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思考

2010-08-15李欣卉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李欣卉

(西南交通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涵义和特征

1.高校学生社团的涵义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从功能方面理解,高校学生社团是为发挥和培养大学生的某种能力,开拓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挖掘大学生潜能的一种功能性群体组织。广义的学生社团包括高校学生会组织、研究生会组织、各种专门性学生组织。

2.高校学生社团的特征

第一,社团组建的自主性。学生社团是由共同的爱好者自主自愿创立的。社团负责人自愿承担社团的发起和组建工作,其成员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自愿参加社团活动。学生既是社团的主体,又是社团的服务对象,学生的立场、利益和意愿也随之成为社团的立场、利益和意愿。

第二,社团成员的广泛性。学生社团能广泛吸引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学生参与,成员具有广泛性,在学生中拥有极强的影响力。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爱好广泛、求知欲强,而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欲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学生社团成员具有广泛性的基础。

第三,社团目标的整合性。就参加学生社团的成员而言,其参与社团的初衷和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强能力。而学生社团为个体成员这种能力的施展、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由于社团成员在兴趣、爱好、特长、观念等方面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因此,社团内部的个体成员通过经常的聚会、交流,容易形成“共同语言”,并逐渐地形成自己社团统一的群体目标走向。

第四,社团规范的自律性。校园社团要保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情况下,社团行为的规范往往难以形成强制的约束力,而主要依靠成员的自觉,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第五,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学生社团活动是灵活多样的,时间上可以定期也可以不定期,参与人数上可多可少,形式、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社团成员都是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大家集思广益,实现了向“外向型”、“联合型”的转变。

二、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现存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势头良好,对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1.高校社团管理体制不顺畅

从管理体制来看,尽管目前高校行政、党团、学生会组织与社团之间存在着指导和帮助的关系,但没有明确的行政隶属关系,一般多由校团委指导,学校和院系层面对社团重视不够。例如,有的高校认为社团既然是自发性组织,就没有必要进行任何干预,在组织、场地和经费等方面也重视不够。有的高校认为学生社团就是单纯的学生课外活动组织,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学生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同时,由于校团委出于安全的考虑,一般会导致对社团管得过死,从而影响了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社团内部建设不规范

虽然教育部和团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从学校层面来看,目前在许多高校对学生社团建设仍不够重视。社团成立注销、会费收取、财务管理、赞助管理、活动审批、评价激励等问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致使一些事宜没有明确规定,一些问题得不到明确解释,管理上存在着“放任自流”的倾向。并且,从社团自身建设来看,许多社团没有规范的章程或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社团负责人责任心不强、社团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从而导致社团管理松散,凝聚力不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3.社团组织类型单一

很多高校的社团组织类型形式单一,一般来说,体育娱乐型协会较多,开展的活动大多都集中在文艺、体育等方面,较少结合专业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而实践型、公益型较少,理论研讨型及学术科研型协会则更少。这种单一类型结构和活动结构一方面制约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社团成员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再从社团发展水平来看,当前社团发展极不均衡,发展状况良莠不齐。有的学生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较完善,但有些社团带有一定随意性和功利性,成立之初轰轰烈烈,活动搞完后便处于停滞状态,逐渐失去吸引力和号召力,发展空间日益萎缩,并面临社团解散的尴尬局面。

4.社团活动缺乏创新

目前学生社团活动异常繁荣,既有学术性,也有娱乐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但总体上呈现出创新不够、活动品位偏低,缺少趣味性和教育性,活动形式过于简单,缺乏特色。社团活动缺乏整体策划和专业教师指导,在低水平上重复,久而久之,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影响力也就逐渐减弱。

5.社团活动经费不足

无论是社团活动经费还是活动场所,一些高校都存在办公条件均严重不足的状况,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社团活动的需求。例如,绝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社团活动经费预算,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团成员交纳的会费和少量的社会赞助。作为学生群众性组织,所收取会员费的额度和筹措社会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社团发展的要求。此外,在活动阵地方面,除小部分社团有固定场地外,绝大部分社团没有固定场所,不少社团举办活动都是以“游击队”的形式进行,至于社团的办公场所更是无从谈起。这些物质条件不足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和活动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社团的深度发展。

三、促进高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对策

1.完善学校对社团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学生社团的关键在于理顺学生社团领导机制,引导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体而言,其一,高校要转变观念,把发展学生社团作为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之中,设立学生社团专项经费,用于扶持重点社团、支持优秀社团、奖励精品社团,支持学生社团发展。其二,高校团委要在党委领导下,承担起对大学生社团的政治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其三,要充分发挥院系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实行学生社团挂靠制度,建立校、院两级分层管理模式。努力形成学校宏观领导、团委统一协调、院系具体管理、教师参与指导、社团骨干推动的社团管理新模式。

2.加强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大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对于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规范社团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一,高校要依据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制定具体的《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建立起从社团的申请、成立、活动开展、赞助、财务考核、奖励到社团注销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并督促学生社团制定、执行《社团章程》和工作制度,对大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其二,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的培养,建立科学的社团负责人选拔任用制度,把大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干部培训体系,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要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作的实践经历及其业绩,通过提高社团骨干的素质来推动学生社团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其三,要建立《学生社团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形成社团的优胜劣汰制度,切实落实好学生社团资格的审查、章程的审定、活动的考核、年终的评比等工作,对于管理规范、活动成效显著的社团,要给予经费等方面的倾斜性支持;对于管理比较混乱、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考核不合格的社团,要勒令其限时整改,甚至注销其社团资格。

3.正确引导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社团发展,因此,要将社团的日常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社团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既使社团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又让社团成员在参加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具体而言,一是要大力推进社团团建工作,发挥团组织在学生社团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要在一些发展成熟、机构健全、成员较多的社团建立“团总支”,在人数较少的社团建立“团支部”,三是要大力扶持已建立团组织的社团开展活动,将社团纳入到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管理体系中。要强化社团活动中团组织的思想教育功能,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鼓励社团组织定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团日活动,积极寻找社团自身建设与社团团组织建设的有效结合点,使团组织成为社团凝聚人心的重要阵地。

4.不断提升社团活动的品位

社团活动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一,高校要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不同规律,聘请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社团建设,并制定《学生社团导师聘任、考核和奖励办法》,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提升活动层次和品位奠定基础。其二,要加强社团的活动建设,鼓励社团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特别是要多举办高水平的形势政策报告、科技论坛、人文讲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阵地。其三,要研究社团发展规律和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整合资源、集中优势,指导学生社团创造性地规划设计学生社团活动,举办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等大型社团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团活动层次,满足学生内在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5.注重培育精品学生社团

高校要在制度层面引入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对学生社团进行综合评估,对那些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管理规范、考核优秀的社团要重点扶持,打造一批精品学生社团,通过精品学生社团引领校园文化发展。例如,高校每年可通过举办星级社团评选,从经费、政策、阵地方面重点扶持了一批日常管理规范、活动富有特色、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生社团,从而持续培育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位。同时,还能够树立社团的良好自身形象,扩大了社团影响,并使社团成员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精神方面不断有所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中青联发[2005]5号.

[3]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

[4]吴照云等编著.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5]胡宝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动力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成员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