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0-08-15冉国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中职职业

冉国英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 408000)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冉国英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 408000)

由于职业、学校、个人原因,中职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并在生理、心理、行为上表现出一系列症状。针对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社会、学校等方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克服其职业倦怠。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应对措施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枯竭)是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率先提出,指在从事连续、紧张、大量工作后又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对工作的厌恶和冷淡,对服务对象的不负责任及由此导致的身心耗竭状态,公共服务职业者(如医生、护士、教师、律师、经理、社会工作者、心理卫生工作者等)的这一表现尤为突出[1]。教师职业倦怠乃是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伴随于长期高强度的压力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2]。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发现[3],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不充分,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

资料显示,我国60%以上的中职教师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面对压力时只有10%的教师会积极应对,90%的教师则选择消极对待。33%的教师表示,若有机会重新选择职业,则不会再选择教师职业[4]。

1 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1 职业因素

(1)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在大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单枪匹马投入其中,以自己的视角和理解讲解教材内容、批改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与外界缺乏信息交流的环境里,教学成为单调的工作,加之重复性劳动,使得教师身心易出现疲惫。

(2)教师压力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层面。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大量、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因此中职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针对不同学习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实践训练,同时要到实习、实践基地调研。加之中职学校课程繁多,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加,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加重,压力过大。

(3)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也是影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入学门槛低,学生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如学生厌学和不良行为习惯等问题,但收效甚微。投入与效益比例不均衡,会让教师感到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应有回报。加上师生关系紧张,使得教师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意义,自我评价降低,情绪低落,最终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1.2 学校因素

学校的规模、文化氛围、组织支持以及所提供的发展机会等是影响教师价值观、信念的重要因素,其有利于个体行为,也会削弱个体行为。学校氛围良好,人际关系融洽,教师可通过沟通缓解压力,不易产生职业倦怠;反之,若人际关系紧张,教师易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迁移到工作中而诱发职业倦怠。

1.3 个人因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与个人不正确的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研究显示,A型人格与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显著正相关,同时对二者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较B型人格者的去人格化程度高[5]。个人的应对能力对职业倦怠有影响,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消极的应对方式则相反。另外,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周期有关,一般出现在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和职业消退期3个阶段[1]。

2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2.1 生理症状

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眩、反应慢、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

2.2 心理症状

在工作中经常出现挫折感,产生愤怒、敌对、焦虑、恐惧、淡漠、抑郁[6]等心理症状,以抑郁、焦虑最为明显。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长期精神不振、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等;焦虑表现为产生不明原因的不安感。

2.3 行为问题

对工作毫无热情,只满足于完成任务,人际关系不融洽,攻击性行为增多,如讽刺、挖苦、指责别人。

3 中职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措施

3.1 社会方面

建立良性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制定各种政策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提倡关心、支持、配合教师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使教师产生高度的责任感,进而将教学工作视为一项崇高的事业而积极努力。此外,要着力改善教师福利待遇。

3.2 学校方面

学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将学校管理制度科学化、人文化,实施开放民主的管理,给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与决策的机会,改革教师评价和管理机制,为教师合作提供平台,这样有利于教师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避免职业倦怠的出现。学校应帮助教师找出且消除不必要的压力来源,如额外的工作任务、不合理的考评制度等。此外,学校应采取重用和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业务上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工作成果给予肯定并进行奖励,同时对教师进行定期健康教育,避免他们产生职业倦怠。

3.3 教师方面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避免职业卷怠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个体以积极的应对方式替代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合理定义应激源,进行放松训练、身体锻炼,利用社会支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法对减少应激、预防职业倦怠是有效的[7]。

3.3.1 观念更新 中等职业教育新课改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职教师必须与时代同步,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情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3.3.2 心理调适 自我心理调适是降低职业倦怠感,获得心理健康的关键。教师要正确认识压力,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学会合理宣泄,学会情绪疏导,通过对教学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心理健康[8]。

3.3.3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成为研究者。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以“我要发展”“我想发展”为引导,在反思、探索与行动中进行研究,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同时要博览群书,净化心灵,通过不断进修来提升自我价值,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3.3.4 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合理饮食可为教师消除和远离职业倦怠感提供“燃料”和“动力”。体育锻炼可以使教师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减轻压力和倦怠。教师进行体育锻炼应以适量和娱乐为原则。

[1]李皓明,史蕾,陆爱平.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9):79~119.

[2]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Maslach C,Schaufeli W B,Leiter M P.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397~422.

[4]李清凤.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121.

[5]蒋奖,许燕,林丹瑚.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人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2):364~366.

[6]陈力.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7]刘秋鸣,郭华,施莉琼,等.护士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调查与对策[J].上海护理,2004,4(2):10~12.

[8]俞国良,林崇德.心理学视野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J].教育研究,1999,(3):29~35.

G443

B

1671-1246(2010)05-0036-02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中职职业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