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畴视角下的英汉仿拟修辞对比

2010-08-15王纯磊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宿迁谚语英汉

王纯磊

(宿迁学院 外语系,江苏 宿迁 223800)

范畴视角下的英汉仿拟修辞对比

王纯磊

(宿迁学院 外语系,江苏 宿迁 223800)

范畴化的语言认知观是剖析语言特质的基本思路。仿拟修辞作为英汉语言基本的修辞手段之一在英汉语言的应用与翻译中有独到之处。从范畴语义的视角就英汉仿拟修辞进行对比,探索英汉仿拟修辞的分类及运用技巧,同时考察英汉仿拟修辞的翻译。

范畴语义;英汉语;仿拟修辞;翻译

1 引言

仿拟即仿照或套用现成词汇、成语、谚语、名言(或某人说的话)、典故或文学作品,而表达新的内容。它能使语言明快犀利、生动幽默和风趣诙谐。仿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旧瓶装新酒,表新意,出韵味。英语中的 Parody意义与此相仿。范畴化的语言认知观是剖析语言特质的基本思路,仿拟修辞作为英汉语言基本的修辞手段之一在英汉语言的应用与翻译中有独到之处。我们认为,从范畴语义的视角就英汉仿拟修辞对比进行仿拟的分类及运用技巧等方面的解析,同时考察英汉仿拟修辞的翻译,对于理解仿拟修辞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2 英汉仿拟的分类

汉语中将仿拟大致分三类——仿词、仿句、仿调。虽然英语中没有这种分法,但我们仍可以在英语中找到与汉语相应的修辞表达。

2.1 英汉仿词

仿词:有时为了表达上的需要,利用上文出现的词语中的反义或类义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英语中的仿词称为nonce words.如:

(1)国民党军队除“内战内行外”对于“外战”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外行”。(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读者定会觉得这是一条“新闻”吧,其实是一条“旧闻”。(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3)Worldproof.(旅行箱制造商Samsonite的标语)

句(1)中“外战”是仿“内战”临时创造的一个新词,用来揭露并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只会打内战而不会也不愿打民族解放战争的反动嘴脸。句(2)中“旧闻”是对“新闻”的模仿而来。句(3)中是因为读者对像 bulletproof(防弹)、waterproof (防水)等已经耳熟能详,若理解bulletproof其实是“防止来自子弹的冲击”,那么就可将这则标语译为“坚固耐磨”。

2.2 英汉仿句

仿句是仿拟前人句式以表现新的内容,即依照原句的形式(结构字数)等换掉一部分词语而造成的句子。如:

(4)Quality breeds success.

(5)Lib and let lib.自己解放,也让别人解放。

(6)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investment.各尽所能,按资分配。

句(4)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则广告,是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的仿化。句(5)中是由Live and let live(自己活,也让别人活)这个谚语仿化而来。句(6)中显然这是从Carl Marx提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仿化而来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经过仿化,一字之差,道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私有制本质。

2.3 英汉仿调

仿调,也称仿章、仿篇,是指仿效某种现成的篇章格调和语气。仿调手法能够制造极强的幽默效果,这在英汉语言中都有许多例子,如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来自西方记者问总理:“据我所知,贵国在改革开放中,引进了不少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样一来,贵国不是也要变成资本主义了吗?”面对这一别有用心的挑战,如要正面答复,颇费口舌。总理答道:“亲爱的先生,按照你的逻辑,你们喝了牛奶,不是也要变成奶牛了吗?”。

3 英汉仿拟修辞的运用

仿拟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有使用。下面从反义仿拟、类义仿拟、数字仿拟、谐音仿拟、变序仿拟、还原等几个方面阐述仿拟的运用技巧。

3.1 英汉反义仿拟

利用现有词汇的一个词根、构词成分、或词缀,或其整体作为对立点,仿造出与原词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词。如:

(7)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Some people said this was covert scheme;we say it was an overt one.

(8)It’s easier to marry than unmarry.结婚容易,离婚难。

句(7)是由于汉语中“阴阳”相对。这一个仿词构造得生动,巧妙。译文也用仿词,利用了一对反义词“covert”和“overt”,很成功地传达了原文的犀利笔锋。句(8)中“unmarry“是利用否定前缀仿marry而造出来的,表达divorce的意思。这个仿词不仅押韵,而且生动说明了Wells时代离婚的困难。译文没有仿词,但利用反义词“结婚”和“离婚”完整地表达了原句的思想。

3.2 英汉类义仿拟

类义仿拟是利用现有词汇或表达方式的一个词根、构词成分、或词缀,或其整体作为近似点,仿造出新的词或语句。英语中也常常使用类义仿拟的手法,套用名言、典故、谚语、外来语和文学名著,使报导更富有表现力,以达到幽默、风趣及讽刺之效果。如:

(9)先是“待业”,现在呢,是“待婚”,不,是“待恋”。(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10)I have no outlook,but an uplook rather. My place in society was at the bottom.(Jack London)

我没有人生观,但可以说有一种向上爬观,我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底层。

(11)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潦而不倒的女隐士们。

(12)To Lie or Not To Lie——the Doctor’s Di1emma.撒谎还是不撒谎——医生的难题。

(13)I came,I saw,I was conquered.我来了,我看到了,我被征服了。

(14)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rest and play.每日一块Mars巧克力,使你工作满意、娱乐惬意。

句(9)中“待婚”“待恋”是依照“待业”形式临时造的词。类似的例子还有:由狄更斯名著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而仿化出A Tale of Two Hearts(《双心记》),讲的是关于一个心脏病人换人造心脏的故事;仿照中国的“大跃进”(Creat Leap Forward)造出Creat Leap Outward(外跃进,谈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句(10)中杰克·伦敦利用“outlook”仿造出“uplook”,生动地表明了他的世界观,并从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等级制度。译文也用了仿词“向上爬观,”完美地翻译了伦敦的原文。句(11)中习语down and out,原是拳击比赛的术语,后来喻指穷困潦倒的人。译文同样进行了仿拟,完整地表达了原意。句(12)中仿拟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个名句: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句(13)中指的是西方一位传道士兼探险家到达我国西藏时所发出的感慨,这句话仿拟了罗马大将军凯撒的名言:I came,I saw,I conquered.(我来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让人感到妙趣横生。句(14)中是一则巧克力广告,显而易见,广告是由两句成语衍生而来的。它的句式和尾韵使人立即想到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而work,place两词的并列又使人联想到成语All work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但是译文没有这种联想功能,所以朗朗上口的韵味流失了。

3.3 英汉数字仿拟

数字仿拟就是变换现有词语中某一个数量词,或者变换数量词的修饰语。这种新词有的在形式上与原词不同,有的在意义上与原词有一定联系或者基本相同。如有时向他人表示感谢时只说Thanks还不足以表达感谢之情,于是就说Many thanks.A thousand thanks.Thanks a mil-lion.非常感谢,万分感谢(仿词与原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差别)。又如:根据the Third World第三世界(指发展中国家)仿造出the First World第一世界(指全球发达的工业国集团);the Second World第二世界(指除美国和前苏联以外的发达国家);the Fourth World第四世界(主要指西方所谓的最贫国集团,有别于第三世界中的产油国集团)。

3.4 英汉谐音仿拟

英汉谐音仿拟指将英汉语中的成语、谚语、俗语的某个语素抽出,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换上,仿造出来的新词与现成词在某个章节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如“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如:

(15)TWOGETHER.

(16)The prose without the con.没有欺骗的文章。

句(15)中是一则宾馆的广告词。Twogether一词是由together仿化而来。这一怪词自然可以吸引想来度假的男女伴侣。句(16)是 The Time的广告句脱胎于成语the pros and cons(赞成与反对的理由、是非曲直),同时又利用词形和发音上的相似形将pros改成prose。

3.5 英汉变序仿拟

英汉变序仿拟是指改变构式成分的常规、原型位置将现成词语素的次序变换一下,临时仿用的新词或语句。如“好劳恶逸”。英语的Reverse辞格,也有人将它译为“序换”。序换虽然只涉及谚语、成语中某词语的词序,但往往引起内容上的显著变化,从而形成与原谚语或成语等的强烈对照。如“Like son,like father”仿英语谚语“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like son)。据美国作家里德在《教授的女儿》中讲参议员的儿子贝尼有一次公然指责法国人“忘恩负义”,法国人鲍涅斯十分气愤,于是灵机一动,利用谚语的序换加以回击,意思是“儿子这么放肆,其父肯定更不像话了。”

3.6 英汉仿拟修辞的还原

所谓还原,即故意撇开成语的引申义,而“硬”用其字面义,表达出新的内容。如仿“对牛弹琴”而作“对!牛弹琴。”将固定成语拆开来表达,只要“牛”意,即幽默又充满讽刺意味。如:

(17)若流感影响到了肠胃,那就只能饮用点茶水,要吃下其他东西就非常困难了。

(18)Little John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a mouth,which was rather curly and large.

小约翰嘴形弯曲,且大得出奇,好像生下来的时候嘴中含了一把银勺子似的。

句(17)中“茶水”这里仅作为茶与水使用,不包括其它食物。句(18)中英语成语 to be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的含义是“出生在富贵之家”。这里,作者不用此引申义,而用字面意思。

4 余论

赵艳芳曾指出认知范畴与词义可以被认为是等同的,而范畴又可以扩展,使词义范围扩大,形成多义现象。崇尚新奇变异、幽默风趣的审美情趣是人类审美的共同心理倾向。仿拟这种基于文化语境生成、“表新意,出韵味”的修辞手段,通过“构词”、“语法、逻辑不合理转化为修辞合理”。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运用,极大发挥了语言的创造力。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词汇、语义上的空缺,在翻译仿拟时,应了解和掌握本体与仿体之间的联系,做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的等值。

[1]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缪树晟.修辞趣谈[M].重庆出版社,1986.

[3]乐金声.汉语仿词与英语类比构词之异同[J].现代外语,1995(2).

[4]徐国珍.文化语境在仿拟生成与接受中的功能[J].修辞学习,2001(2).

[责任编辑:赵 瑛]

Parody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Chiese Under the Category View

WANGChun-le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Suqian College,Suqian,223800,China)

Linguistic category is considered as the basic method to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Parod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hetorical devices used in either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which is also used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We want to contrast the parody’s division and its using technique from linguistic category.

Semantic category;English and Chinese;Parody;Translation

book=2010,ebook=54

H059

A

1671-5977(2010)02-0080-03

2010-05-08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项目;2010年宿迁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0KY23)。

王纯磊(1977-),男,江苏泗阳人,宿迁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宿迁谚语英汉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养生谚语也要“更新升级”(上)
宿迁,宿迁
说说谚语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