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试行班级导师制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对策

2010-08-15杨志强刘功成李静宇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杨志强,刘功成,李静宇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

高校试行班级导师制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对策

杨志强,刘功成,李静宇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 )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和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需要。班级导师制彰显出精英教育的品质与价值,是培养造就多规格人才、个性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机制。在探索推进试行班级导师制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多个日益凸显的障碍性矛盾,有效处理管理层、导师层和学生层三个层面的关系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矛盾,从而使班级导师制在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培育合格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班级导师制;矛盾;对策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和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需要。在高校综合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深入探讨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建设与实践,对提高广大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武汉纺织大学多校区办学实际,提出在本科生中试行班级导师制,作为现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制度的有益补充和支撑。

1 班级导师制的定位

班级是学年制下的产物,随着学分制在高校的推行,行政班级的作用日渐淡化,高等教育现存的显性矛盾也日益突出,应该说,“导师”应运而生的同时,班级导师制让传统班主任制度在理论要求得以回归,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得以实现。顾名思义,班级导师制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实行的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是指高校(本科院校)从教学、科研或管理人员中选出一批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以及较为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导师,每个导师指导一个学生班级,通过导师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进一步强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为人处世、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成才。班级导师制要求导师通过与所带学生的密切联系,指导学生解决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疑难,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和科研实践;并要求学生完成导师布置的各种课外学习、科研和实践任务。本文探索的本科生只限于全日制的本科生;本文倡导的班级导师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全面指导的导师制,它赋予了班级导师兼具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辅导员及生活顾问等多重角色。

2 班级导师试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在试行班级导师制过程中,学生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惰性大、主动性差。调查显示:学生主动找导师沟通的意识普遍淡薄,生活中、学习上有困难主动找导师的只占8.4%;大部分学生不太了解或一点也不了解导师制,不知道自己和导师在导师制中的关系与作用。据班级导师反映,其所带班级的学生求知积极性小,在课外科技、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中,只有少部分学生乐意积极参与,大部分学生对于未来职业与专业间的关系“想得比较少”,还有部分学生“太忙”,“即使是导师想找他都未必找得到”。总之,没有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势必会影响班级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2.2 班级导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普遍较少

据有关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调查资料显示:“湖南文理学院调查显示:与导师见面机会很少或几乎没见面的占75%;浙江大学调查数据显示:有65位导师与学生是零接触;从中南大学调查数据看:有65.9%的同学认为与导师见面的次数太少;从沈阳体育学院来看:制度中明确要求每位导师每月辅导学生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的时间,而真正按照学院要求执行职责的导师仅占5.6%,大部分导师与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每学期见1次或每学年见1次的占57.4%。更有甚者,导师与学生从未见过面。”这些调查反映,在实行导师制的高校中,导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普遍偏少,师与生所对应的教与学过于局限于课堂。

2.3 教育中的个性指导较少

针对班级导师制的运行,我们对武汉纺织大学试行班级导师制的三个院系进行询问调查以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试行班级导师制的院系和班级中,班级导师在教育方面,共性引导居多,占92.5%,个性指导较少,只占8.4%。而且共性引导的场所基本是实验室和教室,以开集体会议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与班级导师间的互动频率低,而且是一对多的形式,导致了班级导师对学生了解非常有限以及学生接受指导的实际效益不高的现象。部分试行班级导师制的班级学生反映个别班级导师根本或不能全部认识学生,学生与班级导师之间的关系是陌生的、淡漠的。

2.4 指导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偏少

在试行班级导师制的过程中,很多班级导师更注重宏观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设计,与实行班级导师制的初衷——全面地指导学生的学业、品行,注重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去甚远。在试行班级导师制的院系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最希望班级导师指导什么”调查显示:84.1%的学生希望得到选课、学业规划的指导,76.6%希望得到学习方法指导和人生规划指导;然而班级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专业性教育比率偏重,而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兴趣的培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较少,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我们实行班级导师制的初衷。在我院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导师能够发挥“导课”的作用,但能够全面履行班级导师职责的“导师”仅12.5%。部分导师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交流,甚至忽略了通识性启发教育。

3 构建有效机制,促进班级导师制的合理运行

近年来,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被广泛关注,作为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模式——班级导师制是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制度保障;是全员育人理念的有效探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推手,更是高校人才培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有益尝试。因此,必须构建有效机制,解决班级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矛盾,促进班级导师制的有效运行。

3.1 管理层——完善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班级导师制的建立与推行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明显的效果,必须多方面齐抓共管。首先要制定班级导师制工作制度,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导师的组织管理等,从制度上规范导师制工作,确保考核评价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导师制考核制度,定期准确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包括检查导师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及学生指导记录等,要求和监督导师各阶段培养计划的完成。再次,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导师职责履行情况及学生的反映,完善导师的约束机制。当然,在制定评价体系的同时,学校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给教师提供独立思考和自我主工作的空问,培养导师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2 导师层——加强自律、提升自身素养

班级导师制得以良好运转的关键是导师队伍的建设。班级导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情操、业务能力、奉献精神等。作为班级导师,要有效地“育人”,自身应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科研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等方面都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同时班级导师把还要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能有效带动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良好结合。所以,班级导师制的实施,对广大教师来讲,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因此,推行班级导师制必须先提高导师自身的素质,再通过对导师培养和再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加强导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确保班级导师制能顺利有效地实施。

3.3 学生层——转变观念、注重良性互动

在高等教育大环境下,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科学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长期目标,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互动交流是双方“共赢”的最佳基础状态。然而事实上,高等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高校师生之间“有事联系,无事不联系”是最普遍的关系现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实行班级导师制并使之有效实施并可持续传承下去或许将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学生”是主体,如何转变学生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在班级导师制中的能动作用,是班级导师制能否长期有效地实施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班级导师制实施之前应首先做好详细明确的阐释工作,让学生明白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应加大鼓励师生互动交流的刺激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师生互动教学。

总之,实行班级导师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积极性和班级导师的正确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班级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曹十芙.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D].硕士论文.2006,(12).

[2] 生奇志. 高等学校班级导师制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6).

[3] 张 彦.本科生导师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6).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arriers and Solutions of Tri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ass Tutorial System into Native University

YANG Zhi-qiang,LIU Gong-cheng,LI Jing-yu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4,China)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raining meets the needs of social pro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iod and the retaining of exuberant vitality in the universities against the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ty backdrop.The class tutorial system shows the quality and the value of the outstanding students’ educ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system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versatile, personality and creativity talent.In the process of the class tutorial system’s exploration,we have to face the barrier which foregrounding increasingly. Efficien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agements,the tutors and the students can get across those barriers, and then brings the class tutorial system into play a deserved role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training and qualified talents’ education.

the class tutorial system;barrier;solution

G642.46

A

1009-5160(2010)05-0058-03

杨志强(1972—),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