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中的烤瓷修复治疗
2010-08-15李江峰
李江峰
牙列重度磨耗在口腔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常表现为牙体硬组解剖形态的破坏,牙合曲线和牙合平面位置的异常,此类患者常因牙齿不美观,牙齿过敏及咀嚼无力,颞颌关节不适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而就诊。作者于2006-2009年对28例经过试戴暂时修复体3~6个月后,进行烤瓷永久性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牙列重度磨耗病例28例进行牙合重建固定修复。男11例,女17例,年龄43~64岁。患者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对修复体的美观和舒适度有较高要求,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所有病例均无牙周疾病,无末端游离缺失。
1.2 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修复前进行全口牙周洁治,对龋坏和非龋性牙体缺损作充填治疗,对需作牙髓治疗的患牙实施治疗和完善的根管治疗,制取研究模型,用面弓牙合叉转移上颌与颞下颌关节位置关系及髁道斜度于可调节式牙合架上,分别进行各种咬合运动,观察上下牙列间的接触情况,X线检查双侧颞下颌关节及牙周支持组织情况。
1.3 暂时修复体高度的确定 牙合重建修复前先试戴暂时性牙合垫3~6个月,观察患者是否能接受垂直距离升高[1]。暂时修复体的高度应根据患者正中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其牙尖多错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作为垂直距离升高的高度,依据患者对牙合垫厚度的反应进行调牙合,当患者感到舒适,咀嚼有力,颞下颌关节无不适症状时,牙合垫所处的颌位作为患者牙合重建暂时的修复体的最适颌位。一般将牙合垫放在牙合曲线曲度较大的或伴有失牙的上颌或下颌一侧,依据患者对牙合垫厚度的反应进行牙合调磨,当患者感觉舒适、咀嚼有力、TMD症状消失时,牙合垫所处的颌位为患者牙合重建的最适合牙合位,并在此最适颌位建立烤瓷修复体的牙合关系[2]。
1.4 修复方法 按设计进行牙体制备,颌位记录时,垂直高度应与暂时修复体牙合重建后的面下1/3高度一致。为了防止颌位改变,牙体制备时可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区段,分次牙体制备。因需升高垂直距离,牙合面、切缘一般不需降低咬合高度即可达到烤瓷修复体所需的间隙。前牙区的烤瓷修复应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应建立合理的牙合覆盖关系,后牙以功能恢复为主,应建立良好的牙尖交错关系。
2 结果
本组28例采用烤瓷固定修复体进行牙合重建修复。双颌牙列牙合重建7例,单颌牙列牙合面牙合重建21例。重建后的牙列高度和形态,面下1/3高度获得适度恢复。患者对外观与咀嚼功能均满意。
3 讨论
3.1 咬牙合重建的疗程安排。由于咬合重建是在天然牙列的基础上制作的,常涉及上下牙列或单牙列所有牙齿,修复前应对基牙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彻底的治疗。常规的处理包括局部牙周治疗,龋坏牙的根管治疗。在完善的根管治疗的前提下,尽量保存可利用的残根残冠,以备作基牙使用。由于牙列重度磨耗是长期逐渐由生理牙合演变为病理牙合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口腔颞颌系统必须出现适应性变化,牙合重建修复是阻断病理过程,重建和恢复生理机能的措施,是一个序列的治疗过程,为了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必须重视咬合重建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循序渐进使整个口颌系统协调一致。因此能否强行升高垂直距离,升高多少,目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般咬合升高的量不超过5 mm[3,4]。在制作固定修复前咬合重建暂时性修复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于建立稳定的牙合及功能性咬合、促进颞下颌关节、口颌系统功能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患者戴用升高咬合的牙合垫或可摘局部义齿3-6个月,由开始的一次性升高4 mm,参考患者止颌间隙,面部外观,固定烤瓷修复体所需高度、前牙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颞下颌关节适应度等对暂时性修复体进行多次调改,直至患者无不适主诉及不良体征,最终确定牙合垫或可摘局部义齿的咬合升高达到2.5~3 mm。
3.2 咀嚼能力的恢复 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垂直距离降低,常遇过冷过热或过硬食物无法正常咀嚼,表现为咀嚼无力,咀嚼效能是正常牙列者的1/3~1/4,传统的牙合垫或义齿为可摘义齿,恢复患者咀嚼效能一般只能达正常牙列的2/3左右[5]。有实验证明,固定义齿的固位优于可摘义齿,并且获得良好的支持与稳定[6],咀嚼能力更接近正常牙列。本组28例患者烤瓷固定义齿修复后患者均感到咀嚼有力,并且均感到美观、舒适。
3.3 烤瓷修复对牙周组织的保护作用 本组28例病例中,患者基牙牙周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其原因可能是烤瓷修复牙合重建后,可重新调整牙合曲线,平分牙合间距,达到预期的正常牙合型[7]。因而减少了咀嚼时的侧向力及对牙周组织的创伤,同时也改变了基牙的邻接关系,恢复了牙列正常的牙合间隙和外展隙以及牙冠正常的形态,并消除了食物嵌塞,从而达到了保护牙周组织的目的。
[1]Whittaker DK,Davies G,Browh M.Tooth loss,attrition and TMJ changes in a Rmano-British Population.Joral Rahabil,1995,12(4):407.
[2]李波,李晓,易新竹.牙列重度磨耗对面高度的影响.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25(3):145-166.
[3]何明宜,聂丽萍,何明弟,等.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TMD患者牙列缺损的探讨.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3(4):232-234.
[4]白乐康,胡燕萍,张颖,等.牙列重度磨耗的牙合重建修复.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8,19(3):486-487.
[5]徐君伍.口腔修复理论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66-669.
[6]马国华,李淮伶.金属烤瓷冠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3(1):30.
[7]张健.咀嚼功能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6,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