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0-09-14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竞技民族传统

付 斌

(太原大学 环境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9)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付 斌

(太原大学 环境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09)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起着特殊的作用。本文从奥运会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城乡与区域间的体育发展水平、赛后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经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非奥运项目等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分析,本着抓住奥运有利契机,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事业良性快速发展的原则,对我国群众体育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北京奥运会;群众体育;消极影响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关于奥运会的研究就成为了学术界的一大热点,通过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历年课题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从2001年至2006年间,以奥运会或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国家社科立项共33项,年均达5项,6年累积立项占体育学课题立项总数的16%,研究表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无论是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旅游还是体育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中,多注重于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事业带来的机遇与积极方面,较少涉及对我国体育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和面临的挑战。[1]的确,奥运会为我国体育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这一主流无庸置疑,但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在遵循科学性、规律性、逻辑性的基础上,对奥运会可能给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探讨。

1 奥运会与群众体育的关系

早在1919年,现代奥运创始者顾拜旦就提出:“一切体育为大众”的思想。2003年版的《奥林匹克宪章》(后简称宪章)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清晰地表述为:“大众体育是高水平竞技运动基础的组成部分,而高水平竞技运动又反过来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宪章》将“鼓励和支持大众体育的发展”,“促进竞技运动和大众体育的发展”分别作为国际奥委会的一项职责。[2]

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对奥林匹克运动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不仅奥林匹克主义的普及及其宗旨的实现离不开群众体育,就是运动的核心部分—奥运会也与大众体育唇齿相依、共荣共存。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离开了群众体育的支持,竞技体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奥运会对群众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看到积极影响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防止消极影响才是正确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方法。

2 奥运会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分析

自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逐渐得到增强,形成了空前高涨的健身热潮;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加快,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健身娱乐业市场投资需求呈现活跃、景气状态。[3]然而,由于对中国体育的发展道路缺乏自省意识,许多人沉醉在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之中,有意无意地放大了举办奥运会对于中国体育的促进作用,对举办奥运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视而不见。

2.1 “金牌战略”降低了“全民健身战略”的地位

竞技水平高,比赛规模大是现代奥运会的最大特点,许多国家将金牌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所以我国发展体育的指导思想就一定会倾向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对这一问题的比较十分明显。《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由国务院在1995年6月发布的,《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是国家体委在1995年7月发布的,前者的远景目标是到2010年,“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后者则是力争“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团体名次保持第二集团领先地位,缩小与第一集团的差距”。有20-23个大项100个左右的小项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或进入前8名,20个大项、80个以上小项具有争夺奖牌的实力。可以看得出奥运争光计划目标量化十分明确。全民健身计划则显得很含糊。从两个计划可以看出,一个阶段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态度。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开始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但在紧张的奥运会筹备过程中,由于体育训练需要高度稳定,这些可能引起动荡从而影响运动成绩的改革实际上都不得不暂时停下来,竞技体育的职业化改革及举国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也将因此而受到影响。[7]

2.2 “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2.2.1 东部与中西部差异比较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大物博,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资源分布广、自然条件优越;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差,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伴随着我国以市场经济为主,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经济政策确立和我国加人WTO,加速了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

表1 2002年我国人均GDP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东部是中部的1.8倍,是西部的2.34倍,中部与东部的绝对差为4790元,西部与东部的绝对差为6162元。中、西部人均GDP绝对差为44.5%,东、西部人均绝对差为57.2%。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在社会领域、各行各业的差异表现得十分显著,群众体育也是如此。影响群众体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根本原因还是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

2.2.2 城市与乡镇地域经济差异比较

我国政府为了缩减城市和乡镇之间的发展差距,制定了许多了可行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宏观调控,但还存在着“剪刀差”的现象。

我国2002年城乡经济发展情况一览表

表2 从人均收入上看

表3 从消费结构上看

由表3可知,城镇居民每人全年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消费支出是农村的4.3倍。城乡之间不仅在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方面存在着总量差距大,比重悬殊大的现象,而且在生活质量,参加体育锻炼经济基础也明显不同。

表4 我国体育场馆布局

另外,资料表明:我国体育场馆中主要用于群众体育的场馆仅占总场馆的10%。

2.2.3 城市与乡村体育发展差异比较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我国城乡之间的体育发展极不平衡。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活水平较低,与发达城市的体育活动形式与内容本身就存在差异,加上奥运会的举办,更加剧了举办城市与这些地区的差异,北京及周边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很大程度受益于奥运会的举办,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相对于生活在温饱线上尤其是西部农村及偏远落后的地区的人民来说,根本谈不上体育健身。体育发展几乎还停滞不前。因此,奥运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拉大东中西地区间的差距。[5]

3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群众体育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赛后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经营

北京申奥报告财政预算和“十五”计划的数据显示,对奥运总投入达到了2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800亿元,体育设施建设170亿元,环境改善713亿元,运营预算支出130亿元。这不仅为奥运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证了各项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而且为今后北京承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为群众进行健身活动提供了场所。然而,奥运会4年举办一次,很多场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有很少几次的利用,当奥运会结束后,如何对这些大型体育场馆进行赛后的经营和日常管理,避免大量场馆的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将是政府部门和经营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悉尼奥运会后,市政府由于场馆经营不善,不堪奥运场馆庞大而沉重的日常维修养护费用,忍痛拆除了其中的大部分场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一旦经营不好,将给举办国、举办城市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尤其是那些以直接投资为主要特征的奥运经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大,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后,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的冲击就越大。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在国外被称作“低谷效应”。悉尼—作为2000年奥运会的东道主,就处在低谷效应的压力之中。可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一大批体育场馆面临赛后维护和利用问题,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将是一次挑战。

3.2 我国非奥运项目面临着挑战

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关系长久以来受《奥运争光计划》的影响,无论是经费投人还是政策扶持上都倚重奥运项目,忽视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非奥运项目。举国体制从一开始就把着眼点放在以奥运为主的金牌的追逐上,很少关注非奥运体育本身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非奥运项目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可能会加剧这种状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梁宏达这样说道: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体委搞奥运金牌战略以后,各省体工队的非奥项目砍的砍、散的散,到如今除了棋类还能暂露头脚外,别的项目已很难进入5频道的直播间。2008这杆大旗一树,CCTV5基本上变成了奥运频道。中国的奥运体育加上欧洲五大联赛和NBA,完全占据了央视的体育直播空间。只因丁俊晖的出现才破天荒地大涨了非奥运项目的士气;为了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扩大国际影响,国家定会大幅度增加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以上所述事实势必导致体育资源流向奥运项目,非奥运会项目发展面临着挑战。[6]

3.3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挑战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的是一种以世界上不同民族原生文化体系,在今天奥林匹克全球化的浪潮中,各民族体育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觉醒及体育与人们生活的质量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种碰撞和冲突将会越来越尖锐。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的特点是娱乐性大,评判尺度主观,种类多,项目差异大,而奥运会是倡导“更高、更快、更强”,鼓励人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个以客观评价为主的竞技体育,所以很难接受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由于二者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奥运举办时就会出现今天这种奥运热、民族传统体育冷的现象。

4 对我国群众体育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奥林匹克运动立足大众体育发展,其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如果不充分重视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充分发动群众、感染群众,培养体育人口、普及健身知识,如果没有中国百姓对体育运动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参与,没有中国广大民众通过奥运知识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会失去民众利益,丢掉人民健康,而且也会使举办奥运的意义大打折扣。正如卢元镇先生指出的:“举办奥运会也应该收获群众体育”。在此,对群众体育今后的发展提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强宣传力度,更新人们的体育观念

利用大众传媒宣传健身的目的与意义,注重对健身过程中所产生的愉悦性体验的宣传和指导,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倡导时尚、快乐健身一体化,让人们认识到健身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方式,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以此激发人们的健身兴趣,使之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与利用,把群众的健康意识形成和行为养成提到足够的高度。[7]

4.2 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及政策规划发展群众体育

根据资源分布,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东部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快的优势,利用辐射效应,从东部辐射西部、从城镇辐射农村,形成东西、城乡间的点对点的帮扶关系,促进经济均衡发展,为群众体育奠定物质基础。利用南北方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优势,深度挖掘、仔细整理、认真开展适合于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文化交流,构建适合群众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广大农村地区政府应当将发展群众体育纳入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发展群众体育的硬软件环境建设,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的共建模式。

4.3 形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3.1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全球化

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土著舞,给全世界人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8]借鉴经验,我国也可以利用奥运期间国外游客的大量来华的契机,宣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向他们展现丰富多彩的华夏文化。

4.3.2 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文化与文明传递过程的最优化形式之一,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对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计划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公共体育课程教材,在学校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对各民族地区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在高校体育院系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校中推广我国传统体育课程,并将其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掌握当地的民间传统项目,不仅是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培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骨干和指导者的重要途径,起到加速中国传统体育现代化的进程的作用。[9]

4.4 扩大非奥运项目的传播范围

与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相类似,对于奥运项目来说,学校体育的功利性显得要小得多。其基本目标受众始终是各层次、年龄的师生。20多年来的全国高校统招政策,使得大部分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为体育非甭运项目传播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一方面,加强高校中非奥运项目的开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体育,其毕业后,通过对外界与人的交流能力,把学到的体育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将非奥运项目传播到全国各地,并产生进一步的迁移和扩散。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当地的不同的文化、环境相结合,实现进一步的融合。另一方面,加强高校体育院校中非奥运项目的开展,以达到培养出一批能够指导和组织开展非奥运项目活动的骨干,切实实现非奥运项目的全面推广。

[1]张新萍.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董杰.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作用于全民健身运动意义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5):40-43.

[3]胜瑞东.论承办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大众体育产业的促进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4):10-12.

[4]张智辉.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4):38-40.

[5]常毅臣,魏争光.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5):6-9.

[6]丁鸿祥,杨立.试论大学生中开展非奥运项目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J].四川体育科学,2006(1):4-6.

[7]刘洪玉.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影响[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3):57-59.

[8]廖丽琴,丁新民.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56-58.

[9]周斌.论奥林匹克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7,4(5):84-85.

[责任编辑:姚晓黎]

Research on Beijing Olympic G ames’Influence upon Mass P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U Bin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030009,China)

Beijing Olympic Games brought deep influence to the politics,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What’s more,it performs a special function in our physical educatio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However,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negative influence,brought about by the Olympic Games,on“the plan for the whole people to keep fit”,the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levels between cities and regions,the management of the gyms and stadiums after the games,nationtraditional sports events and non-Olympic ones.On the principle of grasping the advantageous chance of the Olympic Games to promote benign and quick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PE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suggestions are made up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physical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Beijing Olympic Games;mass physical education;negative influence

G811.21

A

1671-5977(2010)02-0049-04

2010-03-10

付 斌(1980-),男,山西阳泉人,太原大学环境工程系助教。

猜你喜欢

竞技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竞技精神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