等相关的社团,为社团提供场所和指导,鼓励学生社团的创作性活动,为社团举办讲座等。我校的多个这种性质的社团都由本专业学生主导,并创作了大量作品参加各种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这些社团的骨干毕业后业务能力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有几个社团通过在不同届学生中的传承,发展势头非常好,带动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持续了近10届,并能接拍一些简单的广告和宣传片业务,通过自己创造的收入为社团的实践提供一些经费,购买了少量设备,这在广州的媒体中创造了一些影响力。

3.加强实验室建设。

广播电视新闻实验室投入一直是困扰专业建设的问题,因为广播电视设备价格昂贵,更新快。但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练习用的设备价格正在降低,网络管理也变得更为方便。数码单反、DV、基于DV的非编网络给学生画面实践提供了很大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管理上应具用相应的灵活性,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是培养学生画面素质的重要软件条件。

4.建设实践基地,加强教师在学生实践基地实习的管理和引导。

以往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实习管理比较松散,甚至完全由媒体人员带队,缺乏和学校知识的连贯和学习的针对性。我校在今年加强了对学生实践基地实习的管理,由专业教师驻点带队,每天有专人到实践基地随访,有效防止了实习的松散现象。

四、结语

目前,广播电视及多媒体技术、形式的迅速发展,对于专业培养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媒介环境,才能培养出合适需求并具有前瞻性的媒介人才。

[1]阮文忠.当代摄影大师[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1.

[2][美]约翰·菲克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素质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有趣的图像诗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