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色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德育方法的启示

2010-08-15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新加坡德育工作

赵 荣

(1.首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北京 100048;2.太原大学 机电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9)

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色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德育方法的启示

赵 荣1,2

(1.首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北京 100048;2.太原大学 机电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9)

在短短40多年里新加坡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西方人赞誉的“人间天堂”,重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其学校德育的建设。新加坡根据不同的形势变化进行改革,通过德育成功地加强了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加坡学校德育建设富有成效,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开展德育活动有一定的启示。

新加坡;学校德育;高校辅导员

新加坡1965年建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凤凰涅磐般地崛起于东南亚。在迅速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新加坡有效地避免了诸如西方和第三世界国家中存在的吸毒、犯罪、腐败等问题,成为政通人和、秩序井然、经济发达、犯罪率极低的人间伊甸园。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教育的重视,而在教育中又将德育摆在首位。因此,研究这个与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以华族为主体的学校德育的新加坡,探索它在德育本土化、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特点和经验,无疑会给我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12万多专兼职高校辅导员带来德育工作上的启示。

一、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色

1.层次分明、目标明确

新加坡学校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1990年2月新加坡政府发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并于1991年1月经国会修改,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决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目前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就是以这五项共同价值观为基本精神来组织和进行的。新加坡人认为:“新加坡是一个开放社会。如果新加坡学生没有道德修养,就有损新加坡的国际形象。”[1]从1997年开始.新加坡在高校开展了国民教育计划,致力于灌输对国家的归属意识和责任感,使大学生们能充分意识到并自觉承担起自己肩负的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使命,使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有助于国家的发展与繁荣。以实现一个更美好的新加坡。[2]这样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得以从中小学延伸、拓展到高校,完善了新加坡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小学、中学、高校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学校德育环境。政府还进一步在追求共同价值观得到认同的基础上弘扬“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洁奉公、讲求效率”的新加坡精神,将学校德育目标国家意识顺理成章地与合格公民的培育形成整体。

2.内容丰富、循序渐进

新加坡政府尊德育为德、智、体、群、美五育之首,将德育课程列于中小学各课程的首位。新加坡的德育内容多是以家庭及其亲友、邻居的日常生活为框架,收集了许多生活性材料作为教育资料,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进行编排。[3]

小学德育开设“生活与成长”、“好公民”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格。小学课程内容重点是随年级而发展,分别以“个人”、“家庭”、“学校”、“邻居”、“国家”、“世界”为中心。整个教材内容遵循传统的道德观念,依据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对学生进行有关社会、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以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等方面的教育,按照严密的、循序渐进的结构逻辑从个人到世界放射性地扩展。一、二年级教育的重点是个人价值观和品德修养;三、四年级重点灌输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五、六年级重点培养热爱祖国、忠于国家的意识。[4]

在中学,开设“公民与道德”、“公民时事”、“儒家伦理”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承担社会和国家义务的责任意识与能力。[5]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等三方面的教育。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切实实施。中学课程内容在小学《好公民》基础上扩充,使之包含了国家建设、各民族之间共同价值观的认识,以及新加坡各宗教与种族的信仰与风俗等。[6]

在高校普遍开设《儒家伦理》课,管理大学开设了《伦理和社会责任》,国立大学哲学系《道德哲学》、《政治中的伦理与道德》,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开设了《西方政治思想》、《东方政治思想》、《现代政治思想》等培养学生运用伦理道德知识,实际解决生活中道德两难问题的能力。新加坡各高校都普遍开设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通过向学生的讲授、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7]

政府根据新加坡这个工业化城市国家和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情加以改造和发展,摒弃了儒家伦理中的封建糟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仁”,不仅包括爱人,还包括爱己(自尊)、爱物;“礼”,不仅包括尊敬别人,尊敬老师,尊敬长辈,还包括守法;“忠”,不仅包括爱国,爱校,以校为荣,也包括敬业乐业。[8]

除德育课外,新加坡还将德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德育的渗透作用,进而形成了由小学到大学,内容丰富、富有时代特征、国度特点的德育教科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3.方法灵活、贴近生活

新加坡作为一个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很深的东方国家,政府在倡导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大力弘扬东方儒家文化传统,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德育探索,逐步形成了与多元化民族、多元化社会相适应的、集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公民与道德教育特色。

新加坡重视通过非课堂教学形式的德育实践来加强道德教育,如各种校园活动、社区活动等,寓道德教育于学校及社会活动之中。新加坡教育部规定学校设专职课外活动主任,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课外活动并把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分数计入成绩册,还制订社区服务纲领,以配合学校道德教育课程。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身体力行结合起来,实现知行统一。学校还把课堂讲解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如学校把灌输爱国主义与带领学生参观社会成就展或参加大型建设工程相结合;把法制教育与带领学生参观监狱、禁毒展等结合起来,从反面教育学生应树立法制观念。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教育部还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参加一定的课外活动,如加入群众社团、参与社会服务等。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举办的“睦邻周”、“礼貌周”等各项活动,强化学生与人为善、互助友爱、讲礼貌等良好品德。[9]各种方法灵活有效,并在政府的监督下扎实推进,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出道德判断,并从中明确道德价值标准。

二、新加坡学校德育特色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德育方法的启示

诚然中新两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所差别,但是其在学校德育过程中的目的、方法、途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的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的更好。”[10]我国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德育工作也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而且是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所以了解新加坡的学校德育的特色是大有裨益的。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与20年前相比发生转折性变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校学生比例为73.5%,比5年前增长了8.5个百分点。同意“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比例达到62.5%,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7.3个百分点。高校学生对学校工作和教师队伍总体评价良好,在学术水平、学术道德、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满意度都超过80%。90%以上的学生认同“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11]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和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5年来的工作,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离不开奋战在教育一线的高校辅导员们,5年来他们践行中央精神,为建设高素质队伍不懈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

但是我国高校在德育工作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育方式、手段单一、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往往流于形式,有来自辅导员自身教育的原因,也有学生的问题。新加坡学校德育特色给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带来以下启示:

1.提升自身素质,明确责任重大,强化德育工作的紧迫性

在新加坡,政府要求作为专业类的公务员的教师成为道德品格的导师。良好的公民素质与崇高的国家地位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努力。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容忽视。[12]高校辅导员要明确德育工作事关党的教育事业兴衰,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在日常工作中,以德育工作统领辅导员工作,并将其摆在首位。新时期,大学生受各种新思潮的影响较大,思想动态活跃,如何能够自觉地以德育工作为统领,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素质过硬,驾驭得了复杂环境,并在其中开展德育工作,经得起考验,身教重于言教,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2.弘扬传统文化,探索新时期德育方法,彰显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新加坡政府借助儒家传统文化,有效地抵御西方腐朽思潮的侵蚀。而我们作为儒家文化的嫡传后人,却没有充分地利用,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立足现实,依托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其深厚的底蕴,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的内涵。这就对辅导员提出了要求,要掌握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并结合当代公民意识教育开展工作。

结合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的教育是乏味无力的,甚至是理想化和理论性的。一些辅导员在各项活动中,把德育拔得太高,让学生感受不到它的真实性。而自己的一些行为又悖离其教育,让学生更是迷茫,这样一来德育的环境在一点点丧失。

德育贴近学生,就是要开发学生主动性,让其自身融入到德育中来,以自身或朋辈的现实来进行教育。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德育润物无声的奇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辅导员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催化这种教育战果。如学生亲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全运会,一种国家自豪感油然而生,担负民族复兴的使命就会自觉地接受。辅导员及时强化,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活动的参与者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广大辅导员、高校积极创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志愿者活动、建校劳动、城市建设、校庆、班级团队建设等等。还有对于社会中关注度较高事件,开展大讨论,从中分析道德价值标准,建立起学生自己的道德体系。这就要求辅导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引导,把握理论方向,吸收传统文化,融古为今,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化洋为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彰显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3.分层次、分阶段、分对象,探索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高校辅导员要深入学生,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加以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法,避免“一刀切”、“齐步走”,克服千人一面的工作方法。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统一形式、统一模式的德育工作收效甚微。辅导员要结合不同年级、不同文化背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德育”,依托校园文化,研发德育素材,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接受教育。

4.延伸学校德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德育系统

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已经超出了校园,它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融合成三位一体的“大学校德育”。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忽视立体的教育氛围,当然这不是高校辅导员所能左右的,但是一定是其所要追求的。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QQ、博客、校友录等现代技术拓展校园的德育平台。充分运用全员育人的契机,辅导员加强与两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其他学生工作人员交流,共同丰富以人育人环境。

完善德育环境,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延伸学校德育,回归到家庭,拓展到社会。但是高校辅导员的社会经验不足,与社会接触较少;高校辅导员与家庭联系较少,除非关系学生重特大情况如疾病或修退学等;而家庭与辅导员也联系较少甚至没有。这些都是工作中的缺失,是影响完善德育环境的阻碍。立足学校教育、结合家庭教育、开拓社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方向。

被称为“兼存东西方、汇合百家文,流传千国语、容纳万种教”的多元文化的国家新加坡,其开放、包容、创新的德育工作,直接地给于我国高校辅导员以借鉴。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要明确目标、承担使命、博采众长、科学发展,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历史的重任而努力。

[1]鲁虎.列国志——新加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53.

[2]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李晓雷.新加坡德育特色对我国高校德育改革的启示[J].今日财富,2008(12).

[4]张济洲.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J].中国德育,2008(6).

[5]赵文.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及其启示[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6]高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155.

[7]卢艳兰.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介[J].湖北社会科学,2008(1).

[8]蓝维,高峰,吕秋芳,等.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54.

[9]夏家春.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们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9(3).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78.

[11]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主流思想出现转折性变化[EB/OL].http://www.moe. edu.cn/edoas/website18/35/info1246864265526635.htm. 2009-07-06.

[12]贺音.新加坡德育及其对中国德育的启示[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责任编辑:卢 达]

The Enlightenment of Characteristics of Moral Education in Singapore schools to Counselors in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ZHAO Rong1,2
(1.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2.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030009,China)

In just 40 years,major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ingapore,and it becomes Westerners acclaimed“paradise”, which benefit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its schools.Singapore’s reforms are depending on different situations,thereby successfully strengthene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Singapore schools effectively build the moral education,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makes some inspiration for China’s college counselors to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Singapore;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college counselors

book=2010,ebook=62

G41

A

1671-5977(2010)02-0089-04

2010-03-10

赵 荣(1982-),男,山西太原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08级在职研究生,太原大学机电工程系团总支书记、专职辅导员,助教。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新加坡德育工作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新加坡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