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培育
2010-08-15欧阳世芳
欧阳世芳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河源 517000)
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培育
欧阳世芳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河源 517000)
培育当代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促进了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转换,而且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探究高职生人文素质培育的新思路提供了契机。
校企合作;人文素质;培育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特色求发展”[1]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也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素质”的更高要求。如何去解读和探求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内涵和路径,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全新课题。
1 校企合作促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转换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体系上,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一直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设置课程,基本专注于通过学校课堂对大学生的感知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培养的惯性传统模式,导致重专业知识、轻基础知识,重知识积累、轻知识结构和人文素质培育。教育的本位窄化为行业本位、专业本位,导致学生有知识但没文化,有学历但低素养,缺乏人文精神。高职教育偏离了其本质,而走向一个误区,那就是使人“工具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工具人”的现象比较普遍。
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各地职业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方向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步入转型期。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转换为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校企合作环境下,将高职生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中,接受企业文化环境的熏陶,更有助于“育人”而非“制器”。[2]这种转换,既有效地利用社会各种具有教育价值的公共资源和设施,参与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活动,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协同工作的育人合力;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人本身的人文素质水准提高与和谐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2 校企合作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建设提出新要求
2.1 认识和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规律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非是单纯的技术培养和训练,有其自身的规律[3]。在校企合作环境下,充分认识和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规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建设,树立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应当把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育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在“育技”的同时学会“育人”,把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的见解和合理的价值观及社会道德评判标准,当作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2 人文素质的教育者要有创新意识
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培养高职大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是一个创新型的素质教育过程,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富于冒险与挑战精神,树立自信心,具有独立性等个性心理品质等,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内涵。在课堂的基本结构中,重学生学习过程,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培养综合素质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发现信息、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其创造力,达到人文素质培育的目的。
2.3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生命力的综合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发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引入企业资源,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应当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紧迫的任务。学生们在生产第一线及流通环节上的实践,不仅可以通过企业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也有利于在实习实训中把各种基本素质教育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塑造他们自信、灵活的个性品质。可以说,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既是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创新素质教育的有效杠杆[4]。
3 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生人文素质培育亟待思路创新
3.1 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专业教育过程之中
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认识,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是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生人文素质培育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首先,必须要改变固有的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认知模式,遵从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既反对把单纯的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同样也不赞成把人文素质教育视同传统的文科学习和社会科学教育的思想。其次,应当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5]。其次,在自然科学中,并非没有人文要素,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评判标准,思想情感及理想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存在于自然科学体系当中。所以,把人文素质教育和自然科学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期误区,必须得到矫正。高职院校应按照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作用,把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中,自觉地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3.2 “3V”素质教育模式值得推崇
在国内先进的高职教育模式中,“3V”——“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模式在人文素质的培育中值得推崇。这一教育模式强调以职业道德为核心,解决这一问题也是“3V”素质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实现从狭隘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激发人的潜能,注重人的品行、知识、能力、习惯、体魄、心理素质以及个性特长等和谐发展,做到技术与人文结合,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并重,生理成长与心理健康同步;以开发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把培养创业能力当作所有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校企合作办学为途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职业人”。
3.3 人文素质的培育需开发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人才的培育以社会为关注对象,其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先育人,后技能,使每一名学生首先成为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是社会对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文素质教育所担负的使命。因此,人文素质的培育需要有效开发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立足校内,面向社会,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并融为一体,依托行业、企业、社区,广泛建立科技、艺术、体育、职业技能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站,延伸拓展校内教育,用社会实践大课堂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灵感,引导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爱岗敬业、为社会服务的良好品格。
3.4 人文素质的培育需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合力
首先,必须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全过程。把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需求作为出发点,学校各职能部门应当密切配合,构建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和工作体制,保证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其次,统一规划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理论建设,将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精神的凝练和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第二课堂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效整合校内各类资源,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管理与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6]。第三,要将常态的教育模式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采取多元化的人文素质培训体系。除在一般课程中渗透着人文素质教育以外,还应开发和设立人文素质的应用性课程,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最后,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功能作用,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7];立足于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举办科普、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举办的各种交流活动,使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沟通,培养学生的各种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学校的精神文化融入到整个人才素质的培养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修养,丰富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S].国发[2005]35号.
[2] 杜连镇,张红艳.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4
[3] 孙德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空间,2007(9):76
[4] 黄紫娟.浅谈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J].现代企业文化,2008(35):131
[5]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3卷[M].商务印书馆,1979:143.
[6] 李逸凡,邹宏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62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OU YANG Shif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Department,Heyuan polytechnic,Heyuan 517000,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is a new topic in educational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operation be 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Vigorously carrying out combining work with stud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not only promote the higher quality model of human transformation,but also contribuate to put forward new requiment for meaning construction.At the same time,it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new idea for hum anistic quality cultiv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humanistic quality;cultivation
G710
A
1671-7880(2010)03-0010-03
2010-04-12
欧阳世芳(1982— ),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