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范性课程建设的回顾与“示范后”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0-08-15郭江平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院校改革高职

郭江平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0)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06年11月正式启动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我国继实施高等教育“211工程”之后,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被称为高职教育中的“211工程”。我院从全国1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中,凭借船院人不懈的进取和50多年办学的积淀,进入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通过三年的努力终有所成。课程建设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标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我院已经建成6门国家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44门院级精品课程。在学院顺利通过最终验收步入“示范后”时刻之际,回顾示范建设的历程,总结示范建设的经验,思考“示范后”学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示范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项目的再认识

课程建设和改革始终是高职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推进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突破口。示范性院校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抓手就是课程建设。我们认识到:

1.1 明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深入理解其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第二就是要使学生拥有熟练的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就是要把事做好,创新就是要把事做得更好,先把一件事情做好,再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我们在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时候,首先要培养的思想和精神。创新就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只有追求完美,才会发现问题。有思想和精神,再加上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不愁今后的发展。高职教学模式特点是工学结合,强调的是边学习边训练,培养高技能人才。所以我们的课程一定要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来设置,我们的教学环境也要按这个原则来建设。

1.2 引导老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必须依靠全体教师,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改革持久、深入的前提和保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变了,行为就会变;行为变了,教学效果才会变。观念不转变,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无从谈起。面对与传统高校不同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生源情况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改变传统高校的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再以专业知识体系为课程目标进行教学。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重点不是力求把知识表达得最清楚、最完整,而应该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明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贯彻能力本位思想,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改革旧的观念,真正确立起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高职课程教学新观念,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高职课程建设必须突出对人的培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注重系统化,通过合适的项目对课程目标进行转换表达,通过构建完整工作过程实施,这是高职课程建设的最难点,攻克难点需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要不畏难、不怕难,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

2 围绕示范院校课程建设项目我们所做的工作

基于对示范院校课程建设项目的认识,学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以下工作:

(1)从最基层教学管理单元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抓起,实施“头脑风暴”转变观念,提高执行力。2006年底,我院围绕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主办了全院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培训班,讲高职的发展形势和学院面临的机遇,院长刘民钢教授结合教研室工作和专业建设对16号文件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2)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要求和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为讨论主题,2007年3月,在各教学单位开展了历时近二个月教学大讨论活动,引导全体教学人员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质量”和“特色”意识,形成了如何适应新的要求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办法等9项成果。

(3)针对教学模式缺乏高职教育特色,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课程教学质量、效率低等问题,适时启动了骨干教师培训计划。2007年6月,学院在各教学单位遴选了50名骨干教师,与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中心宁波基地联系,在我院举办了为期2周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力的培训。通过“完成一个项目,做一件事”入手。在“做”的过程中,让教师切身领悟,并应用先进的职教观念,培训以教师“做事的效果”决定培训的效果,以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效果判断教师的能力水平。通过培训,50名教师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职高专骨干教师证书。

(4)通过骨干教师的带动,围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首先抓好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2007年9月教务处组织了包括专兼职在内的全体教学人员参加的骨干教师课程设计交流大会,并请全体教学人员评价课程教学设计效果,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2007年11月,教务处对讲课比赛进行了改革,组织了分职别的教师课程教学设计竞赛活动,如副高以上的教师要求对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中职教师要求对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初职教师要求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活动的开展,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得到普及,专业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5)建立鼓励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广大教学人员在教学工作中锐意改革,争先创优,形成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和氛围。激发教师在争先创优中建设优质课程,在争先创优中上好每一堂课,在争先创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学期末召开全体教学人员大会,由学院领导为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优秀管理团队,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十佳教师颁奖。

(6)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提高人的品质和全员参与意识为目标,从2008年1月开始在全院各教学单位开展6S管理活动,通过这一活动,适应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进一步改善课程教学和教学工作环境、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3 “示范后”课程建设的思考

示范院校建设是高职改革发展的创新之路,通过建设,示范高职院校要成为“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示范后”的学院课程建设有下列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

(1)研究不同性质高职课程的改革途径。高职公共基础课、专业导论课、专业课、顶岗实习,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课程,改革的途径不应该相同,在对课程定位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如何围绕课程目标,实事求是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力求在学生身上体现实效还需要深入研究。

(2)高职课程改革要突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服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适合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利于因材施教;课程教学手段服务课程教学方法;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凸显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把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源泉,通过各种厂校合作的方式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时时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时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溶入课程之中;按照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形成综合性的课程;按照实际工程训练的规律,引导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组合的课程模块中嵌入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技术要求,在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教学中覆盖或超过技能鉴定的应知和应会要求;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构建新型教学和训练项目;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真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香港理工大学黄德辉先生提出的“反思,再出发”是一种良性的工作方法,示范校通过验收只是一个阶段结束了,我们要做的是深入反思,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对已有问题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又总是伴随着新问题,新旧问题交织时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矛盾,“示范后”仍然要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创新。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程教学适应社会的需求,形成高职教育自己的特色,创造高职教育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高职教育有强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院校改革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改革之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