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局部反应的研究
2010-09-12李珍香
李珍香
预防接种是预防相关传染病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但少部分人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预防接种局部反应,在临床上常采用50%的硫酸镁予以湿敷,但显效时间慢,且易引起烫伤。本文于2006年10月~2010年3月对46例预防接种发生中重度局部反应患者,采用新鲜土豆片外敷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5个月~12岁,红肿直径3.1~13.8 cm,均为中、重度预防接种局部反应。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性别、年龄、局部红肿热痛面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新鲜土豆片洗净后切成厚3~5 mm薄片,覆盖在患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红肿部位面积,1~2 h更换1次,3次/d;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将硫酸镁粉50 g溶于开水100 ml中,配成50%硫酸镁溶液,取4层纱布1块,并以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块以不滴水为宜,稍大于皮肤红肿面积,30~60 min更换1次,3~6次/d。为减少药液水分蒸发,两组均在药物上覆盖塑料薄膜,并包扎固定好,既有方便活动、固定的功能,又有防止浸湿衣被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红肿热痛消失为痊愈;治疗后红肿热痛明显减轻为显效;治疗后红肿热痛减轻为有效;②测量局部红肿热痛的面积(面积=长径×短径×π/4),观察并记录肿胀消退时间,消退以局部皮肤颜色、弹性与周围皮肤相同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包处理,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由表表1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肿胀面积(cm2) 显效时间(d) 治愈时间(d) 每天更换次数(次)观察组23 50.11±1.62 1.86±0.42 3.25±0.71 6对照组 23 52.02±1.14 3.01±0.53 4.50±0.42 12 t值 14.36 10.88 P <0.01 <0.01
3 讨论
根据大量的临床应用[1~5],证实应用新鲜土豆(又称马铃薯)片外敷对红肿热痛有特效。预防接种的局部反应,轻度一般1~2 d可自愈,中度以上或重度以上,增加了接种者的痛苦,需要医疗干预才可治愈。土豆是一种天然的食用植物,因其含有大量的淀粉,具有高渗的作用,且含有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及龙葵碱,具有兴奋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通的作用,从而可使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消失,具有散淤、消肿、止痛、消炎、促进组织细胞修复的作用。另外,土豆内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2参与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侵害。新鲜土豆片外敷对皮肤无刺激、无痛苦、无污染、无任何副作用,而且来源丰富、经济,操作简便,患者容易接受。不足之处是新鲜土豆外敷时间长,局部皮肤会被染成淡青紫色,可用湿毛巾擦洗干净,应与局部外伤青紫及循环障碍相鉴别[2]。
硫酸镁因其高渗作用能促使组织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能抑制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有效地止痛。经皮肤直接吸收至皮下,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解除局部红肿。硫酸镁的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均为强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通过皮肤渗入皮下组织及血管,并直接扩张血管,同时镁离子还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加速,从而改善局部循环,促进药物的吸收达到消炎退肿的作用。局部湿敷时特别是冬天,药物易析出结晶使纱布变硬,不易紧贴皮肤而影响药液吸收[3]。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局部红肿热痛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故采用新鲜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局部反应优于50%硫酸镁湿敷。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局部反应具有独特疗效,且取材方便、简单实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1]刘昌红,曹乃美,王国英,等.马铃薯外敷与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外渗的疗效比较.护理研究,2004,18(7):1289.
[2]詹琳清.新鲜马铃薯外敷预防静脉炎的研究.护理研究,2006,20(4):896.
[3]王素梅,白艳凌.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护理学杂志,2004,19(23):25.
[4]吴宏爱.生马铃薯治疗脐周皮下注射速避凝引起硬结1例.护理学报,2006,13(9):14.
[5]曹素莲,邱彩花.冰片马铃薯泥外敷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06,13(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