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临床护理
2010-08-15张俊琴
张俊琴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50年代以来,我国结核病疫情总的发病率虽有下降,但由于人口众多,各地区控制疫情不均衡,它仍为当前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国十大死亡病因之一,应引起严重关注。因此对肺结核的治疗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共收治肺结核患者4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9岁。
1.2 临床表现 多为乏力、体重减轻、发热、盗汗;x线胸片示肺部浸润性改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痰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痰培养结核杆菌阳性。
1.3 治疗方法 选择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耐药性肺结核病例,根据药敏结果及其既往用药情况、个体之间差异,以K、O、P三药联合为基础方案,在此基础再选用1~2种未应用过或3种以上的敏感药物联合用药。对耐药数目多,但肺功能尚可的患者,采用纤支镜介入或手术治疗。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病室环境应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严禁随地吐痰及串病房。患者痰液要进行焚烧和处理,每日不少于3次紫外线消毒。
2.2 心理护理 由于肺结核传染性强,患者往往有自卑心理、焦虑、悲观情绪。患者入院后,护士要多与患者交流,语言亲切,使他们感到温暖,积极为患者创造探视条件,适当留家属陪护,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用温和的语言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用药护理 药物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决定作用。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用药前应详细的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肝脏病史,常规检查肝功能,强化阶段最好每半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同时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如果一旦出现急性中重度肝功能损害,必须停用全部抗结核药物,采用积极的护肝治疗,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选用对肝脏毒性较小的药物,继续完成抗结核治疗。结核病服药时间长,护士应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抗结核药的用药原则,即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2.4 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
2.4.1 血尿酸增高 避免进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虾类等海味以及肉汤类食物。指导患者进食碱性食物,如牛奶、鸡蛋、马铃薯、各类蔬菜、柑橘类水果。用药期间要多饮水,必要时服碳酸氢钠,嘱患者定期复查血尿酸。继发痛风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根据医嘱使用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讲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使之配合治疗。
2.4.2 肝功能损害 用药后产生的肝功能损害加上有时要终止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引导患者要正确的对待疾病,保持豁达、乐观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转氨酶增高者要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利于肝细胞恢复。遵医嘱给予保肝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
2.4.3 胃肠道反应 观察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与进食的关系,是否伴有疲乏无力、焦虑、抑郁等。深呼吸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患者呕吐时应协助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吐后给予漱口,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的补充电解质和水分,恶心、呕吐严重者,通过静脉输液给予纠正。
2.4.4 过敏反应
2.4.4.1 发热反应 对体温的升高给予合理的解释,告诉患者这是药物引起的,不是原发疾病没有控制,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
2.4.4.2 皮疹 向患者讲解导致皮疹的有关知识,皮疹的原因,介绍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方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清洗,禁用肥皂水和酒精,床铺保持清洁平整,衣服勤换洗,避免局部压伤、碰撞和损伤。皮疹消退,脱皮不完全者,可用消毒剪刀修剪,忌撕扯,以防出血和感染;皮疹消退皮肤干燥者,可涂液体石蜡润滑皮肤;穿刺时避开皮疹处。
2.5 出院指导 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
[1]堕萍,张秀芬.1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期及分娩前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753.
[2]董虹,焦卫红,杨海英,等.外来务工人员肺结核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93.
[3]李改焕.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
[4]何月光.新编实用药物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