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文化课和谐教育功能浅析

2010-08-15沈婷婷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文化课公平美的

吕 晶,苏 静,沈婷婷

(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职业教育文化课和谐教育功能浅析

吕 晶,苏 静,沈婷婷

(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职业教育;文化课;和谐教育;教育功能

当前,公共文化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多人所重视。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已不局限于培养具备岗位操作能力的人才,而是从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包括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创业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和谐共处,达到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需要文化课的教育。文化课和谐教育的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和谐教育具有激励功能

1.1 和谐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和谐教育以其愉悦性、形象性特征要求教师必须用美的手段把知识“装扮”起来,按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审美化。美育要求教学既要深入挖掘和科学揭示教学内容本身所蕴涵的美,并使学生感受、体验到教学内容的美,又要采取审美化的教学手段、艺术化的教学形式,组织审美化的教学过程,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美消除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增添了教学情趣,使师生都能在适宜的感受中保持心理平衡。

1.2 运用“无错原则”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无错原则”实际是“无责怪原则”,即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予以鼓励,即使犯错误也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的一种独特表现。运用“无错原则”激励学生,可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 和谐教育具有陶冶功能

在和谐教育中,通过生成教育美感而产生陶冶功能。教育美感是人在美的教育中得到的精神愉悦。通过对教育美的欣赏和创造,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2.1 和谐教育能够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课堂上,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生动幽默的语言及鼓励的目光,都会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愉悦的思维情感体验中,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

2.2 和谐教育运用“正强化”原则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正强化”是心理行为训练的一种手段,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的行为因获得满意的结果而得到强化的过程。突发事件,是指不和谐的突出例子。运用“正强化”原则,可以有效进行学生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要培养既有主体意识、又有健全人格的和谐的人,就要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懂得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明白人的生存意义,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力。

3 和谐教育具有创造功能

在和谐教育中,当教育主体在愉悦的情绪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其主体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

4 和谐教育具有提倡教育公平功能

实现教育公平、和谐发展,从宏观上来讲,国家要增加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实现学生入学机会的公平,而且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班级有和谐的环境,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4.1 和谐教育提倡公平而差异的原则

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培养差异,而不是用一个模型塑造人才,应是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但内容不同。

4.2 和谐教育鼓励改革评价制度

没有绝对的好学生和坏学生,只有某些方面优秀的学生。前几年,在美国盐湖城举行冬季奥运会期间,我国体育代表团参观一所学校,团长把从国内带去的2只熊猫送给学校,说明一只送给学校里最优秀的男生,一只送给最优秀的女生。校长感到很为难,说,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优秀的,没有最优秀的男生或女生。最后只好把熊猫放在学校柜窗里,一只写着“送给最优秀的男生们”,另一只写着“送给最优秀的女生们”。和谐教育能够从多种视角、多种标准来评价学生,看到每位学生的优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和谐教育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教育条件和氛围,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G40-011

B

1671-1246(2010)03-0023-01

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职业教育公共文化课程和谐教育功能的比较研究”(JKT08254)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文化课公平美的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笨柴兄弟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公平比较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