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0-08-15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0期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课驱动

李 速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专业基础教研室,辽宁 大连 116000)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李 速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专业基础教研室,辽宁 大连 116000)

阐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生理学实验教学应用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原则、具体的实施过程、任务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任务驱动教学法;生理实验教学;应用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医学知识体系的主干课程。同时它还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课教学,能使学生的操作、观察、分析论证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1]。但近年来随着中等卫生学校培养目标的转变,人们逐渐接受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生理学被缩减了几十个学时,实验课学时数也大大减少,实验课的难度相对加大,加之中职学生生源整体素质的下降,生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曾一度出现滑坡,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实验报告也只是流于形式。怎样才能提高中职生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经过2年来的摸索、实践、分析、比较,我们在生理实验课上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2],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教师或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建构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计任务隐含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完成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转化为一种自主的、为完成任务而积极努力的行为。

2 任务的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它是决定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体会到虽然不同学科、不同的课程,任务的设置各有特点,但都有一些共同原则可以遵循。下面是对中职生理学实验课中任务设计原则的一点认识。

2.1 目标性原则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理论知识要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生源特点并满足就业需求,强调“必需、够用”的原则。我们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正视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状况,根据岗位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任务。

2.2 适用性原则

由于生理学知识具有繁杂性和抽象性,所以对中职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实际的情况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学习思路不清,概念模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主要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不能很好地领会和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学生不理解所学知识,故遗忘率也较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的继续学习。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设定的任务要切合中职教学的实际需求;其次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任务设定应以验证理论知识为主,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3 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岗位需求的原则,生理学教学应为临床教学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为此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尽量把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寻求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点,并引入合适的临床案例,通过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解答。这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生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兴趣。

2.4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并承担着引领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作用。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应适当地进行巡视并介入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而学生是任务的执行者,是任务得以完成的主体,他们要考虑的是“我应该怎样去做”、“我是怎样想的”、“我要努力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营造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环境,这必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使他们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最大的努力。

2.5 效果评价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是对任务的验收,在验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出现的差错,并弥补不足。另外,如果把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以笔试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作为实验考核成绩计入总成绩中,则能引起学生对任务的高度重视,这样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这样可以彻底改变以往中职生理实验课那种“有的学生做,有的学生玩”,“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的状况,大大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3.1 教学任务的设计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之前要熟悉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教材,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教学方法,确定任务的内容、任务的形式、任务的难度、完成任务的条件及效果评价的方法。

3.2 教学任务的提出

3.2.1 课前任务(1)建立实验小组。课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5~6人,并选取1名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内的成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分工,可以在一起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为完成共同任务而努力。(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实验指导,做好3个方面的准备:①理论知识准备,即熟悉与本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如ABO血型测定实验,要明确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的分类依据和分类;②实验操作准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熟悉怎样去完成实验操作任务;③推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尝试分析实验结果,如在呼吸运动的调节试验中,可以对增加吸入气中CO2的浓度可能出现的呼吸变化及其机制进行讨论。

3.2.2 课上任务(1)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教师要以评价和反馈的形式随机向实验小组提问课前布置的任务,对任务完成情况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2)进一步的任务布置。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进一步布置如下任务:①进一步明确实验操作的步骤,纠正学生预习中的不足;②对实验关键步骤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演示和讲解[3];③强调实验注意事项;④启发、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⑤提出教材中未出现的创新任务,如在学生理解通常的血型鉴定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鉴定方法以及如何去做;⑥结合临床,提高任务的难度,如在反射弧分析试验中,当学生得出“反射的实现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的实验结论后,再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临床上脑血栓、脑出血的患者禁用热水袋?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就进一步提示:这样的患者有脑部神经的压迫损伤。这时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这是因为反射弧的不完整而使反射活动消失,这样,即使热水袋烫着患者的皮肤,患者也没有肢体回缩的反应,所以很容易造成烫伤。再如在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中,结合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提出问题:临床上酸中毒的患者呼吸会有什么改变?结果学生很快就记住了临床上酸中毒的患者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只要教师注意对临床知识的积累,就一定能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

3.3 教学任务的落实

教学任务的落实过程主要包括2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任务的落实,包括实验操作的过程、交流讨论的过程以及解答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任务的落实,包括巡回查视、及时的辅导答疑等过程。在任务落实的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去,小组间要交流、互助;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差错及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的思维。不提倡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的做法,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要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紧张中有愉悦、学习中有快乐。

3.4 教学任务的评价与考核

通过2年多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对中职学生而言,任务驱动教学一定要有记录和评价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过程[4]。对此我们做了大胆尝试:在设计任务的同时,设计了一份记录任务完成情况的记录单,也可以说是一份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试卷。这份试卷在上课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下课时交上,并用它来取代传统的实验报告。试卷由45~55个填空题构成,覆盖了绝大部分的任务内容,完成这些试题大约需要7~10分钟,学生可以一边完成任务,一边将任务完成的情况填入试卷中。试卷内容是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体现了知识的实用价值,包括以下几方面:和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及实验原理;实验中的观察指标;实验结果的记录;实验讨论的内容及结论以及知识与临床的有机结合等内容。另外,试卷还要突出重点,辨析难点,点拨迷茫;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验结果;既有教材内容,也有知识的拔高与延伸,从而起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作用。由于试卷不仅被作为完成任务的评价指标,还被计入实验成绩并以一定的比例体现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因此引起了学生的高度重视,成为了驱动任务完成的一种动力。

4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积极效果

在中职生理实验课上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由于有了学习任务的驱动,使得学生学有目标,做有目的,注意力能集中,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和效率。实验课上学生的状态、课堂反应情况以及相关的考试成绩都显示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明显优势。另外,任务的驱动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白宁,苏庆伟,康大.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4):109~110.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汤睛,耿薇,马月娇.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4):64~65.

[4]何弘水.探索“任务驱动”下的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70~71.

G424.1

B

1671-1246(2010)20-0066-03

猜你喜欢

生理学实验课驱动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有趣的实验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