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使用电子处方的优劣势探讨
2010-08-15闫文亮
闫文亮
(高台县人民医院药剂科,甘肃 高台 734300)
门诊使用电子处方的优劣势探讨
闫文亮
(高台县人民医院药剂科,甘肃 高台 734300)
现参照《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总结和分析电子处方在我院的需求、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门诊;电子处方;优劣势探讨
我院于2000年开始实行计算机管理,但大都偏重于将其应用于管理和收费。2003年我院开始在医疗过程中使用电子病历,2006年使用电子处方。为了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现对我院使用电子处方的情况进行一些调查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电子处方的优越性
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2006年7月公布的报告中说[1]:每年因药物处理失误造成150多万美国人身体受到伤害,其中许多医疗事故都是因字迹不清、剂量说明和处方书写不当造成的。医院原有手写处方存在字迹潦草、书写格式不规范、管理困难等弊端。而电子处方书写清晰、规范使用药品通用名,可有效防止因医师字迹潦草或书写不规范而导致的配药差错。如遇缺药,系统会自动提示,便于医师掌握。门诊电子处方无论是从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服务水平,还是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管理的角度讲,门诊使用电子处方都是迫切需要的。
1.1 提高了处方正确率
药房的药品信息能及时显示在医师的电脑上,所以药品信息正确、及时,医师在开方过程即是在电脑上做选择的过程中,药品的剂量、规格一般不会出错,电子处方的正确率比手写处方有明显提高。某医院在未实行电子处方时的2004年、2005年不合格处方率分别为27.33%和28.16%,而在使用电子处方后的2006年、2007年不合格处方率分别为6.68%和6.71%,2008年不合格处方率仅为0.48%(不含无诊断项)。
1.2 提高了配方正确率
看过手写处方的药师都深有体会,要熟悉医师龙飞凤舞的字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即使熟悉了医师的书写习惯,差错还是时有发生。使用电子处方后,这方面的差错可以杜绝,对提高配方的正确率效果明显。
1.3 提高了用法用量正确率
与手写处方相比,电子处方上的用法用量清晰,避免了对医师和药师手写用法的误认,提高了患者用药的正确率。
1.4 提高了收费正确率
要让非药学专业的收费员看懂处方,难度比较大,所以使用手写处方时,药品的收费错误是常见现象,患者对此有很多不满。使用电子处方后,药品收费错误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1.5 加快了配药发药速度
使用电子处方后,收费处收费完成,信息就传递到药房,药师即可以先行配药,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的时间。尤其可以在非高峰时段随到随取,优势明显。药师根据正规、清晰的配药单配药,配药速度快。同时将打印好的用法清单交给患者,也省去了粘贴用法的时间。
1.6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医师从药品信息中选择后开出的药品在药房都有供应,避免了医师开方后因为药房无药使患者徒劳往返的弊端。同时配药正确率、收费正确率的提高,配药速度的加快,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文章指出,实行HIS系统后,患者省去了划价的环节,也省去了在各个环节排队的时间,至少节约了1/3的就诊时间[2]。
1.7 提高了管理效率
药品消耗情况和药剂人员工作量统计是药房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电子处方后,药品的消耗情况可以随时查询、统计;将药剂人员的工号输入电脑,工作量情况一目了然;以往出现问题时要查找手写处方,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而电子处方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3]。这些在手写处方时代费时费力又难保证结果正确的工作,现在可以省时、方便、正确地完成。政府部门对药品的使用情况也可以方便地实行实时监控。
1.8 提高了医疗质量
电子处方的广泛使用,能使处方共享效率有很大提高。如果再配合使用配伍禁忌提示软件,用药安全性则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 电子处方的工作流程
目前,医院使用的电子处方系统软件及其使用的网络环境千差万别。其中一种为打印模式,在此模式下,处方书写与打印均由医师完成,处方上留有医师的手写签名,符合法律规定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的知情权与处方外购权;另一种为不打印模式,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均不持有处方,凭挂号收据上的流水号完成交费及取药过程。我院目前采用的是不打印处方模式。门诊电子处方的整个流程为:挂号(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接诊医师录入电子处方)→输入电子处方→收费(电子处方被确认)→打印处方→取药并确认处方,最后据此配药、发药。
3 使用电子处方后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3.1 过敏试验问题
根据《处方管理方法》第三十五条“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医院在使用电子处方过程中,处方医师对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的药品,只在处方中开皮试药物,药师凭此判断该患者需做过敏试验;但若处方中未开皮试药物而直接开治疗药物,则药师无法判断是患者已做皮试还是医师漏开皮试药物。故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完善电子处方系统,增加过敏试验及结果判定一栏,以确保电子处方的安全性。
3.2 分色问题
处方颜色的区分主要是为了突出处方的科别或药品及使用药品患者的群体特点,防止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我院除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处方仍采用纸质,要求医师手工书写外,其余均使用电子处方。电子处方采用打印模式,由于使用普通打印纸,使得急诊或儿科处方无颜色区分,从而降低了医师、药师的视觉警惕性,不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笔者认为应该对急诊、儿科、麻醉、精神类药品的电子处方底色进行调整,并在电子处方右上角予以注明,以提高医师、药师的视觉警惕性。
3.3 医师签名及加签问题
医院电子处方采用打印模式,暂时未将医师的电子签名留在系统中,这个做法存在一些问题:没有采用电子签名技术对处方中的电子数据进行签名和验证,就无法达到2005年4月1日起实施的《电子签名法》的要求,这种状况的电子处方也无法具有与手写签名和盖章的处方同等的法律效力[4]。如果审方时出现《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九点“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的情况,操作则比较困难。对于这个问题,药房除了让患者到医师处确认之外,目前尚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4 用量用法问题
3.4.1 药品特殊用法难以录入 虽然电子处方系统将临床上常见的药物用法都做了预设,但某些非常规用法却难以预设,给处方录入带来了困难,比如诺和灵30R,需皮下注射,早10 U晚8 U,这就找不到预设的用法,而如果医师在录入时用法空缺,这是处方制度不允许的。对于药品特殊用法难以录入的问题,应增加“备注”栏目,医师可以在“备注”栏中简要说明药品用法[5]。
3.4.2 医师用量用法不正确 临床中更为常见的是一些缓、控释制剂及半衰期长的药物一日多次给患者使用,如硝苯地平控释片2片、3次/天,布洛芬缓释胶囊1片、3次/天等,这种用法不仅造成药物过量,还增加了患者往返奔波于医师和药师之间的辛苦。
3.5 输入错误
因为电子处方主要是由医师输入的,只是工具由笔转换成了鼠标和键盘,所以也会有差错,只是避免了因字迹潦草、笔误而产生的错误。我院抽取了2008年12月的电子处方386张,共查出错误电子处方219张,错误率高达56.7%。现发现较常见的错误是药品用法、用量及药名等输入错误。另外,还有一般项目的输入错误,主要是挂号员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输入错误,或者是患者(家属)填写资料时写错。因此医务人员在输入患者基本信息和开电子处方时要做到认真输入,仔细核对,不要让患者因为处方错误在药房、收费处、医师间来回奔波。
3.6 老医师适应慢
各医院都有许多高年资的医师,他们有丰富的医疗经验,但是他们适应信息化的能力比较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开出电子处方。少数高年资的医师甚至对电子处方有抵触情绪,电子处方使用了几年,他们仍然坚持手工开处方。我院一般给高年资医师配备专业电子处方输入人员。
3.7 意外情况
与传统手写处方相比,如果遇到断电、电脑或网络出现故障时,电子处方将无法开出,容易使正常的医疗秩序出现混乱。断电、网络故障等意外情况是难以避免的,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重视并做好电路和电脑的日常维护,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以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
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书,而电子处方系统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数据的安全性及应用的合法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合法、安全、高效的电子处方系统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值得在医疗卫生系统大力发展与推广。
[1]李华才.美国电子处方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状况[J].中国数字医学,2007,2(5):5~9.
[2]朱士春.医院电子处方应用前后的变化及相关问题[J].中国药事,2007,21(3):177~178.
[3]李艳芳,庄华玲,陈飞苑,等.加快确立电子处方管理制度合法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9):1144~1145.
[4]包国峰.基于电子签名的电子处方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院,2006,10(8):17~19.
[5]刘燕,王峻峰.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优势与问题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07,2(5):35~36.
R193
A
1671-1246(2010)12-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