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的体会
2010-08-15刘可权胡文忠钟满钞
刘可权 胡文忠 钟满钞
心包积液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腔膜腔积液,心包穿剌置管引流是明确诊断,减轻心包填塞,心包内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穿剌过程中可能出现致命性的并发症,导致冠状动脉,心肌的损伤,出现致命脉性的心律失常可死亡[1]。其危险性大于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心包置管引流,减少穿刺次数,提高了安全性。现将我院25例心包置管引流患者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临床上有心包填塞的症状与体征,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心包积液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8(42±7.5)岁,肿瘤4例,结核性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化脓性心包炎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病程1周~1年。超声探测心包积液液性暗区2.0~3.0cm15例,>3.0cm10例。
1.2 方法 使用国产或进口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采用B超定位,一般选心尖部为穿刺点,为避免穿刺损伤心肌及心脏表面血管,我们采用负压心包穿刺的方法,局部消毒,铺无菌孔巾,麻醉,按术前超声检查所提示的进针点,方向,深度,用破皮针先桨皮肤打一个皮肤打一个皮洞至皮下,穿刺针连接注射注器抽成负压,并保持注射器内负压状态,然后按超声提示方向缓慢进针,“见液即停”,确认抽出心包积液后,沿钢丝导引孔置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顺导引钢丝用血管扩张鞘扩张穿刺通路,沿导引钢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退导引钢丝,体外中心静脉导管用缝线固定,加盖无菌敷料,接一次性封闭式负压引流袋,引流量与引流速度及引流的次数,应根据病情,患者体质,心包积液量多少,填塞症状及对引流的反应综合决定。
2 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操作顺利,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复查B超或X线胸片,证实心包积液基本吸收后拨管。导管保留时间3~34d,引流量350ml~8760ml,平均287 ml。首次引流为血性心包积液者11例,全程引流为血性心包积液者7例,4例结核性心包炎,心包腔内有大量絮状纤维素漂浮,并形成少量的纤维纵格,经导管每次向心包腔内注入尿激酶30万U,地塞米松10mg反复灌洗1~3次后,纤维素消失;1例化脓性心包积液,经导管每次注入先锋霉素Ⅵ3g,1次/d,连续3次,配合全身用药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1例包裹性心包积液,心包膜钙化厚9mm(心包剥离术病理报告)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例结核性心包积液并左胸腔大量积液患者同时心包和胸腔置管引流,3h内缓慢自动引流心包积液600ml,胸腔积液900ml,气促的症状明显减轻;1例癌性心包积液患者,置管后出现剧烈的胸痛,经导管向心包腔内注入利多卡因200mg后,胸痛的症状缓解;部分癌性心包积液患者,根据病理分型选择化疗药物心包腔内注射,3例患者置管后,咳嗽时有轻微疼痛,不适感,无须特殊处理。本组病例均无合并症的发生。
3 讨论
心包穿刺是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措施,又是心包积液病因诊断和心包内注射药物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国内外公认心包穿刺的危险性大于冠状动脉造影,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高达11.4~20.%[2]。这些并发症包括心肌或冠状动脉损伤,严重心律失常,气胸,腹部器官损伤和死亡。目前常规心包穿刺仍采用传统的开放式穿刺方法[3],存在如下缺点:①一定要两人配合才能操作,不适合晚夜班,节假日一名医师值班时的紧急处理;②操作时要有心电监护才能进行,繁锁,复杂;③穿刺针有可能损伤冠状动脉及心肌组织;④给患者缓慢抽液时的时间长,常规作一个心包穿刺至少30min以上,有时心包积液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粘附在注射器筒内,抽吸时阻力很大,费时费力,降低了医师的工作效率;⑤操作时稍不注意,有可能将病原体溅到医护工作人员身上或周围,造成医源性污染;⑥用金属钢针反复穿刺抽液过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心包膜反应,锋锐的钢针划破心脏及冠状血管,心律失常,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甚至死亡[1,4,5]。改用经皮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有如下优点:①操作简便,一个人可单独完成;②导管既柔软又有一定弹性,标有刻度,能按术前超声波提示的深度进针,避免盲目试穿,置入体内不会损伤血管及组织,降低了穿刺的危险性;③引流管带有流量调节阀,能控制引流速度;④全封闭式引流,杜绝液体外溅造成对医护人员及环境的污染;⑤负压吸引袋的吸引力,不需医师用注射器一筒一筒抽液操作。但在操作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在穿刺进针时,一定要带负压缓慢进针,“见液即停”;2.退出的导引钢丝,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用2%戍二醛液浸泡,当引流管阻塞或引流不畅时,再插入导引钢丝疏通引流管,在B超或在X线下重新调管引流管至最佳引流位置;3.大量心包引流时,引流速度应控制在300ml/h;4.引流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如病情需要,应定期更换套管。
行心包穿刺引流时,应对心包积液量进行定量分析.根据2-DE,对心包积液量进行初步定量[6]:按心包积液液性暗区分布情况及测量其内径来估计积液量的多少。少量心包积液:积液量在100ml以下,液性暗区常局限于房室沟及较低部位,在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左室后壁、下壁处心包腔,或剑突下切面右室后壁心包腔可见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内径<8mm;中量心包积液:积液量在100~500ml。除房室沟外,液性暗区扩展至左室前后壁及心尖处,整个心包腔内可见呈均匀分布的液性暗区,但左房后方及大动脉下方心包折返处无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内径<20mm。大量心包积液:积液量>500ml,整个心脏周围为液性暗区包绕,心脏在暗区内呈摆动状,暗区深度>2cm。
根据病情,性别,选择好心包穿刺置管的部位,心包穿刺常用的穿剌点:①心尖部在左第5肋或第6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2cm处;②剑突下在剑突与左肋弓缘夹角处;③右第4肋间心绝对浊音界内侧1cm处;④胸骨左右缘第5、6肋间;⑤背部肩胛中线第7、8肋间。我们的经验是当大量心包积液时,根据患者性别选择不同的穿剌点,女性患者因左侧乳房影响穿剌操作和引流管固定,多选择剑突下穿剌引流,进针较深,一般在4~6cm以上才能抽到液体,优点是心包液不污染胸腔,不会引起气胸、血胸,缺点是易损伤心肌。男性患者多在心尖部第6肋间心浊音界内侧1.5cm处进针,优点是操作方便,进针3cm左右便可抽到液体,缺点是穿剌针易损伤冠状血管,心包积液可污染胸腔。当中量或少量心包积液时最好由2-DE选择液性暗区最大,距体表最浅,安全系数最大的部位为穿刺点,而且在床边固定体位、超声定位后,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可增加操作的安全性[7]。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量,根据心包积液的多少,心包填塞的情况来定,一般首次不宜超过100ml,如果心包大量积液,心包填塞症状明显,可适当增加心包引流量,但不宜超过500 ml。我们的经验是用注射器抽液时,首次在150ml左右,用负压吸引器缓慢自动引流时,首次可达400ml左右,以后引流量完全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对癌性心包积液有时1d引流量可达1000ml以上,否则、心包内的压力过高,心包积液可自行通过中心静脉皮肤穿刺孔渗出体外。当心包积液病因诊断不明,从心包积液引流量可初步判断积液的性质,结核性大都在3~5次能抽干净,癌性心包积液生长快,需频繁抽吸或引流。心包积液置管引流,是一项有风险的诊疗技术,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巧,就可成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1]Wong B,Murphy J,Chang CJ,et al. The risk of pericardiocenteis.Am J Cardiol,1979,44( 6) : 1110.
[2]黄建群,朱万琴.373例次心包穿剌的经验与体会.中华内科杂志,1988,27:177.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0.
[4]Sobol SM,Thomas HM Jr Evans RW. Myocardial laceration notdemonstrated by continuous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 occurringduring pericardiocentesis. N Engl J Med,1975,292( 23) : 1222.
[5]赵锋,齐丽彤,王榭,等.持续心包引流合并症的探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10(1):38.
[6]张青萍,邓又斌.超声诊断临床指南.科学出版社,2005:156-157.
[7]于铭,韩增辉,周晓东,等.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及置管引流的临床研究.超声医学杂志,2007,9(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