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护理
2010-08-15陈豫红
陈豫红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危重而复杂,并发症多且严重,死亡率很高的常见危重疾病。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4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组2000年确定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0~66岁,平均36岁。暴饮暴食诱因18例,饮酒12例,既往有胆道疾病22例,不明原因1例。本组患者均有左上腹持续性剧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体温35℃ ~39℃。CT检查提示胰腺肿大或坏死灶存在,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血性液,腹腔穿刺液淀粉酶测定作为该病诊断的有力依据。45例患者中治愈38例,死亡7例,治愈率84%,病死率16%,出现并发症24例,发生率53%。
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ARDS往往是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呼吸急迫,呼吸频率>28次/min或患者感到呼吸困难,PaO2>8kPa,PaCO2<4、67 kPa,后期 PaCO2可高于正常。当患者合并ARDS时,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正确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③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紧急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0、29 ~43、49 kPa,迅速纠正低氧血症,维持 PaO2>8.6 kPa,但注意不宜过高,以免影响心排出量;④维持有效循环,防止液体过量及急性肺水肿发生;⑤加强营养支持。本组发生ARDS12例,9例抢救成功,死亡3例。
2.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MODS为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并发症,也是早期主要的致死原因。本组发生5例,2例经过及时积极的抢救后病情好转出院,3例死亡。护理:早期加强各脏器功能的监护,以预防为主。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CVP、血氧饱和度外,还要注意患者神志、尿量等重要指标的观察,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及时按医嘱给药。
2.3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腹膜后严重的炎症反应和大量液体渗出及由其所致的肠麻痹引起的肠腔液体潴留,若不及时纠正,可导致休克,组织脏器灌注不足,从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就会明显降低,故在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和尿量的变化,加强输液巡视,保证液体按时按量供给,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当发现患者尿量明显减少时,连续6 h尿量<20 ml/h,且血肌酐明显升高时,应考虑有肾衰竭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本组发生2例,1例因最终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
2.4 腹腔出血 出血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组发生1例,为术后第6天出现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排柏油样大便。经过及时采取止血、输血,按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等处理后病情稳定。
2.5 胃肠道瘘 胰液的消化和感染的腐蚀均可使胃肠道壁坏死、穿孔而发生瘘。常见于结肠、十二指肠、胃和空肠。本组发生1例肠瘘,2例胆瘘,患者均出现腹痛、明显腹膜刺激征,经放置双套管持续腹腔灌洗和接低负压吸引,同时配合抗炎、应用生长抑素(如善宁、思他宁),加强营养支持等处理后,保守治疗成功,自行愈合。
2.6 腹腔脓肿 腹腔内胰腺或胰腺周围组织包裹性积脓,包括腹膜后间隙脂肪坏死液化继发感染所致。本组发生1例,脓液培养有细菌生长。持续性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行腹腔脓肿引流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自身消化性疾病,病情重且反复,并发症多,一旦出现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甚至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护理,需及时地给予安慰和鼓励。
3.2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加上腹腔内大量渗出液,循环血量丢失,往往需要大量的液体输注,因此,做好液体规划和通道的管理非常重要,确保液体按时按量供给,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纠正休克、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以防止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营养支持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必须要详细向患者说明禁食的目的。
3.3 生长抑素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胰腺分泌,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活性,调节免疫反应,刺激外周单核细胞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γ-干扰素的释放,从而降低ARDS、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必须掌握用药的注意事项,不可擅自改变用药持续时间和浓度,更不可间断用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