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危机管理
2010-08-15华金科
华金科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浅谈高职院校危机管理
华金科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同时也处于危机的多发期。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一样,面临着各种各样危机的挑战。目前对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虽然已有一定的进展,但对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却寥寥无几。尽管高职院校属于高校这一范畴,但毕竟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是2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分析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探讨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1.1 高职院校难以避免外部环境对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的改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上必然会出现短暂的社会失范、价值迷失等现象。尽管高职院校努力地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不可否认,一些消极影响还是波及到了高职院校。高职学生中出现了价值取向扭曲、信仰缺失、心理失衡、诚信缺乏和行为失范等令人痛心的现象。高职院校已不再是一方净土,社会上的各种流弊、陋习甚至丑恶现象也在高职院校里找到了繁殖的土壤。这些问题即将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危机隐患。它们不仅不利于高职学生的成长,还会降低高职院校的声誉,影响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应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1.2 扩招致使高职院校险象环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教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基本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这个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截止2003年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占普通高校总数的 58%,在校生占全国普通高校学生总数的43%。然而在高职院校发展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暗藏着许多隐患,主要表现为:一是品牌危机,扩招以来,很多高职院校出现师生比例失衡,师资严重匮乏的现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下降必定危及高职院校的声誉,引发品牌危机,影响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二是管理危机,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成分复杂,使得高职院校现有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难以应对。尽管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事务性管理的压力,但因学校管理不善而引发的问题却时有发生;三是就业危机,据教育部2003年9月的统计,2002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仅为50%。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以及往届待业毕业生的积压,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大,这也对在校学生乃至潜在的生源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而有的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在学校就业率上大做文章,欺上瞒下,使得相关部门和毕业生难以把握真实的就业情况,这不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祸根,甚至会危及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1.3 各种压力加剧使高职院校师生行为失序、心理扭曲
当今的高职院校师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招生、教学、科研和就业等重负,使高职院校教师承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由于压力过大,有些高职院校教师跨越了知识分子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斯文扫地,给所在院校乃至整个教育部门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同高职院校教师一样,高职学生也承受着沉重的身心压力。有些学生由于对大学生活一时不能适应,或本身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面对众多课程显得不知所措,以致多门课程不及格,更有甚者则处于退学的边缘,这使得学生的精神负担很重。高职教育是收费教育,学费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学生压力之多,难以穷尽;压力之大,难以描述。部分心理脆弱或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患,甚至心理扭曲。他们常常用过激的行为来发泄不满、报复社会,这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复杂的环境与严峻的现实,使得高职院校隐患重重,而且很有可能引发高职院校危机。
2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对策
2.1 增强危机意识,提高防备能力
“重危机处理,轻危机管理”是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危机应对策略。过去乃至现在,不少高职院校一般是在发生危机事件后才成立一个临时机构来处理危机,仓促应对复杂局面,因此,难免顾此失彼,处理效果也差强人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在日常管理中牢固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危机管理的重大意义,做好对抗危机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那些可能发生的危机,才能在危机发生时“打有准备之仗”,战胜那些无法避免的危机。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高职院校相关人员应时刻对危机事件保持警惕,而这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培训,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应对危机事件的各种技能的培训与演习。高职院校应树立极强的危机意识,对潜在的危机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培训和演习,如与消防、卫生、公安等部门合作,开展消防、食物中毒、反恐怖袭击和流行性疾病传播等多种演习。通过培训和演习,培养高职院校师生的危机意识,从而克服危机真正发生后的心理恐慌和麻痹状态。
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一个合理而完备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应该由校内和校外2个部分组成。校内部分包括危机管理的决策领导小组、执行小组、咨询参谋小组和辅助小组。危机管理的决策领导小组可由负责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其成员包括校宣传部长、校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学工处处长、保卫处处长、校医院院长等。而危机管理执行小组由以上领导所属部门组成,直接负责危机的防范、监测和控制,并负责执行危机管理的具体事务,是危机管理的直接力量。危机管理的咨询参谋小组由法律、心理咨询、卫生防疫、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分析危机事件,为危机管理的决策领导提供帮助。危机管理的辅助小组由后勤管理部门、校医院、教工组织、学生组织等组成,由于其自身拥有特殊专业技能、业务范围、特定的资源和能力,可以承担危机处理中的某些特殊任务。校外部分则由教育厅、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公共部门组成。
2.2 提高危机处理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危机一旦发生,高职院校各部门工作人员和全体师生就要在危机管理决策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按照危机管理的章程和流程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以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直至危机消除。危机爆发初期,通常会给高职院校的正常运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高职院校管理上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决策领导小组必须打破常规,进行直线型管理指挥,按照危机管理计划,启动危机管理应急预案,将各项措施执行到位,以减少并消除危机造成的损害。
有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外为了维持学校的良好形象,对内为了巩固其地位和权威,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控制关于学校的各种信息,他们与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职务级别的差距,使得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往往难以获取关于学校的全面的信息,或者因为这种全面信息的获取所需要的不菲成本使得教职工和学生只能保持“理性的无知”。所以一旦学校有风吹草动,各种谣言的蔓延以及人们对危机的惶恐不安必然带来校园的严重动荡,从而进一步加深危机。知情权是师生的一项基本权利。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发布会、手机短信、广播、校园BBS等媒介向全校师生及时通报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经过、员工现状和发展趋势,宣布学校已经采取和将要采取的对策,以消除师生的不安和恐慌情绪。因为高职院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危机一旦发生,媒体都急于了解事件的状况。新闻媒体是大众获得危机信息的主要来源,高职院校应尽其所能,准备好各种需要回答和大众关心的问题,给大众提供关于危机的最新消息,通过媒体告诉大众事件的真相。而新闻舆论也可以适时监督高职院校,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此外,高职院校必须与其他紧急事件公共服务部门保持联系,争取获得他们的协助和支援。
2.3 做好危机处理的总结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危机平息以后,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决策领导小组应抓住机会,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对危机的综合评估。首先,学校要对刚刚过去的危机进行分析,对危机的本质、原因、演进历程、处理过程、处理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完善高校的危机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同时,要针对其他潜在的危机进行风险评估,防患于未然。此外,学校应该及时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建立起完备的危机管理档案。其次,学校要建立危机管理的学习与创新机制。危机平息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的结束,因此必须开展学习和创新,将经历的“危机”转化为“机会”,不断提高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特别是在我国整体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应该参考香港和台湾危机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学习和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高校危机管理的经验。此外,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革那些不适应社会与学校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学习,积极创新,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1]计卫舸.高等院校危机管理有关问题之探讨[J].理论前沿,2005,17:31~32.
[2]薛谰.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3,8:28~29.
[4]曹丽.危机管理应急机制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06,11:28~29.
[5]甄珍,池卫东.论高职院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54~57.
[6]李永贤.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危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1:118~123.
G40-03
A
1671-1246(2010)20-0007-0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大学组织病理研究(XJK06AGD01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