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改革的必要性
2010-08-15张惠珍
张惠珍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改革的必要性
张惠珍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人的主体地位的提升,社会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改革的必要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改革;必要性
1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
体育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历来受到人们的轻视,体育专业被人们称为“技末之学”,并将从事体育教育职业的人称为“武夫”,体育教育的专业化始终得不到重视[1]。虽然体育科学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类的一级学科,但由于我国体育科学发展起步晚,学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我意识缺乏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体育教育看成是简单地传授体育常识和基本运动技术技能。由于专业课程形式的单一,使得体育教师具有明显的岗位自足性,表现为“吃老本”、凭经验进行体育教育。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意识淡薄,他们认为在大学阶段已经完全学会了担任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职业知识技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就是把自己从教师那里学到的运动技术技能再输送给中小学生,无需自己的创造加工。结果造成了体育教师入职后在教学中以技术教技术,缺乏对所教学科知识的追问,丧失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教师不能站在学科的高度对所教科目进行统一整合,无法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2]。从专业发展社会意识来看,社会对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缺乏积极的认识和高度的关注。由于目前的体育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尚处于完善阶段(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不连贯性),体育教师的发展变成了个人的活动,随意性和不持续性影响着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2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薄弱
主要表现为:(1)学历偏低。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偏低,导致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和从职人员非专业化之间存在很大矛盾。教育水平的落后既不需要高学历的教师,也不能给高学历的教师提供用武之地,这使得体育教师逐渐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专业基础,职后培训也流于形式;(2)专业知识基础欠缺。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三大类,这3类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体现着教师的从教能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因偏重于核心专业课程而使得其知识结构失调,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对学科技能的操作性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的摄取极端匮乏,从而导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1.3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点偏差
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和教育实践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点[3]。目前由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点放在对教师学历的提高和学科专业知识的补充上,对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应有的重视,使得体育教师对于新的教育技术的传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摄取严重匮乏,不少职业特长差的人通过考试或是其他途径就可以成为体育教师,如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以及掌握了某一门运动技术的其他学科教师等,从而使得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注重其专业学科知识的纵深发展,而忽略了对跨学科和交叉性学科知识的学习,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
1.4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体系不完善
长期形成的“封闭式”教育模式,使得体育教师的培养渠道单一、课程设置单一,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结构很不合理,进而造成其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的不足。目前体育教师教育综合化虽然体现了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但是体育院系缺乏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联系,体育教学研究受重视程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育教师入职的困难程度。有调查比例显示:对新入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到“体育教师目前工作中能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占大学所学的比例”一题时,近46.7%的新入职体育教师认为只能占到大学所学知识的30%~60%;26.8%的新入职体育教师认为少于30%。这说明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存在脱节现象[3]。
2 体育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而制订的。“健康第一”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涉及学生的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大领域,客观上也对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角色转换、知识储备、综合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体育教师专业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首要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对体育教育的改革,需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明确教育体系结构、了解体育新课程体系和教材、优化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以及体育教学手段等。这些要求表明体育教师不再是“教书匠”、“武夫”、“教练”或者“运动员”的代名词,而是要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复合型教师。
2.1 要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设定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标准,它要求体育教师摆脱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束缚,敢于创新,以正确的方法研究体育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体育新课程标准精神。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多的是扮演领操员、示范者、技术指导者的角色。而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运动技术的同时,还应该是一名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身体形态塑造者和身体机能的培养者,同时,更应该是体育知识与体育教育手段的创造者和发明者。
2.2 要有系统的知识储备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涵盖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大领域,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康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到体育与健康的乐趣。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多种学科知识,包括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伦理道德学、体育理论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等。体育是众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一门学科,体育教师掌握的知识面越广、量越大,合理运用知识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对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就越有利。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自觉地更新知识,同时要能在实践中对知识加以创新运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体育教师拥有敏锐的知识感知能力,能够做到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最新知识,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储备丰富的知识[4]。
2.3 要提高教学能力
除了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扩展知识外,体育新课程标准还要求体育教师有更强的综合能力:(1)提高领会课程标准、文件精神、更新观念的能力。任何变革,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会对传统的思想提出挑战。作为课程改革实施者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学习钻研新内容,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从思想观念上实现大的转变。(2)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使工作更有成效。如果为了学习而学习,学而不用,那不如不学。体育教师在不断地自觉学习的同时,要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3)体育新课程标准将各学段分为6级水平,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是“区别对待原则”的具体化。在实施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体育教学组织实施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要求体育教师有非常强的驾驭课程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控制全局的能力。(4)实施水平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毕业时达到相应的等级水平。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不能仅满足于简单的平面教学,而是要高于相应的水平等级。体育教师要深化自己的技术技能,熟练掌握各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从多方面选用和创建新的、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高精深的运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立体的和全方位的教学实践。(5)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体育新课程标准最终能否得到落实,取决于这2个教学目标的成功与否。它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一个心理有阴影、人格不健全、思想不健康、协作意识不强、合作精神缺乏的人,是无法胜任体育教师工作的。要培养身心健康的接班人,教育者自己必须是身心健康的人。在新时期的教育变革之中,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转型,深入充实自己,以适应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即达到专业化标准,从而提高体育基础教育的水平。
[1]黄爱锋.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问题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1,23(6):24~26.
[2]张贵新.对教师专业化理念、现实未来的探讨[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2):50~55.
[3]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12~16.
[4]史宁中,柳海民.教师职业专业化:21世纪高师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5):28~34.
G40-03
A
1671-1246(2010)20-0030-02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05JA88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