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某医药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急性职业中毒的初步调查报告

2010-08-15刘丽艳郭勇王燕刘丽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防治法硝基苯职业病

刘丽艳 郭勇 王燕 刘丽红

2007年5月20日08:30时某市卫生监督所接到市中心医院医务科报告:该院内一病房有4例该市某医药化学有限公司职工相继住院治疗。表现为乏力、黄染,临床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及胆红素增高,红细胞减少,怀疑与职业有关。接到报告后,市监督所立即组织由职业卫生监督员与职业病医生组成的调查组,到市中心医院内一病房及该公司进行现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该医药化学技术有限公司职工就诊的5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35岁,市中心医院内一病房以中毒性肝损害和苯中毒收治。其中1例患者5月12日入该院消化病房治疗,于5月14日转入内一病房。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黄染,临床实验室检查:转氨酶及胆红素增高,红细胞减少。经过治疗4例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一般状态较好,皮肤、黏膜黄染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已恢复为正常范围。根据《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GB30-2002-Z)及有同一工种、同一作业环境,接触相同有害物质,约1周内相继发病,症状相同;临床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损伤、红细胞减少等特点,符合职业性急性苯的硝基化合物中毒(间-硝基苯甲腈)的表现,诊断5例患者为职业性急性苯的硝基化合物中毒(间-硝基苯甲腈)。经过住院治疗,患者均已痊愈出院。

2 公司基本情况

该公司于2005年4月在我市注册,选址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生产设备于2007年4月安装完毕,处于调试阶段,主要产品为医药中间体。该公司自开始投资建设以来,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也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开工。公司内部未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未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3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情况

本次疑似职业中毒发生于该公司产品开发试验室,所开发产品为间-硝基苯甲腈,试验于4月底开始,5月初停止。化学反应过程为:苯甲腈经过硝化反应生成间-硝基苯甲腈,其中硝化过程所用的化学物质为硫酸与硝酸形成的混酸,在全部试验过程中操作工人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为:苯甲腈、硫酸、硝酸、间-硝基苯甲腈,上述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均为液态,仅产品间-硝基苯甲腈生成后经冷却成为淡黄色固体。

该试验室实验台为南北两部分,南侧为柜式试验台,北侧为台式试验台,在试验过程中通风装置处于启动状态,且工人操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全部工人初步调查为12人,实行二班工作制,试验初期每班工作时间为12 h,后期为8 h。

4 分析与讨论

该医药化学技术有限公司自开始投资建设以来,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也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开工。公司内部未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未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生产过程中未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未识别评价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关键。

随着医药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原材料的不断更新,新的化工材料能否引起职业病危害也是职业卫生防治的重要课题。由于化工行业的激烈竟争,新产品的不断推出,行业间的保密防范,使我们对一些新的化工产品有害程度知之甚少,也是造成我们无法对企业进行指导和管理的一大弊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和企业之间协调好对化工原料进行保密的关系,达到防范职业中毒的目的,更好地履行职责。

通过大力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使劳动者、用人单位充分认识自身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应当承担的责任。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危害项目时,应当及时、如实地向当地卫生部门申报,如隐瞒不报,卫生行政部门应按《职业病防治法》严肃处理。要加强对私营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对私营企业使用的原料的管理和监控,以减少各种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防治法硝基苯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9月1日起实行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父亲的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议案
以法斗霾——聚焦自1月1日起实施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
我可爱的职业病
有机高岭土在AEO-9/对硝基苯酚二元污染体系中的吸附研究
硝基苯催化加氢Pt-MoS2/C催化剂的制备及使用寿命的研究