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抉择的艰难——浅析池莉《水与火的缠绵》
2010-08-15颜莺
颜 莺
(钦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自古以来就有女人为水而男人为泥的说法。池莉的小说《水与火的缠绵》,说的女人是水,男人是火吗?还是水般的冷静与火般的热情或是情与欲的水深火热?水火不相容,却又何来缠绵?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对于女性人生的思考,更是确切地反映了当代女性生活的困境——不相容却又不得不纠缠在一起。在当今社会,女性仍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与扼制及家庭的羁绊,而偶尔的反叛却也是扭曲的、放纵的,又带有深深的自惭与悔恨。女性的生活困境,千年来只不过是形式的有所改善,在精神上受到奴役,从来没有停止过。
一、传统思想对女性的影响与扼制
传统思想对女性的扼制,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深得多。传统的门户观念、操守观及男权意识的压制在女性生活中烙下深深的印痕。
《水与火的缠绵》的女主人公曾芒芒就有着很深的门当户对的思想,她对于只有高中文化、父亲是剃头师傅、母亲是不识字的菜农的锅炉工邝园有好感,可想到家庭出身就避而远之。她对未来配偶和家庭的理想是:“曾芒芒的丈夫,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他将是一个深负重望的人。他的同事中,有不少鹤发童颜的老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丈夫把她带到单位去,谦恭而又骄傲地对这些老人介绍说:‘这是我的妻子。’他们的家庭,明亮而安静,一尘不染,东西都摆放在应该摆放的地方。……这位丈夫是谁呢?……他不可能是邝园。”[1](P28)曾芒芒喜欢自己的男朋友的家庭有名望,有大人物,有气派,有胸怀,有良好的教养,而高勇的家庭切合了这些条件,自然而然高勇就成为理所当然的男友最好人选了。
传统的操守观使男女双方在真爱面前望而却步。曾芒芒在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常声远时,由于对方有女朋友,又是男朋友的好朋友,尽管彼此心中有爱,可“他们都是品德高尚的人,至少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品德高尚的人。至少他们都在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2](P162)于是他们抑制住了彼此的情感。当曾芒芒发现高勇的缺点决定离开他的时候,作为朋友的常声远此时充当了一个和事佬、传声筒,对朋友的愚忠让他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该说的没有说,不应该说的全说了”。[3](P163)他与芒芒吃了最痛苦的一顿饭,结果如愿,芒芒原谅了高勇,可也注定了这一婚姻的不幸。而流言蜚语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这一桩婚姻。尽管在与高勇的交往中芒芒发现了其不少的缺点,可由于年龄的缘故,由于曾谈过5个男友就受到领导同事的非议,甚至于归结为作风不正的教训,让芒芒一次次地忍受了。而一次性的冲动,让他们不得不走上婚姻之路,这也是一条不平坦的路,遭受了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两个人的倔强的性格却使他们仍固执地坚决地要结婚,而且把它上升为是他们最起码的人生权利去争取。抗争的过程中两人又站在同一阵线上,从而暂时压制了彼此的分歧,可当他们真正走进婚姻殿堂的时候,也是他们筋疲力尽的时候,而所有的不和谐也就接踵而来,矛盾逐渐激化。当然在其中也凸显出男女双方的贞节观。芒芒因为已失身于高勇,那也就只能委身于他,结婚就变得理所当然了,而由于处女膜已破裂在婚检时不得不求助于常声远的未婚妻林晓玲,这使芒芒在她面前怎么也抬不起头来。高勇则在领取结婚证时因为工作人员的一句话:“你们不就办个结婚证吗?急什么?孩子要出来了?”而火冒三丈,飞起一脚把黑板踢翻了,理由是不能让这些人侮辱芒芒,就连常声远的一句对邓丽君《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这首歌的玩笑话:“哪里是怨妇,假装怨妇,人家两口子在调情呢。”高勇也要制止,他必须保持芒芒的纯洁。可见在这个男人意识中自己的女朋友的名节的重要性。他曾信誓旦旦地承诺芒芒将是他终身的伴侣和相敬如宾的妻子,在没有正式领取结婚证书之前,他是绝对不会动她的。他的理想是美丽的:贞洁的处女新娘,美丽的洞房之夜,一切都是崭新的。可正是这个非常重视名节的人,却做出让芒芒无法保持名节的事,在生理本能与精神意识的较量上,往往生理本能占上风,可在日常行为意识中,这种传统贞节观的精神奴役又是如此坚如磐石,以致使人言行不一。
而传统的男权意识、男权观也深深地压制禁锢着人的思想。高勇的思想、言行,无不显露出深深的传统男权意识,他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对芒芒总是粗心大意,每次约会总是不能记住地点,每次两人都各自在不同的地点等,一次次本来很浪漫的约会都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而在性生活上,更是男人霸权的一种绝对显现,高勇从来不顾及芒芒的感受,只是一味地索取,强悍而贪婪,在获得欢快之后就是睡觉,而对于这些芒芒的领悟是:这种疼痛之于女人,那是命中注定的。因而她努力地去使自己夫唱妇随地配合高勇。这种没有快乐而言的性生活,芒芒却认为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她认定自己一定是前生做了什么坏事,今生遭到了报应。生活在当今开放的社会的女性却仍然保留着这么深的因果报应的思想,这可以说是当今许多女性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正是这点,使她们对于男性强加在身上的压迫可以一味地忍受而无反抗,这也是女性在获求精神解放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家庭责任对女性的羁绊与囚禁
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处处显现出家庭的羁绊。首先,是被革命异化了的父母对子女婚姻生活的干涉。从谈恋爱开始,两人的交往就充斥着双方父母的身影,特别是两个母亲互相攻击与刁难,为恋爱之曲谱上了不和谐之音。当然两位母亲也有一致的时候,那就是要求高勇和芒芒必须先立业后成家——高勇必须考研。由于突破了防线,高勇和芒芒不得不结婚,双方父母是极力反对,这让他们的结婚之路变得坎坷,可这个挫折却让他们暂时忘却彼此的分歧与矛盾,最终走在一起。在父母的干涉下,他们的婚姻生活从开始就是那么不顺利,双方父母从最初的对他们的毫不理睬到讨价还价,最后婚礼也按照父母的要求举行了三次。在婚后,又为他们规划了未来,那就是高勇继续考研,当芒芒意外地有了孩子后,两位母亲又是坚决要求拿掉孩子……父母对婚姻生活的介入,是导致曾芒芒与高勇婚姻不谐调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当婚姻到不可调和,离婚提到日程上时,高勇的父亲生病及至去世,又让芒芒再次妥协……男人在此时变成了一个弱者,而女人就成了他们的必然的依靠,他们会变得让人怜悯,而面对一个柔弱的男人,女人会更无力反抗,只有忠实地充当他们的庇护神。芒芒又一次放弃了自己,充当一个贤妻的角色。
其次是儿子的问题。“离婚的事情是这样的:裂缝和鸿沟都已经出现了,无法弥补了,迟早都会去办这个手续。只是他们都变得成熟多了,不着急,为了儿子,大家把日常的生活秩序还是维持好,然后,等时机成熟了,就去办吧。 时机也是孩子,也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4](P282)为了不伤害儿子,他们都沉默了,而且在儿子、父母面前装扮得很恩爱的样子,这让人感到一种痛彻心肺的虚伪。牺牲最大的当然是芒芒,她始终坚守这座婚姻的围城,而高勇从始至终,都没有对爱情与婚姻忠诚过,女性的坚忍在这里体现无疑,可这是一种怎样的牺牲,怎样的精神与肉体的痛苦。虽然这里没有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都注定要被囚禁于宗法社会的“铁闺阁”中的命运,可女性仍无法摆脱传统思想上的精神的“铁闺阁”,始终无法挣脱而苦苦纠缠——水与火的缠绵,是怎样的无奈。
三、精神反叛只是偶尔的放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这是小说中引用的普希金的诗。芒芒不太相信:它符合中国的国情吗?芒芒就是一次次地克制自己,但她的快乐之日却迟迟没有到来。
克制并不就意味着没有反抗。不知从何起,她已爱上常声远了,当她与高勇交往,当她发现高勇的缺点时,那时的她就有了精神的反叛,可这是一种无望的或者说无渴求的爱,一种折磨人的爱,两人都自认为是高尚的人,从心照不宣到试探到芒芒对常的依赖与信赖,可他们之间是无可指责的,他们没有任何行为举止超越了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友谊规范。他们用无可指责在抵挡,他们对外抵挡,也互相抵挡,用精神去抵挡和超越。[5](P357)
在行动上芒芒也不是一味地妥协,也有反抗。结婚不久,当她发现她与高勇绝对不是同一类人,关键的时刻,他们总是无法对话,他们长期文不对题,他们是两列对开的火车,面对的永远是交错的时候,她决定离婚,而且不打算留余地,她不想再装贤惠了,不想努力学做好女人了,她要做她自己。可愚忠的常声远的劝说,让彼此陷入痛苦,也许是赌气也许是报复,芒芒与高勇和好了,但裂痕一旦存在也就意味着永远的难以弥合。
“常声远去了美国,她就沉默了。封存了一种风格。掩埋了一部分的个性。如果说人是多面的,那么某一个侧面就算坏死了”。[6](P282)芒芒是成熟了,可这种成熟却是以抑制情感为代价的。而当她最爱的爷爷,她的精神依靠离去后,几近崩溃的她最终在电话里对常声远进行了呼喊:“我要你回来。”这是女性意识的复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女人正当的爱的呼唤,此时才是真正的她,没有更多的伪装,真实的她。可当常声远回来后,一切都没有改变,各人又回到自己的轨道生活。对于芒芒与他之间的感情,高勇知道,林晓玲更是明白。林晓玲庄严地守卫着她的婚姻,对于甘为弱者的女人,对于无限宽容的女人,对于装聋作哑的女人,常声远能够怎么办?你可以对自己不仁义,但无法对这种女人不仁义,曾芒芒了解他。高尚的感觉可以消解人生的痛苦。有一种人,对于高尚的需要超过其他一切,这就是常声远。他们就是这样牵挂着,享受着彼此的一份理解,正如小说中所说:“生活其实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 ”[7](P325)
放纵,还是报复或者背叛?芒芒不是完人,对于邝园,她的初恋,年轻的她是务实地撤退了,那时的她有种怅惋的疼,一种钝钝的落寞的疼。15年之后,一直默默看着她的邝园再次靠近她,指出她选择高勇时是虚荣心在作怪,这敲到了曾芒芒的痛处,邝园的关心及对她的理解,让她无法自持,她的身体背叛了她,多年未曾有的哀婉的充满情欲的爱慕溶解了她。禁欲与放纵,挑衅与守卫,芒芒备受煎熬,结果是她倒下了。遭遇了一次从来没有犯过的错误——她自己诱惑了自己。芒芒不仅仅是她的丈夫高勇认识的那个女人,她还是另外一个女人,芒芒现在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了。她是水,也是火,她天生就是,只是从前她看不见自己。这一次是实际的背叛,她最终用自己的行为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拒绝了邝园的第二次要求。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偶尔的背叛都会招来自身的谴责与悔恨,而像高勇之类的男人对于背叛,则会敷衍而过,然后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没有错误的意识,而且会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男人的生理规律就是水满则溢。
四、最后突围缘于自立的追求
在结婚十年之后,曾芒芒要突破围城了。在婚姻的围城内外,从幼稚到成熟,芒芒收获了经验与教训,在生命的成长中走向成熟。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丈夫始终没有给予她想要的理想生活,没有呵护她,更没有尊重过她,在忍受无爱婚姻的折磨与丈夫的背叛中,她逐渐自立而坚强,爷爷的死使她在脆弱中向心中的爱人常声远发出了呼唤:“我要你回来。”而眼看丈夫的背叛,她是平淡地说了句:“如果你需要,我随时都愿意办理离婚手续。”此时的她是如此的坚强与自信。她不再是当年那个因邝园对高勇的挑衅而害怕得泪流满面向常声远求助的女孩了,她也不再是任由摆布的妻子了。而邝园的死让她真切地感知了生命的无常。长江的洪水让她又一次真正体会了生命的价值,她成了37万防汛大军中的一员,她想保卫她的出生、成长、恋爱、错误,以及一切。人生不那么漫长,难道不会再有奇迹?她给常声远打了一个电话坚定地说出了:“带我一起去。”她已决定了,18年后芒芒清醒地、坦然地、坚决地作出了她的人生的第一个明确决定。这虽然迟了点,可毕竟她迈出了这一步,但结果如何,我们谁也无法预计。他们能走多远,在这条道路上他们能放弃多少,又肯放弃多少,在这样一个仍然深深烙着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社会,她的围城突破也许会成功,可她追求真爱的道路能走多远,又有谁知道呢?
在当代,中国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所受的压制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强得多。“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要受制于父母,受制于单位,受制于处女膜,受制于户口,受制于所有这些票证,否则,一个生命就无法成长”。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现状,而且这个“社会有一个很奇怪的游戏,尽管你洁身自好,并无索取,他们还是要给予你”。
《水与火的缠绵》揭示了当代女性生存的困境及抉择的艰难,提出了一个女性如何走向独立的问题,作为女人她是水也应该是火,水般的柔性又有火般的热情与执着,始终作为生活的强者有着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虽然小说的最后并没有告诉我们一个结局,但女主人公最终起码获得了心灵的解放,首先从精神上挣脱了束缚,大胆地去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更是女性向男权社会挑战的宣言。
[1-7]池莉.水与火的缠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5.
[8]赵志英.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6.
[9]王新菊.试析池莉小说中女性世界的重构.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10]黄清玲.论池莉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女性主义.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