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职院校科研为支点构建“两型社会”技术试验基地*

2010-08-15曾少武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科技进步湖北省

曾少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把高新技术转化、推广并应用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社会建设中来,使其形成现实生产力,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之一。而自高职院校诞生之日起,培养技术人才,注重技术研究,着力技术服务社会是其基本职能。以高职院校科研为支点,构建一个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技术试验基地能满足“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需求。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关于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的正式签署,以及湖北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为这一战略需求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现实条件。

一、构建技术创新与试验基地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需求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988年9月,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索罗(Robertsolow)以科学的数学模型,对1909~1949年40年间美国私营非农业企业有关数据计算,其结论是,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技术进步所作的贡献为87.5%。美国经济学家迪尼逊对该公式统计定量分析后,进一步认为,对美国经济来说,技术进步、人力增长和资本增长这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或生产力发展贡献的份额是1:0.7:0.3。根据加拿大经济学家鲁丁(JeremyRudin)的计算,他认为,这个比例也大致适用于加拿大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经济。”①张华夏: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学习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刘国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文库,红旗出版社,1997年第857页。

2005年,以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朱团钦为主要成员的调研组就湖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了大量数据分析与测算,结果表明:“1981-2003年23年间湖北省资金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44.07%,湖北省劳动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6.62%,而湖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高达49.31%。已经接近要素投入(资金投入和劳动投入)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说明湖北省整个经济的增长方式已经接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的内涵扩大再生产,科技进步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相对较高。”①朱团钦:湖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载于《统计观察》,2005年第10页。这一结论与美国经济学家索罗、加拿大经济学家鲁丁的研究成果有相似之处。

国家2004年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湖北在中国四大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得以凸显,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步入轨道。根据国家关于建设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型社会)总体目标和要求,湖北省提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六大基地战略任务。重点培育制造业、重化工、高科技、服务业、物流业等。这些战略任务的实施无不以技术应用与研发为重头戏,其实质是以综合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效能的提高。

虽然朱团钦教授与美国经济学家索罗、加拿大经济学家鲁丁关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地位有着相似结论,但湖北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方面的工作不尽如人意,它一方面反映出湖北工业化水平不高,与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有着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人才队伍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湖北高新尖端科学技术在全国有领先之处,但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相比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有差距。只有充分发挥应用技术优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技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以技术提高社会生产率,才能有效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战略目标。而如何把高新尖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急需的应用型技术,如何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构建应用技术创新与试验基地已经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要求。

二、湖北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构建“技术试验基地”提供了可能

2008年8月,教育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协议。协议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要求各级各类教育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协议共建内容的第五部分指出:要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改革,增强高校服务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设立‘武汉城市圈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融资支持”;“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与高校开展科技合作”;“教育部支持湖北高校创建与‘两型社会’建设相关的科技平台建设”。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经过近十年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已占全国高校的半壁江山。湖北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89所,其中高职院校就有51所(据湖北省教育厅2009年6月5日《湖北省高等学校名录》统计数据)。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其中四所在湖北省,湖北高职教育规模居全国前列,其内涵发展与技术研发水平大大提高,在湖北由高职教育大省向高职教育强省迈进的过程中,在湖北“中部崛起”战略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面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技术”的旺盛需求,湖北高职教育将着力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挥高职科研优势,主动担负起“两型社会”技术试验基地的重任。

三、高职院校的科研特点,为构建“技术试验基地”创造了条件

社会经济结构为高职科研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相对于研究型高校来说,高职院校在应用技术研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高职院校正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为构建“技术试验基地”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2002年10月,为了突出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工作上取得的突出成绩,原教育部领导在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强调,“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性方向,这不是一般性措施,而是一条必由之路、根本之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平均每所高职高专院校与社会近百所中小企业以技术服务为中介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科研与服务方面,一些优秀的高职院校在引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次,湖北“楚天技能名师”工程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为构建“技术试验基地”提供了智力保障。“楚天技能名师”是来自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双师型”教师则既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亲身参与学院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技术研发中起到核心带动作用。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近三年公开发表论文1500多篇,4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有10项以上获省级以上奖励;参与研制的ZT-12医学生物组织脱水机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XG系列曲轴轴颈磨削加工成套设备技术先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述成果已转化为11家民营企业产品,使1000多人实现再就业;其中鄂职九州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被湖北省政府授予为高新技术企业,获省市两级政府3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技术研发与服务社会实现了良好的互动。

其三,高职院校科研定位为构建“技术试验基地”创造了条件。科研工作定位是高职院校对科研地位、科研目标、科研重点的基本认识。高职院校的办学性质和实力决定了不应把科研重点放在基础研究上,否则会造成科研资源的无谓浪费。“高职院校的科研重点应放在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应用技术的开发、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生产技术的服务、科学技术的咨询、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同时,要与企业紧密结合,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形成自身科研特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提升内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18页。高职院校的科研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构建“两型社会”技术试验基地,其目的正是使高新技术转化为应用型技术,把应用型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取得质的发展。因此,发挥高职院校的科研优势与构建“技术试验基地”在目的、作用与主要内容上是类同的。

其四,高职院校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主动承担“技术试验基地”职能,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基本职能。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不仅是加快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高职院校不应仅仅是一个传播知识和技术的场所,还应成为一个技术创新的载体,没有科研活动,学校就没有知名度,就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②郭琳,胡幸鸣:略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载于《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高职院校科研的社会服务重在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只有充分发挥这一作用,积极承担“技术试验基地”这一职能,才能主动面对当今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新行业、新产业、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新局面,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就能主动了解市场、适应市场,通过了解、调整、研究来获得大量社会技术需求信息,并以此推动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和长足发展。

四、构建“两型社会”技术试验基地的几点建议

其一,明确政府主导、政策配套机制,形成阳光效应。现代科技发展表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日趋融合,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直接生产力”。“两型社会”建设不仅要培养“两型”意识,还要切实以技术研发为主要手段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从而促进生产力质的提高。立足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积极构建“两型社会”技术试验基地,是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涉及政府部门、社会行业院校较多,需要统筹规划,对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地位认同、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等必须由政府主导。以政策保障推动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研发、校企技术合作、校地科研互动等工作。

第二,技术试验基地应实行开放式研究、动态式管理,形成连锁效应。高职院校应与研究型大学、社会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共建技术试验基地,对基地实行开放式研究有利于技术查新,使技术成果始终保持前赡性、新颖性。对技术试验基地实行动态管理,能最大程度促进高职院校与研究型大学、社会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在技术研发上优势互补。

其三,项目推动、资金扶助、引进竞争机制,形成马太效应。“两型社会”技术试验基地的运作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以项目运作,以资金扶持,形成马太效应。课题立项要坚持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技术研发和推广为主,坚持对技术的实际需求进行有目的、有对象的技术攻关,以能给企业事业实际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技术研发为主。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学校、企业、社会合作,共同研发应用技术。对于有效益、高质量完成的研究项目要给予资金扶持与奖励,否则要给予通报和处罚,让优者更优,让劣者淘汰。以此推动“两型社会”的技术研发工作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科技进步湖北省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