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角下的职业创新教育的多元化
2010-08-15吕立华吕林华
吕立华,吕林华
(1.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2.中山大学附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3)
就业视角下的职业创新教育的多元化
吕立华1,吕林华2
(1.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2.中山大学附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3)
就业视角;创新教育;职业教育
1 就业视角下的职校毕业生就业难背景分析
1.1 职业教育的“滑坡”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职业学校平均录取分数降至280分左右,很多学校为了争取生源,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从而降低了生源质量。
1.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职业方向不明确,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低
过去职业教育强调职业定向性,培养技能型、技艺型人才,而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低。
1.3 教学模式陈旧
学历化的办学倾向、固定而不灵活的长学制、严重落后的教学设施,以及陈旧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已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1.4 专兼结合、一专多能教师缺乏
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培训渠道不畅,“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激励政策和措施都不够明确。“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小,“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尚未形成。教师学术梯队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能适应人才培养要求。
1.5 “人才过剩”
近年来,不少职业院校片面追求学科门类齐全,盲目上规模、上档次,不少专业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设并大量招生,不仅使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而且造成某些专业人才大量过剩,这为职校毕业生就业埋下隐患。
1.6 就业期望值过高
就业期望值过高,决定了选择面较窄,大多数毕业生都不考虑基层、西部等地区,希望在大城市就业,而大城市岗位又相对处于饱和状态,就业难成为必然。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职校毕业生就业难,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困境。
2 就业视角下的新生命力——职业创新教育的多元化
2.1 教学观念的就业意识化[1]
教育工作者要从就业的角度探讨职业教育,要敢于超越“一蹴而就”的教育,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在注重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既要重视少数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又要加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实现职业创新教育的“根基”。
2.2 教学的多元化
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电化教学,学生网上选课、网上考试,教师网上备课和网上辅导,使教学过程具有多媒体显示信息、友好的交互界面、非线性的信息组织结构等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效果。学生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帮助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这是职业创新教育的“驱动外因力”。
2.3 教师队伍的一专多能化
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对其进行在职培训;公开、公平、择优吸纳社会优秀人才。注重教师队伍的一专多能、专兼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争取做到树立一个好形象,练就一流基本功,精通一科教材大纲,掌握一套教育理论,具备一项特长,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创出一流的好成绩,总结一套好经验,熟练使用一套电教设备,获得一流的教改成果。这是职业创新教育的“核心工程”。
2.4 课程观的后现代化[2]
课程设计、内容和标准紧贴当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不断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职业学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体现新、宽、精;课程模式体现综合性和能力本位,如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课程、加拿大的CBE课程、德国的“双元制”课程。这是职业创新教育需突破的“瓶颈”。
2.5 课程体系的素质化[3]
构建素质化课程体系,对现有的课程实行“多元整合”,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模块化、动态化。综合化克服了课程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结构,模块化、动态化实现了课程结构的柔性化,使课程体系多功能、高效、更灵活地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这是职业创新教育的“灵魂”。
2.6 职业策略的开放化[4]
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学校的素质教育要注重与国际教育接轨。如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等向国际标准靠拢,采取双语教学,重视国际交流。这是职业创新教育的“驱动内因力”。
2.7 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化[5]
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使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基本建设、教学设备购置、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方面均邀请合作企业参与。根据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选课范围;实行弹性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实现学分或成绩互认;联合召开大规模招聘会;利用资源优势开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在招生、培训、就业等方面做到无缝对接化。这是职业创新教育的“立足点”。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阶段,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和要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从就业角度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创新教育的多元化,才能赋予职业教育新的生命力。
[1]李海丰.创新就业意识改革教学方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18(8):54~55.
[2]胡冬群,周勇.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后现代意蕴[J].当代教育论坛,2008,29(8):94~96.
[3]吕立华,周效思,吕林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职业能力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8,27(3):88~90.
[4]白雪,陈广山.高职IT类专业建设的职业化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8,25(4):43.
[5]向卫东.职业教育应与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J].职业技术教育,2007,(7):19.
G71
A
1671-1246(2010)05-0006-02
湖南省教育厅200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职业能力素质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0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