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2010-08-15李兴亚祁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1期
关键词:劳力稳定型肝素

李兴亚 祁明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初发劳力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其发病率高,10%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年内病死率18%,其中5%发生在1个月内[1]。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作用确切,本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UAP76例,男50例,女26例,年龄43~75岁,平均(60.7±5.6)岁。所有病例在入院前3 d内至少发作心绞痛2次以上。诊断均符合UAP的诊断标准[2],均无出血性疾病,无抗凝药物治疗的禁忌证。排除持续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溃疡病、近期做过大手术等病例。其中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50例,自发型心绞痛14例,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7例,混合性心绞痛5例。合并糖尿病13例,高血压17例,高血脂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血脂、血压、合并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住院后在卧床休息、吸氧,选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阿司匹林(300 mg/d,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00 IU/次,皮下注射,1次/12 h,7 d一疗程。治疗期间观察项目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心电图变化、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监测血清心肌酶、心率、血压、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实验评价方法的建议》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有减少,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果19例,无效率2例,总有效36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果17例,无效率10例,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73.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P<0.05)。

2.2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猝死现象。观察组有6例(15.79%)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皮下瘀斑,但均未停药,无出现出血倾向。对照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凝血四项均在正常范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χ2=2.38,P >0.05)。

3 讨论

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其病理基础75%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凝血系统激活、诱发腔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3],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因此,对于UAP的治疗除应用常规的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外,抗凝治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肝素对血管内皮和血小板生理功能影响较大,易引起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且需静脉持续给药,应用期间尚需作实验室监测,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而低分子肝素钙其优点为相对分子质量小,半衰期长,血浆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少,生物活性高的优点,抗凝血因子Xa作用强,抗凝血酶作用弱,出血副作用少,可逆转UAP的高凝状态,可防止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无须监测凝血功能和调整用药剂量,可更好地发挥抗凝作用,通过皮下注射能有效吸收,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且低分子肝素对心绞痛有明显的止痛作用,皮下注射能达到止痛效果。本组资料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出血病例等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方便,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赵娟,肖海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26例临床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8,24(6):443-444.

[2]陆再英,钟南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

[3]回金凯.UAP的治疗进展.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9,7(2):69.

猜你喜欢

劳力稳定型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