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中性别差异的削弱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7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礼貌交际

邓 婷

(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Elaine Chaika(1982)曾把语言形象地比作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无论在哪个时代,人们都可以从中窥视出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语言的出现反映了这一巨大变化。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络交际互动时使用的交往语言或称网络交际语言。现在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性别差异问题早在17世纪便引起人们的注意,20世纪70年代初国外一些著名学者对语言中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现象的根源展开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国外的这方面研究,我通过对网络交际语言的观察发现,在网络交际语言中性别差异正在逐渐削弱,针对这一现象,我从语用及会话等方面论述性别差异在网络语言中削弱,并分析影响性别差异削弱的因素。

二、网络语言中性别差异的削弱的体现

由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影响,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在网络语言中性别差异正在逐渐削弱,因此我从会话的角度来描写网络语言中性别差异的削弱的体现。

(一)在词汇层面的体现

过去的调查显示,女性言语的感情色彩重于男性。她们更喜欢使用感叹词(如“呀”)、语气词(如“啊”)、叹词、夸张词等,善于使用语言的表现手段和描绘手段,她们的言语较男性更多地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女性喜欢用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夸张的形容词,如“美妙的、很好的、出色的”[1]等,在称谓上女性比男性更喜欢用尊称,并且用“他”、“她”和“它”把不同性别的事物区分开来,男性似乎比女性更爱使用昵称词语来称呼地位相同或较低的异性。

在新的网络语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和男性都不再使用“啊”、“吧”、“呀”等感叹词或各种形容词、副词,而是使用各种QQ表情、数字、标点符号等,如“”表示开心,“:——”表示吐舌头的鬼脸,“‘O’”表示惊讶,“‘!’”表示赞许,等等。[2]在称谓上也改变了对“我”的称呼,常称为“偶”,也不再仔细区分“它”、“他”和“她”的称呼,常称为“ta”,对男性称为“帅哥”,对女性则称“靓女”等。从这些网络语言中,人们并没有明显地看到语言的性别差异。

(二)句式的选择

据过去资料显示,女性说话更委婉,更礼貌,表现在句式上更多地使用疑问句、情态动词等,这种句型的使用体现出女性交流时缺乏自行、事事不敢断言的特点。与女性相反,男性说话的语气更直接,更生硬,表现在句式上更多地使用陈述句、祈使句等。例如,英语中要表达“关窗”这个意思时,男性常说:“Close the window.”或“Please close the window.”,而女性更倾向于说“Would you close the window?”。[3]

在网络语言中,女性与男性对句式的选择趋同于一致,常用陈述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用祈使句强调语气,如,“偶木油虾米太远大的理想(我没有太远大的理想)”,“小心偶给泥彩色笔(小心我给你颜色瞧瞧)”。用一些小短句加符号表达观点,如“你是???(你是谁?)”。用表情符号、数字、标点、缩略语等,如“886(再见),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3KS(thanks)”,等等。

(三)在会话结构上的体现

1.话轮交替。对话语言指的是通过话轮交替而组成的言语形式(或类型)。话轮交替是在对话中说话人和听话人进行角色互换的现象。在以往的有关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中都会提到,性别因素对话轮交替有影响[5]。支持话轮交替的机制是一套依次选用的规则,它是仅对会话发挥作用的一种局部支配系统。受支配的最小单位就是话轮(a turn),它表现为角色互换过程中说话人每一次说出的话语。一般说来,话轮的交替应遵循“你一言我一语”的规则,体现为“S-H-S-H...”型的链式结构。塞克斯等提出的模式包括“话轮构造成分”和“话轮分配成分”,话轮构造成分主要说明说话时一个轮次可由不同单位类型体现,如句、小句、短语或词等结构,说话人开始说话是可选其中一个单位作为一个轮次。一个单位完成后构成一个说话轮次转换点。

话轮分配成分都区分三类:由现说话人选点下一个说话人,由下一个说话人自行选择,由当前说话人继续说话。[6]要维持这个过程的正常进行,就需要谈话双方的合作与协调。网络交际也蕴含着话轮转换,而男性与女性的话轮结构也非常复杂。与面对面交际不同,网络交际不能借助于诸如眼神、手势、语音、语调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再加上网上聊天的参与者可能互不相识,彼此的兴趣和信息都不了解[7]。因此在初始者中男性与女性一般都占了一半的话轮,通常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

例1.在下面的对话中,A是男性,B是女性。

1A:问题1 1A:Hello!

2B:回答1 2B:Hi!

3A:问题2 3A:哪?

4B:回答2 4B:BJ,U?(北京,你呢?)

以上的对话是第一次交谈的双方,由4个话轮组成,男女各占一半话轮,每个话轮只有一个词构成,且充分利用了字母的缩写,以节省时间。但如果碰到不熟悉的话题或者是不想跟陌生人聊过于私人的话题,可能某一方会打断对方的提问转换到另一个话题上。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话轮体系被破坏,话轮同时也变得更加复杂。

例2:

1A:问题1 1A:BJ,U?(北京,你呢?)

2B:回答1 2B:上海。

3A:问题2 3A:U喜欢What?

4B:问题3 4B:U在家?

5A:回答3 5A:木油。

这种打断在网络交际中常发生,但并不会被当作是不礼貌的行为,而在面对面的交际中打断说话者常常被当作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并且会危害发话者的面子。在这段话中由5个话轮组成,但由于A的第三个问题,B不愿意回答,因此她转变了话题。在网络交际中,如果双方不愿意回答某个问题,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直接打断现在正在谈论的话题而转换到另一个话题继续交谈,这并不会影响交际的持续。

2.邻近配对。塞克斯等提出“邻近配对”理论,两个形式和内容紧密联系着的话轮构成了“邻近配对”,由两个交际者分别说出,先说的话轮是引发语,后说的话轮是应答语,且引发语和应答语之间有一定的配合关系,形成相应的配合类型。[8]同时邻近配对可进一步划分为第一配对部和第二配对部。两个配对部之间进行切换的位置,也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进行角色互换。邻近配对具有以下特点,每次交换设计两个语段;两个语段相互邻近;两个语段有两个说话人分别说出;邻近配对的第一部分制约第二部分。通常“问—答”、“给予—接受/拒绝”、“问候—问候”、“埋怨—申辩”、“陈述—确认”、“请示—指示”等都属于邻近配对。在例1中的对话有两个相邻对组成,分别是1A和2B(问候—问候)、3A和4B(问—答)。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在男女交际中,双方都在两个邻对中占据了同样重要的位置,都是一个引发语和一个应答语,从中并没有看出什么性别差异。

例3:

1A:问题1? 1A:哪?

2B:回答1 2B:BJ。

3A:问题2? 3A:U在家?

4B:回答2,问题3? 4B:木油,U?

5A:回答3 5A:在。

相邻对按时间顺序衔接称为顺接,答话者在回答之后又转而成为被动的说话者,说出引发语,使原先的主动方成为被动方,称为转接。如例3所示,1和2是标准的顺接,4是转接点,形成转接话轮对3、4和5。从转接和顺接来看,男女双方都有可能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打乱原来的问答顺序,话题的控制也不是一直掌握在男性手上,当女性对这话题不感兴趣时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改变原来的话题。因此,从会话结构来看,在网络语言中性别差异远远没有原来那么明显,这也就说明了性别差异在网络语言中逐渐削弱。

三、影响网络语言中性别差异的因素

作为一种语言的社会变体,男女在语言方面的差异一直客观存在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语言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地削弱,针对网络语言这种现象,下面具体地对影响网络语言中性别差异削弱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女权运动

女权运动诞生于新生的资产阶级妇女,它同法国工业革命和美国的废奴运动息息相关。“结构主义的最后一场运动,解构主义的最初一场运动”的“五月风暴”为女性主义者对既成传统进行解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随后,对有关女性偏见的批评又同其他反主流的思潮汇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对整个政治、文化进行反思的倾向,并且开始渗透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女权运动引起整个社会关注性别歧视问题,社会开始关注女性的地位问题,改变了自封建社会以来人们看待人类文化和其他事物所持有的男性视角。在之后的社会发展中,女性逐渐被看做是单独的个体,被赋予更重要的职务,女性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在社会上也逐渐得到重视。同时女性地位变化体现在男女双方的对话中就是原有的语言性别特征逐渐削弱,特别是在网络语言上体现了这一趋势。

(二)权势理论

在礼貌体系中交际双方都会使用一套相对规则的面子或礼貌策略。构成礼貌体系有三个主要因素:权势、距离和强加程度。“权势(P)”指在等级框架中交际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地位距离或垂直距离。当交际参与者之间存在很小的或不存在等级距离时,称为负权势(-P);当交际参与者之间存在很大的等级距离称为正权势(+P)。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距离(D)”不同于“权势(P)”差距,“距离”最容易体现在平等关系或负权势关系中。在交际情景中,最常见的礼貌体系主要有三种,即尊敬礼貌体系、一致性礼貌体系、等级礼貌体系。它们的主要基础是交际参与者之间是否存在权势差异以及他们之间的距离。一致性礼貌体系是指在交际参与者的关系是对称的(-P),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相互之间距离很小(-D)。在网络交际中,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知道彼此的文化、家庭背景、年龄、职业和性别等,而且双方都持着通过交流成为朋友的信念,因此双方都使用一致性礼貌原则,双方的关系是对称的且都处于平等的社会地位(-P),使用积极关联的礼貌策略(-D)交谈。同时由于女权运动后女性地位的上升,女性不再完全地依附于男性,在心理上,女性也不会屈居于男性之下,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聊天,因此,反映在网络语言中就是性别差异的削弱。

(三)交际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参与到网络交际中,导致操作系统语言和网络交际语言的广泛使用。所谓交际效率是说在交际过程中所采用的交际方式是以使听话者易于理解和掌握为基础的。交际效率高的交际是易于听话者理解的交际。所以怎样使听话者易于理解,成为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选择恰当的交际方式的主要因素。[7]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在网上聊天时,为节省时间,常常做出包含信息较少的回答,同时上网是需要计费的,人们为了省时、省力、省钱,也常作出包含信息较少的回答。因此交际双方不会将太多的注意放在语言上,用的语言也是既简单又易理解,在男女交际中也不会因为双方的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结语

在网络普及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应了社会发展有了生命力。从网络语言所反映出来的性别差异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多层面、多视角的研究方法,以便更清楚地认识这一问题的实质及根源。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女性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在社会上也逐渐得到重视,同时体现在男女双方的对话中就是原有的语言性别特征逐渐削弱,这一趋势在网络语言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罗纳德,苏珊.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梁卉.网络语言的会话结构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7.

[6]宁天舒.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研究网络语言[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

[7]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礼貌交际
情景交际
当诚实遇上礼貌
小猴买礼貌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暗恋是一种礼貌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